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琳
【摘 要】公路規(guī)模日漸擴大,設計難度也隨之增加,如果設計過程不合理,很容易使公路工程造價增加,出現(xiàn)成本浪費問題。嚴格執(zhí)行設計階段公路造價編制工作,增強該過程的嚴謹性,有助于提高造價編制質量,將各項資金價值發(fā)揮到最大。論文主要論述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工程情況,提出有效的公路工程造價編制方法。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highway scale, the difficulty of design is also increasing. If the design process is unreasonable, it is easy to increase the cos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and waste the cost. Strictly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highway cost compilation in design stage and enhancing the rigor of the proces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st compilation and maximize the value of each fun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pila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st,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situ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compiling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st.
【關鍵詞】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監(jiān)督機制
【Keywords】 design stage; highway engineering; cost compilati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11-0020-02
1 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存在的問題
1.1 投資估算不準確
目前,我國公路工程建設呈現(xiàn)高速發(fā)展狀態(tài),公路工程設計單位數(shù)量逐漸增多,規(guī)模也隨之擴大。一些公路工程設計單位為在激烈的市場博弈中脫穎而出,獲得業(yè)主青睞,降低業(yè)主建設期管理壓力,使設計階段的概預算順利得到主管部門的審批,采用不實報價方式,對公路工程投資估算進行高估,導致公路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產生資源浪費,甚至出現(xiàn)腐敗現(xiàn)象。除此之外,投資估算不合理,缺乏準確性,會給后續(xù)業(yè)主和設計單位面臨的審計帶來風險,甚至出現(xiàn)各種不良情況及影響,不利于公路工程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
1.2 基礎資料漏洞多
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工作具備一套完善清晰的流程,基礎資料必須詳細。當前,一些公路工程設計單位在基礎資料收集方面,采用的方法過于傳統(tǒng),諸如:市場調查,定額站發(fā)布等,導致該項工作嚴重受限。而且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周期也比較長,一些公路工程建設單位為擴大收益,往往選擇縮短工期,預留給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特別有限,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市場調查及工程整體評估等,導致材料價格、運輸距離、費用等各項指標比較模糊,不僅不能夠控制公路工程造價,而且還時常出現(xiàn)較大的造價偏差,為后期建設增加了諸多隱患。
1.3 圖表填寫不規(guī)范
網(wǎng)絡計算機為公路工程設計階段造價編制提供了載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該項工作效率。使用計算機軟件替代人工計算,能夠降低造價編制過程中的失誤率。但部分造價編制人員責任意識不強,不能夠按照造價編制規(guī)范及要求,認真填寫設計階段造價編制相關的各類圖表,以至于出現(xiàn)各類問題或失誤。造價編制時,工作人員為追求進度和效率,常出現(xiàn)數(shù)字輸入錯誤、填寫錯位等情況,使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基礎信息不準確[1]。
1.4 忽略規(guī)章制度作用
我國公路工程建設已經(jīng)相對比較成熟,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備、可行性強的造價編制工作規(guī)章制度。制度中清晰界定了項目數(shù)量計算范圍,并詳細說明了如何調整定額費用等。然而,一些公路工程設計單位在日常工作中對造價編制人員要求不嚴格,導致其對造價編制規(guī)章制度缺乏了解,工作實踐與規(guī)定不符,出現(xiàn)編制后數(shù)據(jù)不準確、重復計費等情況。甚至有的設計單位直接對其他設計單位規(guī)章制度進行套用,與自身實際情況不符,導致工程量計算不準確,例如:A設計單位規(guī)定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表中已扣除路床處理、臺背回填等數(shù)量,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時直接采用數(shù)量表中數(shù)量即可;而B設計單位沒有這方面的規(guī)定,如果B單位也直接采用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表中的數(shù)量,就會導致路基土石方數(shù)量偏大,重復計費。以上這些問題都不利于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工作的開展,難以實現(xiàn)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2 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問題解決對策
2.1 優(yōu)化公路工程項目估算編制
一直以來,公路工程設計單位都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這一過程中,公路工程設計單位要嚴格按照正確的方法和流程參與市場競爭,參照具體規(guī)定和既定規(guī)范,在第一時間對項目估算信息進行提交,確保其準確性,嚴禁基于公路工程建設效益考量對設計階段各估算金額進行高估,影響國家的投資效益。除此之外,設計單位還要注重自身改革,制定多種設計方案,輔助以新型設備、工藝、技術等,對公路工程項目造價金額予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實現(xiàn)最優(yōu)設計。編制投資估算指標時,成立專門的編制小組,優(yōu)選高資質造價編制人員,明確編制原則、內容,并注重各指標之間的銜接性,使編制方案中囊括項目劃分、編制形式、計量單位、復核流程、審查程序等,通過資料收集整理、平衡調整和測算審查,對公路工程項目估算編制進行優(yōu)化。
2.2 注重信息采集和實際調查
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工作質量是否達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造價信息是否準確、完整。設計單位要結合公路工程設計階段造價管理工作要求,全面采集整理基礎信息,注重理論數(shù)據(jù)和實踐經(jīng)驗之間的銜接性,以此為背景,增強造價編制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設計單位要從多個方面收集造價信息,了解材料價格、運輸成本、市場波動情況等。派遣人員深入公路工程材料市場,與供貨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定期進行市場調研,明確材料價格波動情況,綜合各方面因素確定合理的材料價格。與此同時,要對項目所在地的征地、拆遷情況進行調查,收集當?shù)卣鞑鹞募?。對于?guī)模較大的拆遷項目,要提前簽署協(xié)議。盡可能使設計階段的造價趨于合理。
2.3 構建二級監(jiān)督機制,規(guī)范圖表信息
公路工程設計單位要始終認識到造價編制工作的重要性,注重人員綜合素質培養(yǎng),使其對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工作具備清晰的認識,明確各項造價指標、造價編制流程、方法等,嚴格按照具體規(guī)范開展該項工作,將造價編制過程中的失誤率降到最低。同時,公路工程設計單位還要將二級監(jiān)督機制應用到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工作中,采用專業(yè)方法,嚴格審核已完成的造價編制工作,在第一時間糾正造價編制過程中的漏洞和錯誤。安排高資質專業(yè)人員監(jiān)督管理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工作,使造價編制人員工作水平得以提高,增強該項工作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合理性,實現(xiàn)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控制[2]。
2.4 執(zhí)行限額設計,提高造價編制人員素質
限額設計是公路工程設計階段常用造價控制方法,實用性強,效果好,在公路工程項目投資及造價管理過程中非常重要。工程設計人員要參照設計任務書批準的投資估算額對公路工程進行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中也要兼顧初步設計概算造價限額。公路工程設計單位要加大工程造價編制工作宣傳力度,定期對造價編制人員進行培訓,確保造價編制工作的專業(yè)性,不斷提高該項工作質量和效率,逐漸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造價編制隊伍。與此同時,還要結合公路工程設計單位實際情況及設計階段造價編制工作要求,構建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并輔之以有效的薪酬、獎罰機制,提高造價編制人員日常工作積極性,降低公路工程建設成本的同時,推進公路工程設計單位長遠發(fā)展。
3 結語
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工作過程中需要考量諸多工程要素和指標,其中,尤以設計階段最為關鍵,直接影響公路工程整體成本投入及經(jīng)濟效益。造價編制人員要結合具體公路工程背景,明確造價編制過程中的關鍵指標及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專業(yè)方法,對公路工程項目設計階段造價的編制進行優(yōu)化,科學采集信息,注重實際調查,通過構建二級監(jiān)督機制,規(guī)范圖表信息,限額設計等,提高公路工程整體設計質量,實現(xiàn)成本壓縮,為公路工程設計單位開拓廣闊的市場競爭空間。
【參考文獻】
【1】黃湘蘭.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存在的問題及預防措施[J].2015(24):167-168.
【2】郭碩.設計階段公路工程造價編制存在的問題及預防措施[J].交通世界,2015(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