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瀾 朱 冰
1928年,為了逃避包辦婚姻,一位來自浙江紹興的17歲女孩,獨自一人登上去黃浦江的渡船,歷經(jīng)艱辛,輾轉來到上海灘。在那里,她先是進了手帕廠縫制手帕,后來與丈夫一起開辦了一家小小的夫妻店,生了八個孩子,活下來五個。她最有成就感的時刻是每年農(nóng)歷新年時,給一家大小穿上自己親手做的新棉襖,燙了頭發(fā),略施粉黛,一起坐著黃包車到西式照相館去拍一張全家福。那份富足和安樂讓她容光煥發(fā)。有一個信仰始終駐足心底——“什么都能被拿走,靠一雙手勞動別人拿不走?!敝钡?0歲她還堅持自己買菜做飯。一天吃過早飯,她說困了要睡一會兒,就這么走了,享年98歲。
這位奇女子就是楊瀾的外婆,也是對她影響最大的女性。
在接受各類訪問時,楊最容易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你認為什么是成功?在一次演講中,她用“成長,你唯一的把握”為題給予了全面回復。西方有諺語說道,“成長是不可替代的事”,人生之路雄關漫道,永無盡頭,唯一可以用肉眼看得到的,就是比較今天的自己,是否比昨天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