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湖南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媒體社會責任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中期的美國,羅伯特哈欽斯在發(fā)布的《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中,明確提出了社會責任。之后學者施拉姆、彼德森等人也對媒體社會責任理論進行了詳細闡述,認為媒體的社會責任是媒體的道德責任,媒體既要尊重公眾獲取信息的權利,又要注重社會利益,同時進行媒體自律。20世紀末期,我國學者開始關注媒體的社會責任,經過一定時期的研究,我國媒體社會責任的理論有所完善??偟膩碚f,媒體堅守社會責任是指媒體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尊重新聞專業(yè)主義精神,尊重他人權利,維護社會正義的過程。
“新媒體”這一概念在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幾十年來其外延有所延伸,但沒有一個固定的內涵界定。新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是一種新的媒體形態(tài),是指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推動下,衍生出的傳播內容多樣、分享互動性強、反饋性強的新媒介,諸如門戶網站、虛擬社區(qū)、游戲、社交平臺、網絡電視等?;ヂ?lián)網時代下,新媒體帶來技術與觀念的改變,改變著我們的文化環(huán)境,同時改變著傳統(tǒng)媒體建立起的社會責任。
信息繭房最先由美國學者凱斯桑斯坦出版的《信息烏托邦》中提出,他認為“在網絡信息傳播中,因公眾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通訊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造成信息繭房的“罪魁禍首”便是人工智能下的算法技術,國外的Facebook,國內的今日頭條網站都利用該技術,實現(xiàn)了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投放,賺足了用戶流量。
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個性定制,推動媒體催生新的傳播方式,但也打破了一系列傳統(tǒng)媒體的社會責任守則。人工智能機器人投入使用,幾十秒便可完成新聞的采寫及發(fā)布工作,但在快速編輯下,報道的人文關懷難以體現(xiàn)。同時在機器算法的推送下,媒體的多方面報道遭到摒棄,用戶只接受過濾后的信息,而這種過濾缺乏專業(yè)的“把關人”判斷,也難以辨認新聞是否真實。如在美國大選的最后三個月,F(xiàn)acebook上表現(xiàn)最好的20個假新聞的參與度比最好的20篇真新聞還高,傳播技術的進步卻阻礙了美國民主政治的進程。
新聞價值是指凝聚于新聞事實中的社會需要,做為社會特殊主體的新聞媒體,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VR等場景化的設置給人們帶來極強烈的感官體驗,對于新聞價值的衡量主要轉變?yōu)樾侣劦娜の缎砸约霸掝}引爆性,以微博為例,2017年的十大話題,被明星摔跤,私生活曝光全部占據,關于民生民情的報道幾乎沒有。
注意力經濟下,抓住了客戶眼球就意味著利潤,傳媒業(yè)也由此陷入了亂象,一個具有爆點的新聞,被各個媒體爭相轉發(fā)和評論,用標題黨蹭熱度,用煽動性的言論來吸引流量,無視新聞媒體客觀論述事實,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職業(yè)道德。如今年的江歌案,在未開庭前,自媒體“迷蒙”的一篇文章“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閱讀量與點贊量都100000+,文章邏輯清晰,言語犀利,但立場卻是支持網絡暴力,意在激起正義者的憤怒,撩撥受眾情緒。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新聞價值的衡量標準不會發(fā)生改變,新聞媒體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社會責任不會改變,媒體人在市場化下堅守核心價值觀的初心不能改變。目前為止,媒體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導致一味依賴話題增加曝光度,評價標準出錯,有質量的作品更是難以出現(xiàn)。
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真實性要求媒體在源頭進行把控,以往的單向傳播只需媒體做好“把關人”的角色,保證傳播內容的真實性。但在互聯(lián)網的傳播機制下,新媒體的傳播呈現(xiàn)出新特點,給媒體人社會責任的履行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
互聯(lián)網時代下,信息傳播平民化,個人賬號可以發(fā)布信息。由于個人的媒體責任意識不強,發(fā)布信息的真實性難以考量,同時缺乏專業(yè)性的指導,容易造成信息的質量低下。第二,反饋性強,受眾可以隨時參與,轉發(fā)評論,借助光纖網絡實時傳播信息,用戶發(fā)布主觀評論,極易跟風造成網絡暴力現(xiàn)象。第三,全民參與,2016年我國網民數達到7.31億,龐大的網民群體使得新聞媒體的信息一經發(fā)布,便不受控制。
自新媒體構建出新的傳媒生態(tài)圈,發(fā)展勢頭迅猛,然而新媒體社會責任缺失的現(xiàn)象卻始終難以解決,筆者認為,應從市場主體視角出發(fā),多角度規(guī)范政府媒體人的行為,建立完善的責任治理體系。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新媒體做為溝通的新渠道,承擔著對話各階層,維護社會和諧的重任,然而由于新媒體的特殊屬性,導致其在傳播內容、手段、過程、反饋等一系列過程中難以把控,出現(xiàn)許多新媒體責任缺失的問題。在新時代下,新媒體履行社會責任需要從自身、法律、公眾三方面進行改進,發(fā)揮獨有的傳播優(yōu)勢,構建新媒體責任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