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000新疆喀什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窺鏡中心
出血性休克是一種常見急診病癥,大量失血、血容量缺乏超越代償功能等,均是引發(fā)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患者易出現(xiàn)呼吸急促、心動過速和皮膚蒼白等癥狀,給患者的健康安全帶來嚴重威脅。護理風險管理是臨床常用的一種干預方式,其目的是提升急診科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本研究以出血性休克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在急診搶救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2015年7月-2017年8月收治出血性休克患者92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6例。對照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18~76歲,平均(37.5±2.4)歲。研究組男29例,女17例;年齡19~77歲,平均(38.6±2.6)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2]:⑴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檢查,均已確診為出血性休克患者;②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曉,并已在同意書上簽字。⑵排除標準:①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②伴認知功能低下患者。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取去枕平臥位,叮囑患者多休息,對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恢復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密切觀察患者微循環(huán)變化情況,避免休克情況加重。研究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評估識別風險:依照臨床護理經(jīng)驗,對護理期間可能會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jié)。完善操作水平,并綜合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選取急救方法,從而提升搶救成功率。②搶救護理:選取上肢靜脈血管并予以雙管輸液,遵照醫(yī)囑注射適量嗎啡進行鎮(zhèn)靜,保持注射速度緩慢均勻,防止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影響。為使患者的靜脈與全身動脈擴張,臨床可在50 mL生理鹽水內(nèi)加入硝普鈉25 mg,待鎮(zhèn)靜后將其注入患者體內(nèi)。這樣既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降低心臟負荷,而且還能提高肺活量。③對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脈搏、血壓、呼吸頻率等指標,一旦出現(xiàn)突發(fā)性呼吸困難等情況,需處理好吸痰工作。必要時可給予氧氣支持,將肺部壓力加強,能使患者的缺氧狀況得到改善,將休克護理工作做好。④輸液護理:輸液療法是治療休克性出血的常用手段,因藥物代謝功能有限,及患者個體差異,很容易導致藥物耐受性及敏感性的發(fā)生。輸液前,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病程,加強輸液管理工作。密切觀察患者全身、局部情況,一旦有問題發(fā)生,需立即告知醫(yī)師,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使患者的輸液治療安全性得到保障。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休克程度、從搶救開始至休克糾正時間情況以及臨床有效率。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輕度、中度和重度休克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照組從搶救開始至休克糾正時間(34.7±9.8)min。研究組從搶救開始至休克糾正時間(29.3±8.4)min。研究組休克糾正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37,P<0.05)。
對照組臨床有效率80.43%,研究組臨床有效率95.65%。研究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出血性休克是指因失血過量而導致的休克。出血性休克屬于急診疾病,具有發(fā)病突然、病情進展快等特點,因此臨床多以搶救治療為主[3]。護理風險事件是急診搶救期間常出現(xiàn)的一種事件,不但易導致護患糾紛,而且還會嚴重影響搶救效果。有報道表明,通過對護理風險事件情況的分析,制定合理的預防措施并給予有效控制,能有效保證急診科護理的科學化及規(guī)范化。本研究以出血性休克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風險管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而搶救開始至休克糾正時間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對患者休克時間的糾正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還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降低出血情況的發(fā)生,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臨床護理風險管理的開展包括生命體征觀察、風險識別評估和輸液護理等,這樣能有效降低出血風險情況的發(fā)生。另外,一系列風險護理干預的應用,還能對患者腦血流量供應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有效糾正患者的缺氧狀況,使其缺血缺氧情況得到緩解。同時,還能有效提高輸液、輸血成功率及質(zhì)量,有助于患者正確評估其休克程度,使休克癥狀得到改善,有效減少感染、并發(fā)癥等,能使患者的治療自信心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對急診搶救出血性休克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其護理效果良好,能有效縮短從搶救開始至休克糾正時間,使治療效果提升,促進患者機體恢復,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