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安通 梁瀚澤
初春時節(jié),婁山關山麓北側的牛心山上滿目蒼翠,生機勃勃,粉白的桃花梨花競相綻放,香氣四溢。
樹林里,一位頭發(fā)灰白的老人拿著鐵锨和鐮刀在樹叢間清理枝條和雜草,汗水從他清瘦的臉頰上不停地滾落。
這位老人就是87歲的桐梓縣退休干部羅光彩。20年來,他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荒山綠化中,在牛心山上種植樹木2萬余棵,為100多畝荒山披上了厚厚的綠裝。
牛心山,位于婁山關北側,海拔1200多米,因主峰形似“牛心”而得名。由于長期亂砍濫伐,昔日林深樹茂山頭已見不到一點綠色?!吧譁p少飛鳥稀,山光嶺禿禽獸絕?!绷_光彩創(chuàng)作的長詩《憂地歌》,成了當時牛心山的真實寫照。
“人雖退了,心不能退?!蓖诵莺笫橇粼诔抢锇捕韧砟辏€是繼續(xù)發(fā)揮余熱?羅光彩選擇了后者。
1997年,羅光彩走上了牛心山,種下了第一棵樹。那一年,他66歲。
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他個人投入上萬元,分別在牛心山的山頂和山腰上各修建了一個30多立方米的水窖和300多立方米的山塘,以保荒山的綠化灌溉及消防使用。
在他的堅守下,牛心山逐漸改變了模樣。
羅光彩曾經(jīng)在農(nóng)林局工作過,深知栽樹難、管護更難的道理?!耙G化荒山,必須像打仗一樣,不僅占領山頭,更重要的是堅守陣地?!绷_光彩說服老伴,賣掉城里的房產(chǎn),舉家遷入牛心山定居,在牛心山上開始了桑榆之年的搏擊。
走在牛心山彎曲的道路上,記者看到羅光彩的“戰(zhàn)斗”成果:一層層梯土、一道道石坎、一條條山道……更讓人稱奇的,是百畝陡坡上的上萬棵松樹、杉樹、香樟、女貞等,縱橫成行,整齊劃一。
2015年,羅光彩的老伴去世,留下他獨守山林??紤]到父親年事已高,兒女們勸他下山安享晚年。他卻固執(zhí)不肯下山,“這些樹木就像自己的兒女,一天天撫育著它們長大,我如何舍得拋下!”
“蔥蘢本是平身愿,白發(fā)青山仰碧霄?!绷_光彩把一顆共產(chǎn)黨員的“癡心”,緊緊地系在了牛心山上。
“只要我身體還能動,我就要守護好這片山林,在林間多修一些步道,為縣城居民上山鍛煉提供方便。”羅光彩說,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牛心山成為縣城居民休閑度假的森林公園。
微風吹來,山間涌起林浪,那林濤似掌聲、似歌聲,仿佛在點贊一位老黨員無私奉獻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