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林
爺爺今年已過九十,眼睛花了,走路也蹣跚了,但精神尚好。爺爺一生勤儉節(jié)約,熱心公益事業(yè)。他一輩子與莊稼打交道,算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除了小時候在學校里讀過三年書,基本上就再沒讀過什么書了。不過我知道,有一本書爺爺卻一直堅持在讀,而且每年都要讀上好幾遍,那便是《雷鋒日記》。
一開始,我并不知道爺爺喜歡讀這本書,有一次偶然中我發(fā)現,爺爺的床頭柜里有一個小木箱,里面用薄膜包著一樣東西,我很好奇,于是趁爺爺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地打開了,一看是《雷鋒日記》。但因為年代久遠和翻動的次數太多了,因此,書的頁面磨損嚴重,封底都沒有了。書中的不少地方,爺爺都劃了橫線,清晰醒目。在書中的空白處,爺爺還將書中的不少經典句子抄在空白處:“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字跡很工整,可見爺爺對這些話是多么看重,爺爺在寫這些句子的時候內心是多么地專注。
不知道爺爺到底讀了多少遍《雷鋒日記》,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爺爺不只是用眼睛在看這本書,不只是用文字在摘抄這本書,他更是用自己的行動在詮釋這本書。爺爺一生中做過不少修橋鋪路的事,而且爺爺做人樸實低調,只要他知道村里哪家有困難,就定要去幫助的,并且不會張揚。我為有這樣的爺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