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孫明清 范存志 侯大山 張廣輝 劉強 李娟茹 李月華 柴玉博 李志合
摘 要:為明確冀中南麥區(qū)冬小麥在適宜播期內的最佳播種量,實現產量和效益相統(tǒng)一,以輪選103為試驗材料,在適宜播期內通過不同播量播種來研究播量對冬小麥基本苗、出苗情況和產量構成的影響。結果表明,基本苗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出苗率則隨著播量的增加而減少,穗數與基本苗的比值也隨播量的增加而減小;穗數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隨著播量的增加呈減少趨勢,冬小麥的產量則是先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播量為225kg/hm2時產量最高,達到8240.9kg/hm2;然后隨著播量的增加產量呈下降趨勢。
關鍵詞:冬小麥;適期;播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1-0064-02
Effect of Seeding Rate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 in Hebei Middle and South Region
Gao Qian1 et al.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Shijiazhuang City,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optimum seeding quantity of Winter Wheat in the suitable sowing time and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yield and benefit in the wheat region of central and southern Hebei.Lun Xuan 103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rates on basic seedlings,emergence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 at suitable sowing da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the ratio of spike number to basic seedling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the spike numb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the spike number and 1000-grain weigh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and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was first.With the increase of sowing rate,the highest yield reached 8240.9kg/hm2 when sowing rate was 225 kg/hm2,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wing rate.
Key words:Winter wheat;Suitable period ;Sowing amount;Yield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繁出現,暖冬和極端天氣對冬小麥的生長發(fā)育造成諸多不利影響[1-3]。大量研究表明,播期和播量是影響冬小麥群體和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4-5]。冬小麥產量由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千粒重這3個因素決定,密度適宜有利于緩解個體和群體的矛盾,構建合理群體結構,促進產量3因素協調發(fā)展,播量是決定單位面積穗數的關鍵[6-8]。在適期播種的前提下,播量過大不僅導致弱苗、病蟲害抵抗力降低、產量下降[9],而且還浪費種子;播量偏小,導致基本苗不足,群體不夠,產量難以保障。冀中南麥區(qū)光熱資源相對不足[10-11],冬小麥實現高產應以保證單位面積穗數為主,再爭取合理的穗粒數和千粒重[12]。筆者在前期試驗結果基礎上,在石家莊趙縣的最佳播期內進行了冬小麥不同播量研究,以期確定當地的最佳播量,為冀中南冬小麥高產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輪選103(河北樂土種業(yè)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地點 石家莊趙縣位于河北中南部,試驗數據及其變化規(guī)律在冀中南麥區(q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表1),試驗全過程都與當地種植過程同步進行。
1.2.2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適宜播期內進行播種,小區(qū)面積250m2。處理Ⅰ播量150kg/hm2,處理Ⅱ播量187.5kg/hm2,處理Ⅲ播量225kg/hm2,處理Ⅳ播量277.5kg/hm2,處理Ⅴ播量300kg/hm2。
1.2.3 調查項目 成熟時采取S型取樣,每個處理采取3點取樣,調查內容包括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同時,每點區(qū)分別取1m2的冬小麥測產并考種,最后收獲時現場實收實打測實際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量對冬小麥基本苗的影響 播量的不同必然會影響冬小麥的出苗情況,造成個體生長發(fā)育的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基本苗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出苗率則隨著播量的增加而減少,穗數與基本苗的比值也隨播量的增加而減小,說明隨著播量的增加,冬小麥的分蘗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
2.2 不同播量對冬小麥產量構成及產量的影響 播量不同造成個體生長發(fā)育的差異,進而影響冬小麥產量構成。從表3可以看出,穗數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隨著播量的增加呈減少趨勢;冬小麥的產量則是先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播量為225kg/hm2時產量最高,達到8240.9kg/hm2,然后隨著播量的增加產量呈下降趨勢。
3 結論與討論
冬小麥適宜播種量是建立合理的豐產群體結構,協調好群體和單株發(fā)育的關鍵,也是最大潛能發(fā)揮高產的前提。冬小麥播種量過大,不僅會造成麥苗田間擁擠、個體發(fā)育不良、冬季凍害的發(fā)生,而且由于群體過大,導致病蟲害和后期倒伏發(fā)生的幾率增大;反之,播種量相對較低,雖然麥穗較大,千粒重較高,但畝穗數不足,制約產量,同時降低了冬小麥耐旱系數。
本研究表明,冬小麥的基本苗和畝穗數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隨著播量的增加而減小,與前人研究結果相似。冬小麥產量則是隨著播量的增加先增后減,在播量為225kg/hm2時產量達到最高8240.9kg/hm2。通過對影響小麥產量結構的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分析發(fā)現,穗數隨著播量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小,處理Ⅰ和處理Ⅱ的穗數差值為45萬/hm2,而處理Ⅳ和處理Ⅴ的穗數差值僅為11.5萬/hm2;播量對穗粒數的影響較大,隨著播量的增加穗粒數逐漸減少,當播量大于225kg/hm2后,穗粒數減小幅度有增加趨勢,處理Ⅳ穗粒數較處理Ⅲ減少0.9粒,而處理Ⅴ和處理Ⅳ的穗粒數差值達到1.6粒;千粒重也隨著播量的增加而減小,但幅度不大。因此適宜播期內,對冬小麥產量影響最大的是穗粒數,冀中南麥區(qū)播量為225kg/hm2左右時,產量構成比例相對合理,具體生產操作過程中要根據氣象條件和土壤墑情適當增減播量,以期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金之慶,方娟,葛道闊,等.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冬小麥生產之前瞻[J].作物學報,1994,20(2):187-197.
[2]胡瑋,嚴昌榮,李迎春,等.氣候變化對華北冬小麥生育期和灌溉需水量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14,34( 9):2367-2377.
[3]孫爽,楊曉光,趙錦,等.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種植制度的可能影響Ⅺ.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冬小麥潛在光溫適宜種植區(qū)變化特征[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5,48(10):1926-1941.
[4]孫文彥,寧東峰,李志杰,等.不同播期配合播量對冬小麥水氮利用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6):91-95.
[5]張明明,董寶娣,喬勻周,等.播期、播量對旱作小麥小偃60生長發(fā)育、產量及水分利用的影響[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6,24(8):1095-1102.
[6]王夏,胡新,孫忠富,等.不同播期和播量對小麥群體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1):170-176.
[7]蘭濤,潘潔,姜東,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播期對小麥籽粒產量及品質性狀間相關性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05,25(4):72-78.
[8]李成軍,張其魯,冰林.小麥產量三因子最佳組合及其選擇[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6,3:18-20.
[9]李豪圣,宋健民,劉愛峰,等.播期和種植密度對超高產小麥‘濟麥22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05):243-248.
[10]王斌,顧蘊倩,劉雪,等.中國冬小麥種植區(qū)光熱資源及其配比的時空演變特征分析[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2,45(2):228-238.
[11]趙俊芳,郭建平,馬玉平,等.氣候變化背景下我過農業(yè)熱量資源的變化趨勢及適應對策[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0,21(I1):2922-2930.
[12]田紀春,鄧志英,胡瑞波,等.不同類型超級冬小麥產量構成因素及籽粒產量的通徑分析[J].作物學報,2006,32(11):1699-1705.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