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講情面的國度,所以,國人向來講究“打狗看主人”。
狗咬了行人,從法理上說,自然是該打的。且不論行人的舉止是否得體,形容是否猥瑣。但若行人未嘗侵犯了狗的利益,而狗卻擅自襲擊行人,則狗的行為自然是不可饒恕,打是一定需要的。不打,則無法平息行人之憤,亦無法威懾其他之狗。
然而,從人情上看,則麻煩來了。打狗之前,務(wù)必要弄清狗的主人。倘為流浪野狗,判個杖脊五十,自不會惹出任何麻煩,還可以張揚(yáng)執(zhí)法嚴(yán)厲,實(shí)為好事。倘為官宦家之走狗,則無論如何也打不得了。因?yàn)楣倩氯思抑?,為官宦之心愛寵物,是“高貴”狗種。這樣的寵物,咬了行人,或許還是給了行人的顏面,是“看得起才下口”的,對如此咬人之狗,焉能以普通刑罰處置?所謂“刑不上大夫”,想來也可以推延至“刑不上大夫家的咬人之狗”。
所以,漫長的封建時代,便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雞犬之類,尚且因?yàn)橹魅酥暗玫馈?,而擁有了顯赫與榮光,作為具備一定智慧的人,則更當(dāng)擁有超出一般的權(quán)利了。于是,便又有了“宰相家臣七品官”的官場潛規(guī)則。在這樣的潛規(guī)則下,別說是“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成了希望的肥皂泡,就算是官宦人家的門童,也因?yàn)橹魅松矸莸娘@赫,而享受起了“特殊公民”的待遇了。
可惜,社會的發(fā)展,并不以人情為治國之策?,F(xiàn)代化的國家,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法律。法律看重的,是“狗咬了人”的事實(shí)真相,而不是將著眼點(diǎn)放置在狗的主人的身份上。于是,打狗不看主人,便成了當(dāng)下法律建設(shè)中公正執(zhí)法的一個基本條件。
打狗不看主人,則打狗者的眼中,所有的狗便沒有了身份地位的懸殊,都成了相同的懲戒對象。打狗者只需關(guān)注一個問題:狗是否做了違法的事,是否該打,該打多少板子。如此,則所有犯了相同錯誤的狗,都會受到相同的懲戒,則不但受害人的心中舒坦,即使是被打之狗,也會有了公平之感觸。
打狗不看主人,則被打之狗在接受了懲戒后,便會明白“仗勢欺人”只是自己心中一廂情愿的事兒,法律,并不會給“仗勢”的狗以任何特殊的庇護(hù)。如此,則此狗在以后的行為中,就會依照法律賦予的權(quán)利來審時度勢,而不敢再隨意地欺凌弱小。
打狗不看主人,則其他的有勢可仗的狗們,就會因?yàn)楸淮蛑返目蓱z下場而收斂自己的行為,不再敢輕易做出作奸犯科的事情來。如此,則會慢慢形成一種遵紀(jì)守法的良好道德風(fēng)尚,狗們也不會因?yàn)樽约旱暮鞣菫槎屩魅巳堑靡簧淼姆亲h。這樣,既規(guī)范了狗們的舉止,也維護(hù)了狗主人的顏面,何嘗不是一種打狗者與狗主人的雙贏呢?
這樣看來,打狗不看主人,其實(shí)是好處多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