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頭伏餃子”您吃了嗎?北京人有個說法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北京人對餃子也有著特別的偏愛。那么您知道為什么在炎炎夏日非要吃餃子嗎?頭伏餃子又有什么講究呢?入伏后到底應該怎么調(diào)理自己的身體才能做到真正的養(yǎng)生呢?本期節(jié)目特別邀請到來自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針灸中心的王麟鵬主任醫(yī)師和王春琛副主任醫(yī)師來和您講講入伏養(yǎng)生這個話題。
[暑伏養(yǎng)生知識問答]
1.暑伏天喝熱水好還是喝涼水好?
夏日多暑濕,一不小心人體就會被濕氣侵襲,在炎熱的天氣中到底喝熱水好還是喝涼水好呢?很多人在夏天喜歡喝冰水,尤其是在大汗淋漓的時候如果能喝上一瓶冰鎮(zhèn)汽水,更是爽透了。但是王主任卻告訴大家,夏天還是應該喝溫熱的水。原因有兩個,第一夏天熱的時候需要多喝水來補充身體里失去的水分,喝溫熱的水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所以如果喝溫水的話能夠喝的更多,更能充分補水。溫熱的水更容易轉(zhuǎn)化成汗液,促進夏天人體的代謝,所以中國人喝溫水更好。第二個原因是冰水喝進人體后會刺激胃黏膜,特別傷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不適合中國人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飲食習慣。所以,在暑濕當?shù)赖奶鞖膺€是應該多喝溫熱水。
2.三伏天應該多穿還是少穿衣服?
三伏天很多女孩都喜歡穿吊帶背心,男士也穿起了跨欄背心甚至加入了“膀爺”的行列。但王主任卻告訴大家,在炎熱的夏日穿衣要特別講究,夏天正是應該多穿衣服的時候。當外界環(huán)境接近或低于體溫的情況下,這時如果你穿的少,甚至赤膊上陣,就會特別容易散熱。如果外界環(huán)境超過40攝氏度,明顯高于體溫,人體吸熱會更多,如果穿的少會感覺更熱,穿的多反而會感覺涼爽。因此在三伏天要穿一件薄的外衣,把人體裸露的部位覆蓋上,有利于散熱解暑。
3.夏天要用熱毛巾還是涼毛巾擦身?
夏天,很多人喜歡用濕毛巾來擦洗身體。那么到底應該用涼毛巾還是熱毛巾呢?王主任告訴大家,入伏之后天氣炎熱,要想散熱可以使用熱毛巾來擦拭身體,這是一個物理的道理。人體的散熱有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要通過皮膚來散熱,如果用涼毛巾來擦身體,就是用低溫把身體皮膚蓋住了,熱量反而散不出去了。如果用一個熱毛巾來擦身的話,就會使得體表的熱隨著熱毛巾的蒸發(fā)被帶走了。所以不停用熱毛巾來擦身體的話,就會很快感覺到舒爽涼快。用涼毛巾就沒有這樣的效果。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如果孩子發(fā)燒了,父母都會用溫毛巾來給孩子擦身體,這樣有助于退燒。在西方,醫(yī)院里對發(fā)燒的病人就會用電扇對著他使勁吹,但在中國這樣的方法就不太適合。
頭伏為什么要吃餃子呢?
為什么頭伏要吃餃子呢?王麟鵬主任說,夏天天氣炎熱,但是中醫(yī)理論上說夏天要養(yǎng)陽,就需要補一補。但是即便您每天消耗很大,汗流浹背,也不能大魚大肉,不宜吃過于厚膩的食物。所以北方人就喜歡用精米、精面做餃子、面條、烙餅等美味。它既清淡又不厚膩。而且這樣的食物跟季節(jié)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關系。北方的春季是蔬菜生產(chǎn)的好季節(jié),秋天也是個好季節(jié)。但是夏天反而是蔬菜生產(chǎn)的淡季。所以也就產(chǎn)生了要吃面食的說法。
為什么每年的頭伏都不是同一天呢?王主任介紹說,“伏”不是固定的日期,而是根據(jù)日歷計算出來的,俗稱“夏至三庚”,也就是從夏至這天開始算,算到第三個庚日,這一天就是頭伏的日子。之后是中伏、末伏等。今年有兩個中伏,20天,所以今年的暑伏一共有40天。
[祛暑利濕代茶飲]
過了夏至,北京的天氣一天熱過一天,我們在如此炎熱的時候如何安然祛暑呢?
薏米性味甘淡,性偏寒,主要歸肺、胃、脾這三個臟器的經(jīng)脈,所以說薏米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和中止嘔、除痹排膿的作用。王春琛大夫說,她在門診看到多數(shù)病人的舌苔都是白花花的,不是滑的就是厚的,這些都是濕相的表現(xiàn),所以用薏米特別對癥。
取藿香的葉子2到3克。新鮮的藿香內(nèi)富含高鈣、高胡蘿卜素,葉子有濃的香氣,因為它含有揮發(fā)油,能夠起到芳香避濁、抗炎抗菌等作用。藿香還是夏季的一劑良藥,可以治療因暑濕導致的頭痛身痛,胃口不好沒有食欲,腹脹等暑濕病。
佩蘭。夏天可以用藿香和佩蘭來一起做香囊,有驅(qū)蚊的效果。佩蘭的味道偏辛,有利濕健脾清熱的功效。藿香和佩蘭之間有相須的作用,它們在一起可以互相增長對方的功效,所以它倆在一起可以治療因暑濕而引起的頭重身困、舌苔厚膩、腹脹惡心,效果很好。
豆蔻分為白豆蔻和草豆蔻,一般中醫(yī)中說的是白豆蔻,性比較溫,有和中健胃化濕的作用。另外豆蔻還有醒酒的作用。很多人在夏天喜歡喝啤酒,喝多了就會出現(xiàn)頭暈、惡心、頭重、腹瀉等癥狀,可以加一些豆蔻解酒毒。
將30克薏米放在水中煮30分鐘左右,同時把藿香和佩蘭、豆蔻各取2到3克放在一個小杯子里,用煮好的薏米水進行沖泡,一般要泡十分鐘以上。在夏天喝這樣的水就有解暑、祛濕、解毒的作用。
[按揉穴位]
陰陵泉穴、雙手托天理三焦:在中醫(yī)理論中,夏天在暑伏的時間內(nèi)叫長夏。長夏中主氣是濕,濕邪會容易侵犯人體,主要傷脾胃。脾主人體的消化功能,還主肌肉四肢。當濕邪傷脾后,不只是影響消化的功能,還會產(chǎn)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四肢乏力、頭昏腹脹、大便異常等等,老人還會產(chǎn)生很多跟老年病有關的癥狀。比如很多老年人到現(xiàn)在還穿著毛襪,特別怕冷,這就是偏于寒濕的。
入伏暑濕來當?shù)?,一不小心就中招,簡單穴位按一按,健脾祛濕不用煩。夏季養(yǎng)生很重要,沒事您就做做操。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nèi)側(cè)、膝蓋下方,脛骨內(nèi)的一個穴位。按揉起來會有很明顯的酸痛感。從健脾祛濕的角度看,揉一下陰陵泉穴就會特別有幫助。
另外,專家還教大家做一個很簡單的養(yǎng)生操:
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手自然下垂。做一個深呼吸后兩手在腹前交叉上托到胸前時,翻轉(zhuǎn)向上,然后伸到頂,頭也要往上看,看著手。這時你會感覺到脖子也是往后仰的,整個脊椎、后背腰腹都拉的非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