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代淮王府遺址出土的一批帶款識王府用瓷

        2018-11-22 01:32:32
        文物天地 2018年10期
        關鍵詞:足徑款識龍紋

        明代淮王府遺址位于江西省鄱陽縣鄱陽鎮(zhèn)文廟大成殿周邊地區(qū)。根據文獻記載,明代正統(tǒng)元年(1436)淮靖王朱瞻墺從廣東韶州(今韶關市)遷江西饒州(今鄱陽縣),在饒州府府衙的基礎上建造了淮王府。其子朱祈銓繼位后,又擴建了永壽宮,內有蓬萊清隱、水漲平溪、小橋勝跡、翰墨林、蕓香境、綠竹漪淇、群芳圃、香雪窩等八景,此外還有釣魚臺、寶書樓等建筑?;赐踉陴堉莨矀靼舜嬀磐?,歷時208年。明亡后,淮王府遭焚毀坍塌。

        明代淮王府遺址在2011年5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發(fā)現后,得到了及時保護。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鄱陽縣博物館的配合下對淮王府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與試掘。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又進行了為期十個多月的正式發(fā)掘。兩期共發(fā)掘了3600平方米。

        圖一 “淮府上用” 款五彩龍紋碗底 殘高4.1、足徑7.4、足高0.7厘米

        圖二 “淮府上用”款五彩龍紋碗 口徑16.9、高6.8、足徑7.3厘米

        圖三 “府”款五彩鳳紋碟 口徑12.1、底徑6.9、高3.3厘米

        圖四 “府”款五彩龍紋碗 口徑12.8、高5.7、足徑5.2厘米

        由于明代淮王府遺址下有明早期的饒州府府治,上有清代饒州府府學宮的文化堆積層,使遺址留下了豐富的明清高等級建筑遺跡,更由于明代淮王府地處明代饒州府府城,管轄著“瓷都”景德鎮(zhèn),近水樓臺先得月,遺址堆積中出土了大量明清時期的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本文將介紹遺址中出土的一部分帶有款識的王府用瓷以饗讀者。

        一、帶款識的王府用彩瓷

        1.“淮府上用”款五彩龍紋碗

        共發(fā)現4件,都是用紅彩在碗心書“淮府上用”四字款,其中3件殘剩碗底,但款識較清晰,有一件碗可以復原,但其款識剝落,只留有影子。

        其中一件(圖一),器殘,圈足,足墻略外撇,外墻邊沿一圈斜削,底面較平。內外壁均施白釉,釉色白中閃青,外壁施釉到足沿斜削處,釉底,足端露胎,胎質潔白質堅。碗外壁繪五彩雙龍戲珠圖案,雙龍為五爪行龍,雙龍周圍繪“山”字形云紋;碗內心用紅彩書“淮府上用”雙排四字楷書款。

        另外兩件碗底造型與裝飾同上件碗底,都是在碗心用紅彩書“淮府上用”雙排四字楷書款,但從字體上看,顯然不是同一位工匠所寫。

        能復原的一件碗(圖二),敞口,弧腹,圈足。內外壁均施白釉,釉水瑩潤,釉色白偏青,外壁施釉到足沿斜削處,釉底,露胎處胎質潔白細膩。外壁繪五彩雙龍戲珠圖案,兩只五爪行龍張口吐舌,首尾環(huán)繞游走,兩龍之間為火焰寶珠紋,均采用勾邊填色法,脫彩嚴重,圖案只隱約可見。碗心依稀可見“□府□用”雙排四字楷書款,但已剝落得模糊不清。

        2.“府”字款五彩鳳紋碟

        共發(fā)現4件,只有一件可以復原(圖三),圓唇侈口,淺弧腹,矮圈足。碟心平,底面弧凸。內外壁均施白釉,釉色偏米黃,外壁施釉到足沿。足端及外底露胎,胎色微黃,欠燒。釉上飾紅彩裝飾,內壁口沿下及碟心各繪雙圈紅彩弦紋,碟心用紅彩楷書“府”字款;外壁口沿下、腹底各飾一圈紅彩弦紋,兩弦紋之間用紅綠彩繪雙鳳朝陽,雙鳳張喙吐舌,逐陽而舞。紅彩實筆繪制,發(fā)色淺淡,綠彩點綴其中。底足澀胎無釉。

        3.“府”款五彩龍紋碗(圖四)

        1件,器殘,已修復。敞口,弧腹,圈足,足墻較直。內外壁均施白釉,外壁施釉到足沿,底面釉底、帶款識,露胎處胎質潔白細密,燒結程度較高。內壁口沿下有一紅彩“府”字楷書款,府字對面可能還有一字,與其組合成雙字款,由于器殘,不可知,既有可能是“府字”二字,也有可能是“淮府”二字。碗底心依稀可見紅彩“山”形云紋。外壁用五彩繪雙龍戲珠紋,兩條五爪行龍首尾相接,兩龍之間為彩帶寶珠裝飾;龍須黑色勾邊,龍身紅彩繪制,紅彩填色,彩帶寶珠為紅彩勾勒,紅彩、黃彩填色。底面為青花雙圈,青花發(fā)色灰暗。另外還發(fā)現一小片碗口沿殘片,也只見有一個“府”字。

        4.“府字”款五彩龍紋碟(圖五)

        1件,殘剩碟底,底心下陷,矮圈足。此器內外施白釉,釉質瑩潤,但足端露胎處粘砂較多。在碟的內底心可以看到雙重的紅彩雙圈,在中心用紅彩豎排楷書“府字”款,“府”字比較清晰,下面一字殘缺不全,從筆劃推測是“字”字。碟外底施釉,在中心有一紅彩單圈,圈內無款。碟外壁殘剩不多,只見一只紅彩四爪龍腳與紅彩描邊、內填綠彩的海草。

        5.“□字”款五彩龍紋碟(圖六)

        1件,殘,口沿外撇,淺弧腹,碟心下陷,矮圈足,足外壁內收,內壁斜,挖足較淺,外足沿斜削一圈。內外均施白釉,只足端露胎。內壁紅彩裝飾,口沿下兩圈弦紋,內壁、碟心轉折處兩圈弦紋,碟心紅彩雙圈,內書“□字”,上面一字不清,從殘留的一筆來看,應是“府”字,與上一件互補,可以組成完整的“府字”二字款。外壁口沿下一圈弦紋,腹、足轉折處一圈弦紋裝飾,中間為主體紋飾,從殘存紋飾上來看,為雙龍戲珠紋樣。該龍為四爪龍,龍嘴大張,龍舌長伸。

        圖五 “府字”款五彩龍紋碟 足徑7.4厘米

        圖六 “□字”款五彩龍紋碟 修復口徑12.8、底徑7.2、高3.1厘米

        圖七 “典膳所”款五彩龍紋碗 殘高7.6、 足徑7.9、足高1.2厘米

        圖八 紅彩“府所”款

        圖九 青花“典膳”款

        圖十 “葵軒堂”款五彩龍紋碗 口徑14.5、高6.2、足徑5厘米

        圖十一 “馀□堂”款五彩龍紋盤 足徑9厘米

        6.“典膳所”款五彩龍紋碗(圖七)

        1件,口沿殘,弧腹微鼓,圈足,挖足較深。通體施白釉,釉面潔白肥潤,外壁施釉到足沿,釉線較齊。胎體厚重,露胎處胎色潔白、胎質堅實細膩。碗內底用紅彩繪單只四爪正面龍,碗外壁繪四爪行龍,紋飾殘,均采用深紅彩勾邊,淡紅彩填色,彩上刻劃龍鱗的方式,紋飾精美細致,一絲不茍。碗底用紅彩豎列楷書“典膳□”款。

        在另一件盤的內底上看到紅彩雙圈內書“府”字,雙圈外書“□□所”(圖八)。此外,在兩件青花瓷盤碟的底部,一件可見青花雙圈內書“典膳”二字,另一件只見書一個青花“典”字(圖九),證明署“典膳所”款的瓷器,既有五彩瓷,也有青花瓷。

        7.“葵軒堂”款五彩龍紋碗(圖十)

        1件,器殘,已修復。敞口,斜壁,鼓腹,圈足,碗心下陷致底外凸。碗內外均施白釉,碗底也有釉,只足端露胎,胎質潔白細膩,燒結度較好。碗內僅用紅彩裝飾,口沿下用紅彩繪菱形條帶紋,內壁、碗心交界處紅彩雙圈弦紋,碗心紅彩雙圈內書豎排“葵軒”二字款;外壁紋飾紅彩為主、綠彩點綴,口沿下一圈紅彩弦紋,腹底兩圈紅彩弦紋,上、下弦紋之間主體紋飾為五彩雙龍戲珠圖案。龍身深紅勾勒輪廓,淺紅填充龍身,綠彩填充龍鬃,彩上刻劃龍鱗,龍為五爪行龍,形態(tài)軟弱無力;龍前方為海浪寶珠紋,紅彩描邊,綠、黃彩填色。外底在紅彩雙圈內書一“堂”字楷書款,與碗內心的“葵軒”二字款組合為“葵軒堂”款。還有一件殘片,只見碗心的“葵軒”二字。

        圖十二 “崔峰嶺”款五彩團龍紋碟 口徑13.8、高3.3、足徑7.8厘米

        圖十三 “峰嶺”款碟底殘片

        圖十四 盤內心“余”字款 足徑12.4、殘高2.8厘米

        圖十五 盤外底“余”字款 復原足徑8厘米

        圖十六 “張□”款紅彩碟 復原足徑7.2厘米

        圖十七 “?!弊挚罴t彩龍紋碟 口徑約13、底徑約7.8、高3.6厘米

        圖十八 行書“?!弊挚?/p>

        圖十九 草書“福”字款

        圖二十 “甯”字款五彩龍紋碟 口徑12.5、底徑7.1、高3.3厘米

        8.“馀□堂”款五彩龍紋盤

        發(fā)現2件,均殘剩盤底。其中一件(圖十一),口沿、盤壁皆損,只存盤心,矮圈足,外足墻斜削內收。內外施白釉,釉色偏黃,足端露胎。盤心紅彩雙圈,圈內主體紋飾為一條張牙舞爪飛舞的五爪正龍(身正頭側),龍身紅彩勾出輪廓和龍鱗,內填綠彩,龍頭殘損不可見,龍四周有流云、太陽等輔助紋飾,流云均為深紅勾邊,內填淺紅,太陽內填黃彩,整體色澤艷麗,極富張力。足底釉上紅彩雙圈內書“馀□堂”三字款,字跡殘損不全。

        9.“崔峰嶺”款五彩團龍紋碟(圖十二)

        1件,器殘,已修復。圓唇侈口,斜壁,鼓腹,碟心平弧,圈足,足墻內收,釉底、底面弧。器物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外壁施釉到足沿,露胎處胎色米黃。內外壁均用紅彩裝飾,紅彩色澤深沉偏暗。內壁口沿及內壁、碟心轉折處各繪兩圈紅彩弦紋,碟心為紅彩單圈內楷書“崔”字款,已掉色;外壁以口沿、腹足轉折處兩圈弦紋為界,繪紅彩團龍紋,紋飾殘,僅見兩條團龍,團龍形態(tài)各異,風格粗獷,實筆繪制,無勾填。碟底在紅彩單圈內書“峰嶺”橫排雙字楷書款,其中“嶺”字脫色嚴重,容易誤認為是“少”字。之所以我們敢說這是“峰嶺”兩字,是因為另外還發(fā)現有兩片書“峰嶺”款的紅彩盤或碟底的殘片(圖十三)可以佐證。

        10.“余”字款五彩龍紋盤

        發(fā)現2件,一件款在盤的內底心,一件款在盤的外底心。盤底殘片1件(圖十四),殘存大半個盤底,淺腹,矮圈足,外墻沿一圈斜削,致足墻內傾,盤底心下陷。內外壁均施白釉,釉色白中閃青,外壁施釉到足沿斜削處,釉線較齊,釉底,露胎處胎色潔白。盤內壁、底轉折處用紅彩繪雙圈弦紋,盤內底心為紅彩三圈楷書“余”字款,外壁繪五彩五爪龍紋,紋飾殘損較大。

        另一件殘剩盤底,盤內底心下陷,矮圈足,足墻內收。內外施白釉,釉色光亮。盤內底五彩繪海水正面龍一條,盤外壁判斷是海水雙龍戲珠圖案,皆是深紅彩描邊,淡紅彩填充,刻劃龍麟,紅彩圖案周邊用淡綠彩渲染鋪地。外底心用釉上紅彩繪雙圈,圈內紅彩楷書一個“余”字(圖十五)。

        11.“張□”款紅彩碟(圖十六)

        1件,殘剩一小塊碟底,欠燒,品相差。內外壁施釉,內底心紅彩雙圈內豎排“張□”二字款,第二個字按字形的起始筆劃,推測是“府”或“字”,即很有可能是“張府”或“張字”。外底心紅彩單圈內無款。

        12.“?!弊挚罴t彩龍紋碟(圖十七)

        1件,器殘,可復原。圓唇侈口,弧腹,碟心較平,矮圈足。足外墻內收,內墻外斜,底面較平。全器里外施白釉,外壁施釉到足沿,釉線較齊,露胎處胎色較白,燒結度高。內壁口沿及壁、底轉折處各繪兩圈紅彩弦紋,碟內心為紅彩雙圈楷書“福”字款,款殘損不全;外壁口沿下、腹底各飾一圈紅彩粗弦紋,上、下弦紋之間用紅彩繪簡筆行龍紋,紋飾抽象,線條遒勁有力,紅彩發(fā)色艷麗。底面釉底無款。另外還發(fā)現兩件帶“福”字款的碟底殘片,都欠燒,外底無釉露胎,在碟內底心見紅彩雙重雙圈內書“?!弊?,只是一件是行書(圖十八),另一件是草書(圖十九)。

        13.“甯”字款五彩龍紋碟

        共發(fā)現3件。其中一件(圖二十),器殘,已修復。圓唇侈口,弧腹,碟心平,矮圈足,挖足淺,底面外弧。全器內外均施白釉,只足端露胎,胎色白質堅。碟內用紅彩裝飾,口沿菱形點線紋環(huán)壁一周,內壁、碟心轉折處裝飾弦紋一圈,碟心紅彩雙圈內書“甯”(“寧”字繁體)字款,款略殘;外壁為紅綠彩繪,口沿下、腹底各繪紅彩弦紋一周,碟壁主體紋飾為雙龍戲珠。五爪雙龍首尾相連,首尾之間繪制海浪火珠紋。行龍深紅繪輪廓,淺紅填充龍身,龍鱗彩上刻劃而出,透出白色釉面。海浪紅彩描邊,綠彩填色。碟底面紅彩單圈,無款識。

        圖二十一 “朱府”款青花龍紋碗 復原口徑14.1、高8、足徑6.5厘米

        圖二十二 “朱府”款碗底

        圖二十三 “雙龍殿”款青花龍紋盤 足徑7.4、殘高0.7厘米

        圖二十四 “克敬宮”款青花碗與盤

        圖二十五 “內府制造”款 青花人物山水杯

        圖二十六 “寶恩樓用”款青花龍紋盤

        圖二十七 “乾明府用”款青花團螭龍紋碗 足徑5.2、足高1.1厘米

        圖二十八 “碧峰館用”款青花行螭龍紋碟 口徑13.5、足徑7.7、高4.1厘米

        圖二十九 “碧峰館用”款 青花團螭龍紋碟

        圖三十 “碧峰館用”款青花正面龍紋碟

        二、帶款識的王府用青花瓷

        1.“朱府”款青花龍紋碗

        共發(fā)現5件底有 “朱府”款的青花碗,其中一件(圖二十一)可以復原。敞口,微折沿,弧腹,高圈足,足墻外撇,呈倒喇叭形。通體施透明釉,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平整光滑,只足端露胎,胎質潔白細膩,足底局部有粘砂。碗內外皆繪青花龍紋裝飾,碗內口沿下繪弦紋二周,碗心青花雙圈內繪一條四爪正面團龍;外壁口沿下繪弦紋二周,腹部繪兩條對稱四爪帶翼行龍紋,二龍之間繪“壬”字形云紋,下腹部繪海水紋,下界以弦紋二周。圈足上也繪弦紋二周,外底部中心青花雙圈內書豎排“朱府”二字楷書款。另外幾件碗底殘片上也可以看到相似的“朱府”款與青花龍紋(圖二十二)。

        2.“雙龍殿”款青花龍紋盤

        共發(fā)現2件。其中一件(圖二十三),盤內青花雙圈內見首尾相接、分置左右的兩條五爪龍,圍繞盤心的火珠進行爭搶,屬于雙龍戲珠圖案。青花發(fā)色艷麗、藍色幽深,有嘉靖時代的青花風格。盤外底在青花雙圈內見青花豎排“雙龍殿”三字款。另一件因器殘,只能辨認出“雙龍”二字款。

        3.“克敬宮”款青花碗與盤

        共發(fā)現4件(圖二十四)。其中3件為盤底殘片,只有一件能完整看到青花豎排“克敬宮”三字款,另一件只殘存“克敬”兩字,余下一件只見一“宮”字。這三件盤的內底青花圖案都是雙圈內繪五爪龍紋,青花發(fā)色艷麗、藍色幽深,有嘉靖時代的青花風格。還有一件是碗底殘片,從其款識布局來看,應是青花雙圈四字款,目前可見上面兩字(“克宮”),下面兩字推測是“宮用”,因此,有可能是“克敬宮用”四字款。碗內底心也是繪龍紋,但青花發(fā)色較淡雅,有分水現象,更具萬歷時代的青花風格。

        4.“內府制造”款青花人物山水杯(圖二十五)

        1件,殘剩杯底,凹底,底內在青花雙圈內二橫二豎楷書“內府制造”四字款,在杯外壁用青花描繪人物山水圖案。青花發(fā)色淡雅,有分水現象,呈萬歷時代的青花風格。內外白釉,釉色瑩潤。

        5.“寶恩樓用”款青花龍紋盤(圖二十六)

        1件,只殘剩三角形殘片,盤內底見一青花飛鳳紋,盤外底見青花方框內楷書“寶恩樓用”四字款。青花發(fā)色艷麗、藍色幽深,有嘉靖時代的青花風格。

        6.“乾明府用”款青花團螭龍紋碗(圖二十七)

        1件,圈足,足墻外直內撇,碗底下陷。碗內底在青花單圈內繪團螭龍紋,碗外足壁青花雙弦紋,碗外底在青花雙圈內楷書“乾明府用”四字款。全器的青花發(fā)色淡雅,有分水現象,呈萬歷時代的青花風格。

        7.“碧峰館用”款青花龍紋碟

        發(fā)現數量較多,共有9件,其中3件能修復。最完整的一件(圖二十八),敞口,弧腹較深,矮圈足。胎體較薄,質地堅致,足底輕微粘砂,底部有跳刀痕,通體施透明釉,釉面平滑,底部釉面有針眼缺陷。碟內壁口沿繪弦紋一周,腹部繪四只對稱團螭紋,底心也繪一只團螭紋;外壁口沿下繪弦紋一周,腹部對稱繪兩只匍匐爬行狀螭龍紋,兩龍中間各繪一折枝花;圈足繪弦紋二周,外底青花楷書兩橫兩縱“碧峰館用”無圈四字款。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微閃青,胎白質堅且較薄,足沿稍有粘碴。青花發(fā)色淡雅,有分水現象,呈萬歷時期的青花瓷風格。

        另一件可修復器(圖二十九),大小、形制、款識等都與上述一件一樣,但有一點不同的是,這件碟的外壁青花圖案不是行螭紋,而是與內壁一樣的團螭紋。

        另外,從幾件殘器來看,這種“碧峰館用”的青花瓷碟,除了字體寫法有差異外,碟內底心的青花龍紋也有萬歷時期常見的正面龍裝飾(圖三十)。

        三、初步認識

        本文介紹的一批帶款識的王府用瓷,并沒有包括帶紀年款的官窯瓷器。實際上,淮王府遺址出土了不少帶紀年款的官窯瓷器,無論是品種還是品相,都比本文介紹的帶款王府用瓷要多要好。但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紹淮王府遺址獨有的一些款識瓷器。

        這批王府用瓷的款識,主要有四大類:一類明確標明是淮王府的款識,有“淮府上用”“府”“府字”等,基本上都是以紅彩為主色調的五彩瓷,不見青花瓷,裝飾題材以龍、鳳圖案為主。第二類是以淮王府內各宮殿、樓閣命名的款識,有“雙龍殿”“克敬宮”“乾明府”“寶恩樓”“葵軒堂”“余慶堂”“碧峰館”“典膳所”等,這些帶款的瓷器,既有五彩瓷,也有青花瓷,裝飾題材基本上也都是龍、鳳圖案。需要說明的是,地方文獻上記載淮王府有“釣魚臺”、“寶書樓”等建筑,但是遺址上并沒有發(fā)現這兩種名稱的款識瓷器,反而發(fā)現了“寶恩樓”的款識瓷器,因此,地方文獻上的“寶書樓”也許是記載有誤。第三類是帶姓氏的一批款識,有“朱府”“崔峰嶺”“張字”“余”等。這批款識比較令人費解,特別是“朱府”款,它與“淮府”款有什么區(qū)別呢?這些“崔”“張”“余”到底是朱府的女眷姓氏,還是大管家的姓氏,還有待我們進一步考證。第四類是“?!?、“甯”等吉語款,因為明代萬歷時期在瓷器上流行“?!薄皦邸薄翱怠薄皩帯钡燃榭?,在青花瓷上就有大量的“?!薄皦邸薄叭f福攸同”等吉語款,所以這類款識比較好理解。

        這批帶款的王府用瓷,其時代基本上都在明代后期的嘉靖至萬歷時期。這是與遺址中出土的帶紀年款的瓷器,進行造型、釉色、青花或加彩的發(fā)色以及裝飾題材等方面比對后得出的結論。在這一時期,出現如此多的私人訂制款識的瓷器,說明當時明代御器廠的生產管理已經從專門服務于朝廷皇家,轉向接受皇親國戚甚至豪門貴族的訂單,商品化生產的味道越來越濃。

        關于帶款的彩色王府用瓷是屬于五彩,還是紅綠彩,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赐醺z址出土的這批帶款彩瓷,主色調是紅色,其次是綠色,再次是黃色,黑、褐色很少,一般只見于龍須。因此,從主色調來說,第一印象就是紅綠彩瓷器。但是,我們發(fā)現,這些出土的釉上彩不耐南方酸性土壤的侵蝕,褪色非常厲害,而且,釉質好釉面亮的瓷器,褪色更厲害,反而是一些欠燒的瓷器,由于釉質粗糙反而顯得色彩鮮艷。因此,這些彩瓷原始面貌的色彩肯定更豐富更鮮艷,所以本文還是稱之為五彩瓷。另外,在淮王府遺址中出土數量眾多的欠燒彩瓷,質量明顯不高,是有意為之,還是當時燒造技術不高?這也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丁鵬勃在《明代藩王墓出土瓷器研究》一文中,搜集了全國40多座明代藩王墓的資料,對墓葬中出土的80余件瓷器進行了類型分析與年代、產地推斷[1],但由于出土瓷器中所帶款識太少,對明代藩王使用瓷器的情況認識不深;黃桂珍在《明代秦王府瓷器藏珍——西安解放路出土的明青花窖藏》一文中,首次披露了一批帶“秦府”“秦府典膳所”“典膳所造”“桂花”“甲戌成趣”“已丑年宮內造”等款識的藩王府用瓷[2],讓人們開始對明代藩王府的用瓷情況有所了解。而淮王府遺址的發(fā)掘,是中國明代40余處藩王府遺址的首次科學考古發(fā)掘,也是目前明代藩王府遺址中出土瓷器數量、品種、款識最多的藩王府遺址,對研究明代藩王府專用瓷器與明代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面貌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1]丁鵬勃:《明代藩王墓出土瓷器研究》,《中國歷史文物》2008年第1期。

        [2]黃桂珍:《明代秦王府瓷藏珍——西安解放路出土的明青花窖藏》,《收藏界》2004年第6期。

        猜你喜歡
        足徑款識龍紋
        長沙市五一廣場J7 發(fā)掘簡報
        四川文物(2023年5期)2023-11-11 09:55:12
        澄邁福安窯出土瓷器鑒賞
        收藏與投資(2022年7期)2022-08-02 08:27:56
        玉璧底碗的年代特征
        館藏公安收繳沉船古陶瓷研究收獲
        陶瓷研究(2020年5期)2020-12-11 11:53:48
        金石學視域下陶瓷款識的學術獨立性研究
        陶瓷(2020年10期)2020-01-09 20:08:17
        霽藍釉留白龍紋梅瓶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0
        西夏裝飾紋樣中的龍紋及特點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2:22
        清 李觶 花草蟲鳥冊頁
        收藏與投資(2017年4期)2017-05-30 05:19:17
        土觀呼圖克圖駐京期間的貢獻探析——從摩利支佛母像款識談起
        西藏研究(2016年2期)2016-06-05 11:31:11
        吐魯番發(fā)現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識字體結構研究
        免费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自拍偷拍亚洲天堂| 夜夜春精品视频|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久久| 日本a在线天堂| 亚洲每天色在线观看视频| 色噜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漂亮人妻出轨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韩国日本国产| 91九色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极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日韩|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 亚洲h电影|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三区| 自拍偷拍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国产熟人av一二三区| 东北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亚洲另在线日韩综合色| 色婷婷久色国产成人免费|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欧美老熟妇乱子|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精品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6|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免费观看成人稀缺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人妖干女同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