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喜歡養(yǎng)花,院子里擺滿了各種花兒,像一張張笑臉。有時,母親對花絮絮叨叨:“我是不是對你照顧不多,你的葉片都蔫了;太陽花兒,今天沒有太陽,你的小臉就不高興了……”
我有時偷偷地笑,其實母親有一顆清澈的心,是那些花香,沖淡了日子的艱苦。
母親還愛繡花,我穿的繡花拖鞋,兒子的枕套,凳子墊……全是母親繡的,母親喜歡用那薄若蟬翼的紙,三兩淡筆就畫出幾朵花或一只可愛的貓,然后用五彩的繡花線,專心地繡。母親的世界是安靜的,煩惱都隔在了世界之外?;ㄩ_心中,歲月靜好。
張恨水《春明外史》中寫到一位才子,死于30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這不是張恨水的片面之語,所謂文章是一種心境,一個天生悲觀的人,寫出的東西都有悲涼凄清的意境,“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fēng)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币粋€內(nèi)心達(dá)觀的人,怎么會有心如死灰的感受?納蘭死于盛年,不是天妒英才,只能說性格決定了命運(yùn)。
世上的事物是個什么樣子,一切在我們的心靈。如果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它便陽光明媚、山清水秀;如果我們隔著有色玻璃去看,便灰蒙蒙的一片。《六祖壇經(jīng)》中有一個禪宗故事:慧能法師去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正在講經(jīng)時,有幡被風(fēng)吹動,因此有二僧辯論風(fēng)幡。一個說風(fēng)在動,一個說幡在動,爭論不已?;勰鼙悴蹇谡f:“不是風(fēng)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在動!”
有一個小故事:從前有雄雌兩只鴿子,住在一個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時候,它們撿來果子裝滿了一巢。后來果子風(fēng)干體積減少了,只剩下了半巢。雄鴿就責(zé)怪道:“撿果子是很辛苦的,你怎么自己吃得只剩下一半了?” 雌鴿回答說:“我沒有吃獨(dú)食,果子是自己減少的?!毙埒澆幌嘈?,生氣地說:“不是你吃獨(dú)食,果子怎么會減少呢?”一氣之下就用嘴啄死了雌鴿。過了沒幾天,下了一場大雨,果子吸收了潮氣,又變成滿滿一巢了。雄鴿看到以后,開始后悔起來:她真的沒有吃,我把她錯殺了。于是,雄鴿就傷心地呼喚雌鴿:“你到哪里去了?你快回來!”
有那么一種人,總是在抱怨生活,自己付出那么多,黑夜當(dāng)白天使用,卻收獲甚微,而有的人工作沒幾年卻青云直上,命運(yùn)對自己太不公了。他沒問自己的付出有不有效率,也沒問別人究竟付出了多少。
這個世界,要想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要想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更好。古語說:“境由心造?!笨鞓放c不快樂,思維在作怪,最終決定你的心情的,不是外界事物,而是你的心。
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有了不同的認(rèn)識。有一個哲理故事:一天雨后,一蜘蛛正艱難地向墻上已經(jīng)破碎的網(wǎng)爬去,由于墻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來……其中有三個人看到了,得到的結(jié)論不一樣:一個看到的是蜘蛛的愚蠢,于是他變聰明了;一個看到的是蜘蛛的不屈不撓,于是他變堅強(qiáng)了;另一個看到的是蜘蛛的碌碌無為如自己的處境,因此變得更加消沉了。
天地悠悠,古來萬事東流水,有什么樣的心境,就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環(huán)境。《菜根譚》有這樣一句:“心曠,則萬鐘如瓦缶;心隘,則一發(fā)似車輪?!弊鋈艘男貙拸V如海,擁有一顆平常心,滄海桑田又何妨,依然心靜如水?!叭嗡t塵滾滾,我自朗月清風(fēng)。”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yùn)。只有學(xué)會了欣賞,苦難也會化作一種前進(jìn)的動力,心中有景,便花香滿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