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絲
寫作與人的知識積累、胸襟格局以及所見的世面有關。安妮寶貝過去有一段屢被吐槽的文字:女主人公失戀后,坐在出租車里捧著一盒哈根達斯流淚,悲傷地想,“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剩我獨自享用這美麗而昂貴的食物”……被人嘲笑作者一定是很少有機會吃到哈根達斯,才會用來標榜小資時尚品位。從這個話題,我頓時明白了歐洲早期的作家,為何都是貴族或有豐厚遺產(chǎn)的人,再不濟也像里爾克那樣,有塔克西絲侯爵夫人的資助。
哈佛大學有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人在生活面狹窄、物資短缺的時候,認知和判斷力也會全面下降。這就猶如古代的農(nóng)民想象皇帝,肯定是左手拿一個金元寶,右手拿一個銀元寶,每頓吃白面饅頭。又像十多年前,有人想象李嘉誠的生活,一定是每天早上用魚翅羹漱口……人越是缺什么,就會越想要突出什么。
張恨水的《金粉世家》里,生于總理府的七少爺金燕西生病,沒有胃口,讓廚房準備幾道吃粥的小菜,其中有一道拌鴨掌。張恨水很得意,認為有《紅樓夢》的筆法,通過飲食寫出了鐘鳴鼎食之家的生活細節(jié)。但美食家唐魯孫看到后,建議把拌鴨掌改為用宣威火腿切絲,加香油、醬油和薺菜一起拌,因為富貴人家的子弟生病,是不會去吃不易消化的拌鴨掌的。
張恨水起初不諳其妙。抗戰(zhàn)時,他在重慶后方患瘧疾,病愈后沒有胃口,想起唐魯孫的介紹,試著用云腿拌薺菜就粥。吃完,他馬上給唐魯孫寫了一封信,“所謂粥菜逸品,今得之矣”。
魯迅說,寫作就像騎馬,只要拽著繩子,讓馬跑沒關系。但他沒說完的話中之意是,能走多遠,又取決于各自的見識和閱歷。就像出自普通人家的張恨水,不似曹雪芹確實有過錦衣玉食的生活,于眼明人面前,同樣也有想象力不足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