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忠富
《一飯一世界》
作 者:周華誠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 介:作者用清新的文筆書寫故鄉(xiāng)的食物,人間的美食,從中趣談飲食背后的人以及文化趣事。
月末回家看望爸媽。母親得知我要來,早早地就給我準備了一袋花生,兩個氣柑,一個老南瓜,讓我?guī)Щ丶胰シ窒怼D赣H特別交待,花生是舅母送來的,全是黑衣花生米,營養(yǎng)價值高;氣柑是第一次掛果,不要給未成年的孫女吃;至于老南瓜嘛,十多斤重,就帶到親家母家去,大家一起嘗嘗。
花生、氣柑和南瓜,都是農家土產,算不得什么貴重的東西。但對我這個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每到秋天,田邊地頭的樹上,院子的墻角墻頭,甚至于草房上,到處都睡著大大小小的南瓜。那時節(jié),飯桌上天天都有南瓜,南瓜粥、南瓜干飯、紅燒南瓜、蒸南瓜,母親變著方兒給我們做南瓜吃。有時候,打個飽嗝,也是南瓜的味道。
南瓜可當糧食充饑,也可當菜吃,陪伴我們走過了不少日子。
近期翻閱作家周華誠的《一飯一世界》,發(fā)現(xiàn)了南瓜的另外一些吃法,頓時覺得非常親切。周華誠在《老南瓜與南瓜花》中,談到老南瓜片“下鍋猛火煸炒,再以文火略煨至爛”,起鍋后甜糯香鮮,比紅燒肉還好吃。其實這種吃法,需要配白米飯,飯和南瓜片攪合均勻,那才是人間美味。不過,周母所做的南瓜干,倒還是種新鮮吃法。“南瓜片曬干后,加適當比例糯米粉及油鹽醬醋生姜辣椒等十余種花樣,盛于木甑中蒸熟,又攤在簸箕中曬干,南瓜干成也?!?/p>
從南瓜干的制作流程來看,一道美食的誕生,需要大量的時間、合適的陽光和辛勤的汗水,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打馬虎眼,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加快,又有多少人愿意靜靜等待一道美食的誕生呢。至于炒嫩南瓜絲和南瓜花瓣燒湯,也算別出心裁吧!在周母的身上,我依稀看到了母親的影子,原來天底下的母親都是這樣,為了孩子們吃好喝好長身體,她們操碎了心。
周華誠的這本《一飯一世界》分為《故鄉(xiāng)志》《光陰錄》《稻飯書》等五輯,收錄了《白菜》《春山慢》《酒魂》等六十二篇文章,涉及到的食物有故鄉(xiāng)的白菜、南瓜、紅椒、馬齒莧等,也有作者游歷各地品嘗過的涼州三套車、沙蓋菜、薄荷,更有來自古人的一些驚艷吃法譬如蔡太師的包子等。每種食物里都有人情味,每種食物都是一種回憶。這是一本關乎情感和記憶的書——不論是舌尖上的鄉(xiāng)愁,還是遠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一餐一飯,內里都藏著一個世界。
作者不僅寫食物呈現(xiàn)的色香味形,也用簡潔的筆墨勾勒食材的自身特質。它們在廚娘的手中會變成一道美食,在地里卻站成一道風景。譬如在《白菜》中,作者談到“如果見過白菜在地里的樣子,你一定會喜歡的。地是干燥的,白菜卻水嫩,葉柄如玉一樣白,帶著青,亭亭玉立?!闭且驗榘撞饲逍旅撍?,因此它才會成為齊白石的寫意對象,而且白石老人還贊曰,“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齊白石封白菜為蔬菜之王,可見他對白菜的喜愛。
很多人對飲食小品文不屑一顧,認為寫的都是俗人俗事,其實我們看過周華誠的文章后就會發(fā)現(xiàn),食物也是值得我們大書特書的,因為食物里面蘊含著國人的處世哲學,有值得研究的文化底蘊。周華誠寫食物,也順帶寫風景,譬如“已是十一月了,一日進到遙遠的大山里,發(fā)現(xiàn)楓葉已紅,紅得似火,在秋陽下暖人的眼;秋水已瘦,瘦得婉約,安靜地流淌;河邊山際,遍布小野菊,星星點點,金黃如同青春往事?!弊髡呶淖趾喖s樸拙,頗有古風畫意,顯示出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
作家周華誠近年來有《草木滋味》等十余種圖書問世,本書是吃貨的菜譜,游子的情書,生活家的美文。所謂“一飯一世界”,它雖渺小卑微,卻已是作者生命歷程里的一部分。本書堪稱中國鄉(xiāng)間山野版的《小森林》,領你回歸久別的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