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保,馬鴻翔,張鵬,余桂紅,楊學明,周淼平,張平平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 糧食作物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4)
豐產性和穩(wěn)產性是評價作物品種的基礎,因此品種的豐產性和穩(wěn)產性已成為作物區(qū)域試驗品種鑒定的重要指標[1]。適當而有效的分析方法,不但有助于充分利用試驗數據對參試品種做出客觀評價,也有利于為育種工作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2]。寧麥26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寧9531與寧麥9號雜交選育而成的春性小麥新品種,2016年和2017年分別通過江蘇省和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蘇審麥20060004、國審麥20170005),2017年3月授權江蘇金運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獨占經營。該品種在江蘇省淮南片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和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中均表現突出,在長江中下游麥區(qū)的蘇皖淮南地區(qū)多點大面積示范中表現出高產穩(wěn)產、適應性廣、商品品質優(yōu)、綜合抗性強等特點,得到廣大種植戶的喜愛,引起了種子企業(yè)和推廣部門的廣泛關注。為了能使寧麥26在大面積生產上發(fā)揮更大的增產作用,利用江蘇省淮南片和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匯總數據,對該品種的豐產性、穩(wěn)產性和適應性進行分析,旨在為該品種的合理利用提供參考。
數據來源于2012—2014年江蘇省淮南片小麥區(qū)域試驗和2014—2015年度生產試驗以及2013—2015年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和2015—2016年度生產試驗4組74點次的試驗結果。江蘇省淮南片小麥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對照品種為揚麥11,區(qū)域試驗設10~12個試點、生產試驗設10個試點;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對照品種為揚麥20,區(qū)域試驗設18~20個試點,生產試驗設8個試點。
各試點均按國家冬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實施方案要求進行,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13.3 m2,重復3次?;久?25萬·hm-2,行距26.7 cm,機條播或人工開行條播。栽培管理和田間調查按國家冬小麥區(qū)域試驗標準進行,成熟期分小區(qū)收獲、脫粒、曬干、揚凈、稱重計產。
豐產性用區(qū)域試驗中該品種與對照相比較的方法進行,利用DPS統(tǒng)計軟件分別對江蘇省淮南片和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2年試驗結果進行1年多點品種區(qū)域試驗統(tǒng)計分析,用新復極差法檢驗品種與對照平均值間的差異顯著性[3]。豐產、穩(wěn)產性以變異系數(CV)和高穩(wěn)系數(HSC)來度量。變異系數是標準差與該品種總均值的百分比,反映了品種的靜態(tài)穩(wěn)定性;CV越小,說明品種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變化越小,靜態(tài)穩(wěn)定性越好,一般CV小,同時均值又高的品種是最理想的品種[4]。HSC采用溫振民等[5]提出的計算公式,HSC=(X-S)/1.10XCK×100,X為某品種平均產量,S為標準差,XCK為對照品種平均產量,HSC值越大,說明品種的高產、穩(wěn)產性越好。適應性采用回歸系數(b)和適應度來度量?;貧w系數的計算參照Eberhat等[6]的方法進行,以參試品種在各試點的平均產量作為依變量,以各參試點全部供試品種的平均產量(環(huán)境指數)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b的大小來度量品種的適應性,當b=1,表示該品種具有平均適應性;當b<1,表示該品種的適應性高于平均適應性;b>1,表示該品種的適應性低于平均適應性。適應度是各品種超過平均產量的環(huán)境數占試驗總環(huán)境數的百分比,反映了品種超過平均生產水平的基本廣適性。
從2012—2013年度江蘇省淮南片小麥區(qū)域試驗看,8點匯總,7點增產,寧麥26平均產量6 890.3 kg·hm-2(表1),比對照揚麥11增產5.5%,達極顯著水平,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4位。2013—2014年度續(xù)試,11點匯總,10點增產,平均產量7 587.3 kg·hm-2,比對照揚麥11增產 8.6%,達極顯著水平,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3位。2014—2015年度生產試驗10點匯總,10點增產,平均產量6 793.2 kg·hm-2,比對照揚麥11增產6.8%,居參試品種第2位。在29個點次試驗中,20個點次產量在6 750 kg·hm-2以上,占試驗點次的69.0%;10個點次在7 500 kg·hm-2以上,占試驗點次的34.5%;最高為8 463.0 kg·hm-2。寧麥26在江蘇省的產量水平主要分布在6 750~8 250 kg·hm-2。
寧麥26參加2013—2014年度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19點匯總,13點增產,平均產量6 273.7 kg·hm-2(表1),比對照揚麥20增產5.4%,達極顯著水平,居13個參試品種的第2位。2014—2015年度續(xù)試,18點匯總,15點增產,平均產量6 266.8 kg·hm-2,比對照揚麥20增產4.5%,達極顯著水平,居13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2015—2016年度生產試驗,8點匯總,8點增產,平均產量6 573.0 kg·hm-2,比對照揚麥20增產7.4%,居參試品種的第1位。在45個點次試驗中,31點次產量在6 000 kg·hm-2以上,占試驗點次的68.9%;15點次在6 750 kg·hm-2以上,占試驗點次的33.3%;最高為8 746.5 kg·hm-2。寧麥26在長江中下游麥區(qū)產量水平主要分布在6 000~7 500 kg·hm-2。
表1 寧麥26在江蘇省淮南片和長江中下游組
從寧麥26參加江蘇省淮南片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以及國家長江中下游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的4年結果看,該品種的平均產量在6 600 kg·hm-2以上,最高產量達到8 746.5 kg·hm-2(2015—2016年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試白馬湖試點)。由此可見,寧麥26是一個豐產性好,且具有高產潛力的優(yōu)良品種。
對寧麥26及對照品種在各區(qū)試年度的產量均值進行變異系數分析(表2),寧麥26在江蘇省淮南片2年區(qū)域試驗中的產量均值變異系數均<10%,低于對照揚麥11;在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2年區(qū)域試驗中的產量均值變異系數在20%左右,分別居參試品種第8和第7位,相對較低,且產量均值分別居參試品種第2和第1位,說明寧麥26的產量穩(wěn)定性較好。
由表2可見,寧麥26在江蘇省淮南片2年區(qū)域試驗中的HSC值為86.7%~90.0%,均高于對照揚麥11,分別居參試品種第3和第1位;在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2年區(qū)域試驗中的HSC值為75.9%,也高于對照揚麥20,均居參試品種第2位,進一步表明該品種具有良好的高產穩(wěn)產性。
從表2可見,在連續(xù)2年度的江蘇省淮南片區(qū)域試驗中,寧麥26的回歸系數均<1,也小于對照品種揚麥11的回歸系數,說明該品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其適應性要遠遠好于對照品種揚麥11,加之在2年度的區(qū)域試驗中寧麥26的產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品種揚麥11,表明該品種是一個高產而適應性廣的品種。在連續(xù)2年度的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中,寧麥26的回歸系數均接近于1,說明寧麥26在不同環(huán)境下具有平均適應性,在本組試驗中為適應性較好的品種。
表2 寧麥26在江蘇省淮南片和長江中下游組小麥區(qū)試中的產量穩(wěn)定性和適應性
由表2可知,寧麥26在江蘇省淮南片2年區(qū)域試驗中的適應度為72.7%~75.0%,均居參試品種第2位,明顯高于對照揚麥11(36.4%~50.0%);在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2年區(qū)域試驗中的適應度為68.4%~72.2%,均居參試品種第1位,也遠遠高于對照揚麥20(50.0%~52.6%),說明寧麥26超過平均生產水平的基本廣適性,遠好于對照品種揚麥11和揚麥20。
2012—2016年江蘇省淮南片和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74個點次的試驗結果表明,寧麥26較對照品種揚麥11和揚麥20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較高,最高產量達8 746.5 kg·hm-2,產量潛力大。參加江蘇省淮南片2年區(qū)域試驗,寧麥26產量變異系數低于對照品種揚麥11,而HSC值明顯高于對照揚麥11,說明其高產穩(wěn)定性好;2年回歸系數低于對照,且均-1,適應度遠優(yōu)于對照揚麥11,說明該品種對環(huán)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它的豐產性能不隨時間、地點變化而改變,有利于小麥高產栽培措施的應用。參加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2年區(qū)域試驗,寧麥26產量變異系數雖高于對照品種揚麥20,但其產量均值顯著高于對照揚麥20,且其HSC值高于對照揚麥20,說明其產量穩(wěn)定性較好;2年回歸系數接近1,適應度居參試品種首位,表明該品種具有很好的環(huán)境適應性。
經過多年多點的中間試驗和示范試種,寧麥26綜合性狀表現突出,其株型較緊湊,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高80 cm左右,抗倒性較強,產量構成因素比較協(xié)調,成穗數480萬·hm-2左右,穗粒數38粒左右,千粒重41~42 g,豐產穩(wěn)產性好,增產潛力大。經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3年接種鑒定,寧麥26中抗赤霉病(嚴重度1.47~1.75),中感紋枯病,感白粉病,高抗小麥黃花葉病毒病。江蘇省中間試驗3年品質分析平均結果,容重824.0 g·L-1,粗蛋白含量14.8%,濕面筋含量31.9%,穩(wěn)定時間10.3 min,最大拉伸阻力403.3 E.U.,延伸性202 mm,硬度指數64.6,各項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優(yōu)質中強筋小麥質量標準。寧麥26適宜長江中下游麥區(qū)的江蘇淮南地區(qū)、安徽淮南地區(qū)、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區(qū)、河南信陽地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