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寧
適合話題:家校溝通;家庭作業(yè);教育;合理;熱點
日前,廣東省佛山市一所小學的四年級數學老師布置了一份家庭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家里數一億顆米粒,第二天用食物袋裝好帶回學校,并要求家長督促。
老師的設想沒問題,數米計數,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對“億”的直觀認知。但是,這位數學老師的失誤在于,她首先錯誤估計了一億粒米的重量,在這個基礎上,她又在班群里錯誤回復了家長的問詢,要求孩子們“一粒一粒地數”。
布置完作業(yè)幾個小時后,這項“奇葩”的家庭作業(yè)便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點之一。
首先,家校關系的平衡性不足,老師存在單方面強勢的現象,導致家長群體變得特別敏感,一方面對老師們言聽計從,另一方面卻心存不滿;其次,網絡的滲透性給斷章取義提供了溫床,相對于跟老師溝通,個別家長更愿意讓誤解上網。
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帕特南闡述過社會資本的魔力,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默契、規(guī)范和信任,實際上就是一種社會資本。有了這種社會資本,家長和學校、老師的溝通會更加暢快,家校之間對于學生的協作培養(yǎng)效率也會更高。但對于一部分家長來說,在孩子的教育資源配置上,新校舍有了,優(yōu)秀教師有了,高端培訓班有了,唯獨家校之間的社會資本還很稀薄。值得提醒的是,后者在孩子教育上發(fā)揮的作用,比前面幾點相加還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