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瑞峰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我發(fā)現(xiàn),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我喜歡過安靜的日子。——周國平
我想社會生活本來就是喧囂的,或者說喧囂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喧囂這種現(xiàn)象,也不完全是負面的?!?/p>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dǎo)】
一、關(guān)于“寫什么”
就這則材料的審題而言,沒有難度。無非兩個對比類的觀點,一個“安靜”,一個“喧囂”。但是立意的高下,能否選擇最佳角度切人,就決定了此文寫作的高度和格局。材料中的兩句話,體現(xiàn)了兩個相反的觀點,但有沒有共同之處呢?周國平認為“世界越來越喧鬧”;莫言說:“我想社會生活本來就是喧囂的,或者說喧囂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闭f明兩人都承認一個現(xiàn)實:這個世界本身是喧囂,而且愈演愈烈。但我們面對喧囂,有不同的理解。喧囂不一定都是壞的,即使真的不好,你不喜歡,我們希望將之改善,或者可以從喧囂中去尋找寧靜。
二、關(guān)于“怎么寫”
1.內(nèi)容上:“喧囂”“安靜”,類似的字眼太熟悉,司空見慣的命題,不容易出新意,也不知道該寫什么,那么就避開“就道理論道理”的路子。采用“借殼上市”“借尸還魂”的做法,看看他人是怎么去尋找安靜的,或者怎么去逃避喧囂的,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
2.結(jié)構(gòu)上:最好能采用“先抑后揚”的方式來結(jié)構(gòu)全文。先肯定喧囂的存在,再分析在喧囂的狀態(tài)下怎么做,最后確立追尋寧靜的觀點。
【作文示例】
喧囂中尋“靜”土
今日的喧囂,早已取代了當年那份寧靜的美好,褪去昔日的淡雅之美,添了幾度色彩。而寧靜,是這個追名逐利世界的稀缺品。正因稀缺,才彌足珍貴。借用諸葛孔明的一句話,唯有寧靜,方能致遠。(首段先呈現(xiàn)一個事實,如今的社會是喧囂的,而寧靜難能可貴。并簡要地提出中心論點,于喧囂之中追求寧靜,方能走得更遠)
托爾斯泰有言:“思想在與人交往中產(chǎn)生,而它的加工與表達則是在一個人獨處時?!卑察o有助于我們整理凌亂的思緒,盡情地思考,讓我們對自身的存在認知更深刻。因此,安靜,有助于我們豐富精神境界,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周國平寫道:“在一個安靜的位置,看世界的熱鬧?!卑察o能讓我們跳出自身視角的局限,以清醒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從而識得“廬山真面目”?;诖?,在我們眼中,安靜更有深度,更有厚度,是一種更理想的生活方式。(這一段從正面出發(fā),運用引用論證,論述了寧靜的積極作用。寧靜可以有助于提升自我價值,以及有助于探索外部世界)
當我們身處安靜之中,才能以敏感的心創(chuàng)造出一方世界,體會社會萬象。放棄過度的繁華,拒絕浮躁,才能構(gòu)筑出自己的精神家園,守住心靈凈土。如普魯斯特,將自己幾乎半生的時間傾注在一方陋室之中——因為哮喘,它無風無聲,安靜到了極致——咀嚼著自己的人生,將記憶與美感,幻想與思索融為一體,寫出了不朽的《追憶似水年華》。他的一生在安靜中度過,支撐著這種生活的正是他同樣安靜而豐富的內(nèi)心。得益于安靜,他的記憶不斷重現(xiàn),并在深刻的思考下重組升華,成為一個新的“凡貢雷”——他的思想家園。這個世界并不遜色于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世界,甚而更深刻,更美麗。這是因為它有著獨一無二的寧靜的魅力。這部書,正是一顆心靈在豐富的安靜狀態(tài)下產(chǎn)出的精神果實。(此段運用了典型的事例,以普魯斯特放棄繁華和榮耀而構(gòu)筑自身寧靜的精神家園并著成《追憶似水年華》的事例,來論證“唯有在豐富而安靜的狀態(tài)下心靈才能結(jié)出精神果實”這一論點)
然而,守心不等于離群,寧靜非同于沉默。在喧囂中應(yīng)該擁有獨立思考,以獨立的思想融入群體。閉戶自專,充其量不過何晏;與人論道,才能成就王陽明。將自己封閉于靜樂的世界,亦是無益,理性的喧囂,是品味過寧靜后對人生依然的熱愛??鬃釉谛訅吓c人宣講,四皓入朝,謝安出山,蘇格拉底在鬧市中討論,豈非融于喧鬧的襟懷。若在ISIS橫行、地溝油當?shù)赖缺姸鄦栴}需要解決的今天,我們?nèi)砸暥灰?,聽而不聞,做個“希夷先生”又有何益?一味地沉默,并不能改變喧囂的世界,只有在喧囂中為尋那一方“靜”土而吶喊,讓雜亂的世界聽見那呼聲,才能更好地擁有屬于彼此的寧靜。(從辯證的角度看,提出“守心不等于離群,寧靜非同于沉默”的分論點。然后,通過王陽明、孔子、謝安、蘇格拉底等事例構(gòu)成面例,論述了沉寂的消極作用,并提出“安靜”應(yīng)該是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具備改變世界的意識)
面對社會的喧囂,我們應(yīng)該做那根系深扎在土中,保留一份屬于自己的寧靜而不迷失自我。閉上眼,我們應(yīng)該堅守住自己內(nèi)心的寧靜,與靈魂相擁;推開窗,我們應(yīng)該走向社會走向現(xiàn)實,于喧囂中尋得世界的靜謐。(末尾簡潔有力,告訴我們要“放浪形骸于天地,內(nèi)求寧靜于本心”,呼應(yīng)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