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木
喀納斯湖。蒙語“美麗富饒,神秘莫測”之意。
群山環(huán)抱的,不僅僅是水,還有我心儀已久的緯度。
喀納斯湖北面是白雪皚皚的友誼峰,那是沉淀在天邊的絮語。雪的意義,在融化,在流失,在湖泊??{斯湖的美,可以用萬木爭輝、山花爛漫來表達,用一池翡翠、風姿卓約來詮釋,用云蒸霞蔚、氣象萬千來傾訴,用若隱若現(xiàn)、恍若隔世來回味,但美麗只是時間變換的假象,喀納斯湖的本質(zhì),是世外桃源,是高緯度的純凈。
月亮灣,是喀納斯湖寧靜的標志。
在喀納斯湖口不遠處,有一月牙形湖灣,湖水或淺藍,或深藍,或乳白,隨天氣變幻,四面草木蔥籠。我很驚喜,記憶中的月亮,在這里找到了。嫦娥的花容,居然這般澄澈。“千江有水千江月”,月是水的魂魄。快樂時,誰會想起月光?寂寞的時候,偶然間,發(fā)覺月,讀到水,內(nèi)心深處總有一種痛,遠在西域。
“湖怪”是喀納斯湖如煙的傳說。傳說是歲月的馬車,從古到今,綿延不絕。
湖怪何物?眾說紛紜,信耶,疑耶。在水的深處,在生命奧秘中,答案總是在傳說之外。
圖瓦族人。古老的部落,射大雕的后裔。多少遷徙的往事,多少花開水流,葉落歸根在這個地方意蘊盎然。原木壘起的小屋點點滴滴,像歲月散落在天邊的記憶;小橋流水。炊煙裊裊。奶酒留香……古樸的景致,靜謐、清幽。
圖瓦人的生存是個奇跡,獨門獨戶深居在茫茫叢林,冰天雪地。雄鷹是他們的天性,千年不落。圖瓦人每年都祭天、祭湖、祭山、祭魚、祭火……冬天還在湖冰上賽馬。駿馬是民族的基因,生生不息。
圖瓦人的歌聲古老而深邃,馬頭琴深情而莽遠。尤其是神秘的呼麥唱法,像風卷過懸崖峭壁,像鳥鳴穿過大草原,旋律大山般凝重,白云似的飄動,溪水一樣流淌……是自然的精神靈性,是生命的不朽表達。
喀納斯湖。美麗,抑或是她的表象;神秘,才是她的本質(zhì)。
納木錯湖。藏語“天湖”之意。
納木錯湖在藏北,如鏡、如詩。湖水清澈,鵝卵石歷歷,湖面沒有任何雜草、浮游物,只有夢。湖水的顏色由近而遠,淺藍、中藍、深藍,層次分明,純凈得像初戀。蘑菇狀的白云,在藍天漂浮著,與水相映成趣;鳥語,帶著湖水的幽靜;花香,帶著湖水的呼吸。雪山、草地、雪蓮、牦牛和牧民的氈房,散落在湖邊……天地無語。
納木錯湖的那片幽藍,與橫空綿延的神山有關(guān)——念青唐古拉山,山頂積雪千年不化,無身空性。雪落空谷的回聲,我們在湖邊的禪意中,隨處可以觸摸;納木錯湖的那片寂靜,與北面的高山草原有關(guān),草色一碧如洗,清逸無瑕。湖面寥廓而波光瀲滟,動人心魄;遠處山巒倒映湖中,情韻盎然??匆谎?,你就會對水肅然起敬。
“瑪尼堆”是青藏高原之迷。藏族傳統(tǒng),壘一塊石子,多一份功德。納木錯湖畔的瑪尼堆隨處可見,對靈石的崇拜,是生命的敬畏。年久月深,一座座瑪尼堆漸漸連起來,成為一堵長百米、半人高的瑪尼墻。人在圣潔的瑪尼堆前,心靈有種感覺:震撼。你會無欲無求,返璞歸真。
納木錯湖四周寺廟香火裊裊,莊嚴神秘;湖邊飄蕩的五彩經(jīng)幡,是人們條塊狀的心語。萬頃碧波中,還有千姿百態(tài)如佛的石峰,靈性端莊。每當藏歷羊年,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朝拜圣湖。繞湖一周,那種虔誠,發(fā)乎心,鑒乎天。
人們膜拜的,是水的高度,水的圣潔,水的滋潤和包容。我不信教,但對水的信仰,是一種宿命。
我流連山,因為他雄偉人格;我流連水,因為她滌蕩靈魂。
天湖之高,在海拔。天湖之美,在性靈。天湖之大,則在信仰。
鄱陽湖,那是我的江南。
漁舟唱晚,卻是王勃的詩句,彭蠡的圖騰。
夕陽映照,落霞孤鶩。帆影綽綽,秋水長天,漁船隨波漸遠的景色,是典型的婉約,鄉(xiāng)愁的結(jié)構(gòu)。
淡泊是鄱陽湖的價值觀。“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是陶淵明的水;“飛流直下三千尺”是李白的水;“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水中央……”是蘇東坡的水;“云靜山浮翠,風高浪撥銀”是《石鐘山記》的水,渾涵光芒,雄視百代。
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萍水相逢溫情氤氳;酈道元“落星墩”的印記福星高照;王安石“萬里長江一酒杯”的長嘯;蔣之奇“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的傳奇;周瑜點將臺“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朱元璋康山島火燒陳友諒的大智大勇;李烈鈞湖口“二次革命”的凜然大義……都是一種水的寓意,一種水的境界。
鄱湖是白鶴的故鄉(xiāng)。一群群漫步濕地尋尋覓覓的白鶴,是謙謙君子,在水一方;抑或飄在天邊云彩里的,也多是白鶴瑰麗的影子,宛如朵朵彩云,斑斕繽紛。那千百次的飛翔與千百次的棲落,是鄱陽湖冬天的脈動,歲月之歌?!耙磺l橫笛,蒹葭白鳥飛”,白鶴的空靈打開了天空的詩意;“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白鶴的靈性詮釋了自然的定義。
鄱陽湖是一種水的形而上,是水的綻放、湖泊的邏輯。
唐蕃古道。青海湖的緣起,青海湖的意境。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停駐日月山口。回顧長安,無數(shù)河山,遍地難舍,不禁潸然,積水成湖。青海湖,是唐朝遠去的淚影,是美人曾經(jīng)來過的印證,是歲月留下的情懷。
青海湖四面環(huán)山:北曰大通山,巍峨壯麗;東有日月山,錦繡綿延;南是青海南山,風華絕代;西面橡皮山,崢嶸高峻。從山下至湖畔,千里草原,蒼茫無際,那種遼闊,一望千年。
群山環(huán)抱中的青海湖,藍得純真,藍得質(zhì)樸,宛若絕色美女,惹人憐愛。當年王洛賓路過,為水天一色傾倒,作《在那遙遠的地方》,一夜唱遍大江南北。斯人已去,其歌,其美,其韻,已然與湖一體。
七八月間,油菜花開了,一壟一壟,金黃金黃,漫天遍野地抒情。金黃的油菜花、蔚藍的湖水與藍天白云,構(gòu)成奇妙的空間。在空曠的西部高原,頓然間鋪開如此生動的圖景,令人手足無措。
青海湖是寧靜的,寧靜是大自然最有節(jié)制的天籟。青海湖的靜不是無聲無息,是在傾聽,傾聽鳥的飛翔和歡歌;是在欣賞,欣賞魚翔淺底的靈動與韻味。在生命寂寞無主的時候,開始最有力度的釋放。
青海湖的絢麗,鳥是意象,魚是情感。
鳥島。鳥騰空鋪開的盛況,超過了我的想象。數(shù)萬美麗候鳥,紅的、藍的、花的、歡快的、優(yōu)雅的,呼地拔地而起,掠過湖面,那種漫天飛揚的感覺,如此大氣,如此壯美,美得我以為是潔白的天鵝,隨風飛旋蕩漾,悠然自鳴。飛揚是湖的精彩。
時值盛夏,在布哈河入湖口,你會看到一群群、一層層魚兒,自由自在地浮游著,金燦燦,紅艷艷,美極了。魚是水的記憶,水是魚的快樂。
傳說,冬天湖面冰封如畫,入夜,冰面鑿一洞,洞口點燃篝火,魚兒會翩然而至,躍出洞口,“冰魚”是也。這種生命突破空間的際會,是空的誘惑,還是水的多余?
我不知道,水的信仰是不是該用魚來演繹。
但我知道,對水的信仰,是生命獨一無二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