食鹽作為五味之一,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以前我們選食鹽很簡單,因為就那么一兩種。現(xiàn)在超市里的食鹽種類繁多,有加碘鹽、加鋅鹽、加硒鹽、低鈉鹽、加鐵鹽……這些食鹽有什么不同?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食鹽呢?
○加碘鹽
超市里的食鹽大部分是加碘鹽,因為我國要求合格碘鹽覆蓋率要在90%以上。不僅我國如此,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通過食鹽加碘來確保居民碘的攝入,預防碘缺乏疾病。按照我國《食用鹽碘含量》的國家標準,加碘鹽按每克鹽的碘含量分為20微克、25微克、30微克三檔,各省市略有差異。按照每日120微克的碘攝入推薦量,控制每日4~6克加碘鹽,就能夠保證碘的補充。
適合:缺碘地區(qū)的大部分居民。
不適合:甲亢、甲狀腺炎及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因治療需要,應遵循醫(yī)囑不食用或者少食用加碘鹽。
○無碘鹽
顧名思義,無碘鹽是不含碘的。有些人因為比較難買到無碘鹽,會試圖給加碘鹽去碘,自制無碘鹽,比如:把有碘鹽晾放一段時間再吃;做菜時早放鹽,燉一燉使碘揮發(fā);把碘鹽用鍋爆炒,加熱使碘揮發(fā)。
這些方法有一定的道理,尤其爆炒的方法比較可取。因為現(xiàn)在生產的加碘鹽,所用的碘是碘酸鉀,雖然比過去(20世紀90年代以前)用的碘化鉀要穩(wěn)定、不容易自然揮發(fā)或被破壞,但碘酸鉀用高溫處理,能夠去掉很大一部分。
適合:需要限制碘攝入的人,比如高碘地區(qū)的居民、患有甲亢的人。
不適合:缺碘地區(qū)的大部分居民。
○低鈉鹽
低鈉鹽是以加碘鹽或無碘鹽為基礎,添加了氯化鉀(有的還加了少量氯化鎂)的鹽,按國家標準含10%~ 35%的氯化鉀。吃低鈉鹽,在保證用鹽量不變的情況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鈉的攝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低鈉鹽的味道很淡,很多人并不喜歡。
適合:需要控制鈉攝入的人,比如多數血壓偏高人群及一些慢性病患者。
不適合:低鈉鹽的產品標簽中應標示鉀的含量,并應清晰標示:“高溫作業(yè)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的人群應慎重。”
○營養(yǎng)鹽
營養(yǎng)鹽有很多種,包括加鈣鹽、加鋅鹽、加硒鹽等。鈣、鋅、硒……雖然都是重要的礦物質營養(yǎng)素,但是,每天6克的食鹽限制量在那里,再怎么吃也補不了多少。好在這類食鹽的價錢并不是特別貴,可買來當普通的食鹽吃。不要對其宣傳的補充營養(yǎng)的作用抱過多期望。
適合:只把鹽當鹽,沒其他營養(yǎng)奢求。
不適合:參考加碘鹽。
○烹調鹽
烹調鹽可分為烤鹽、腌制鹽、涼拌鹽等。這些食鹽本質上都是加碘鹽,但它們在外觀和質地上差別是很明顯的。比如,腌制鹽是大顆粒狀的,也就是常說的粗鹽,符合傳統(tǒng)腌制習慣;而涼拌鹽是細碎的,比較容易溶解在菜汁中。
適合:有特定的烹調需求、追求生活品質的人。
不適合:參考加碘鹽。
○風味鹽
竹鹽、菇鹽等都可歸為風味鹽。竹鹽是把天然海鹽放在新鮮竹子里多次高溫烤制而成的。菇鹽是以精制無碘鹽為主要原料再添加復合調味料制成的。竹鹽有個好處,其含有的菌類成分和谷氨酸鈉在提供鮮味的同時,還部分代替了氯化鈉,也起到了減鈉的作用。菇鹽的價格一般會稍微貴一點。
適合:要為菜肴額外添加一些風味、追求生活品質的人。
不適合:參考加碘鹽。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