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勝強
學習三角恒等變換這一章時,讓不少同學心生畏懼的可能要數眾多的三角公式了.學習公式需要記住公式、理解公式,更要能夠有效地應用公式解決問題,要實現這一目標,一個有效的辦法是從聯系的角度來看待三角恒等變換公式.
一、公式網絡圖
本章所有公式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也就是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該公式的證明有多種方法,但要數向量法來得最為簡潔,為引入這一方法,教材的處理可謂下了大功夫,在原本有著緊密聯系的兩章“三角函數”與“三角恒等變換”之間,插入了“平面向量”一章,其目的正是為了發(fā)揮向量工具在證明三角恒等式中的作用.
從兩角差的余弦公式出發(fā),可以推出兩角和的余弦、兩角和差的正弦、正切、倍角公式等,這些都是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公式.當然,也有一些公式如半角公式、萬能代換公式、積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積公式等,也是十分重要的三角恒等變換公式,只是教材為了控制難度,對這些公式的應用未作過多的要求,下面我們來看看各組公式間的聯系.把握了公式間的聯系,認清每個公式的來龍去脈,也就不用擔心公式會忘了.
二、公式是建立聯系的工具
說到三角恒等變換公式很容易想到繁瑣的計算、人為技巧化的難題,這些當然不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所在,有了公式,便有了轉化的途徑,可以建立不同對象間的聯系,
以函數為例.我們知道,函數是高中數學的主干知識,對高中數學內容起著統(tǒng)領作用.函數的學習并不因研究完幾個具體函數而結束,還會在后續(xù)學習中不斷深化,事實上,三角恒等式也為我們提供了建立函數間聯系的機會.
三、從差異背后找聯系
三角恒等變換公式——恒等,是指變化前后數量的本質保持不變;變換,則是指變化前后的形式的改變.發(fā)生改變,也就是形式上有了差異.在用公式時,這種差異往往是建立聯系的出發(fā)點,是選用公式的依據.
一般說來,三角函數式恒等變形前后可能發(fā)生三種差異,一是角的差異;二是函數名的差異;三是運算形式的差異,角的差異則是其中最主要的差異,當角的差異消除了,所有三角函數都有同樣的角,只要運用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式便可以完成接下來的變化.當函數名的差異又消失了,消除最終的差異也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當函數名的差異清除了,運算形式也很自然地變得一致了.
當然,也可以從另一角度來思考,將x轉化為2x.這可以使我們體會到,差異之間,是由公式為紐帶聯系著的,每個公式在消除差異方面都有各自的功能特點,將這一點認識清楚了,公式的運用也就變得得心應手,
公式就是建立聯系的工具,學習公式,深入理解公式,靈活應用公式都離不開聯系的觀點.何止是三角恒等變換公式,其他公式不也同樣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