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曉潮 趙林
3月19日早晨,呼吸衰竭的梁坤泉將兒子叫到跟前,用極其微弱的聲音,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守護好山上革命烈士墓地。”話音剛落,這位已默默守護著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曹娥街道梁巷村峰山革命烈士墓整整68年、已93歲高齡、具有50多年黨齡的梁坤泉就永遠地閉上眼睛,安詳?shù)仉x開了人間。
一旁的兒子梁雷剛,強忍悲痛,在心中默念著:“爸,請您放心好了!我一定接好您的班,堅守好革命烈士墓地?!?/p>
據(jù)梁坤泉生前回憶,1949年5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7兵團22軍從杭州地區(qū)的三墩鎮(zhèn)出發(fā),沿杭甬公路東進。19日進抵上虞曹娥江西岸的東關、曹娥和道墟一帶,形成敵我雙方對峙的態(tài)勢。那天梁坤泉正在地里干農(nóng)活。上午10時許,他看到部隊繼續(xù)向東挺進,行至杭甬公路東關至中塘地段時,遭垂死掙扎的國民黨長江部隊炮彈襲擊,4位戰(zhàn)士英勇倒下。當時,由于部隊任務緊急,這4位革命烈士被就近簡單掩埋于這座叫峰山的小山上。梁坤泉的家就在小山旁邊,他親眼目睹4位烈士為國捐軀的場面,悲痛欲絕,默默地許下諾言,要守護好這些烈士墓地,讓英雄安息。那年梁坤泉25歲。
1952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馬團3營8連炊事員蔡德根,在部隊行軍至上虞東關時突然生病,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后也一起被埋葬在這座革命烈士墓中。至今,這個烈士墓長眠著5位烈士。它是用黃泥堆積成的一座土墳墓,也沒有墓碑,遇到雷雨天,墳墓上的黃泥就會大量流失。等到天一放晴,梁坤泉就扛著鐵锨去填補被雨水沖走的泥土,年復一年。清明節(jié)、八一節(jié)和春節(jié)等節(jié)日期間,梁坤泉都要從山上剪些花,帶著酒去祭奠烈士。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曾當過多年生產(chǎn)隊隊長的梁坤泉正式成為峰山烈士墓的看護人。由于當年的親身經(jīng)歷,他對這座烈士墓更傾注了特殊的感情,為墓地清除雜草、添土、祭奠等成了他多年來的分內事。
峰山革命烈士墓原是一座黃泥堆砌的墳墓,沒有一塊像樣的墓碑。在梁坤泉的建議下,2007年3月,由區(qū)民政局和當?shù)剜l(xiāng)政府撥款,對這座烈士墓進行修葺。墓地在高出地面2米多的一個山坡上,四周用石塊砌起,墓的頂部鋪上厚厚一層黃泥,墓前豎立著一塊墓碑,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鮮紅大字,墓碑背面刻著5位烈士的生平事跡?,F(xiàn)峰山革命烈士墓已成為當?shù)丶t色教育基地。
3月21日,是梁坤泉下葬的日子。當?shù)攸h組織為梁坤泉送上花圈,村民自發(fā)組織為這位守護革命烈士墓68年的老黨員送上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