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君
一個人的經(jīng)歷與多種存在有關系,比如兩個名字:江南梅與余昭昭;兩個地理:岳陽與寧波;兩種體裁:散文與詩歌;兩種身份:編輯與作家;兩種狀態(tài):讀書與寫作;兩種感覺:家務與喝茶;兩種喜好:音樂與書畫;兩種表達:漂泊與還鄉(xiāng)……其實很多存在都不是孤立的,才情與靈性,思想與風格,淡然與傲然的梅骨之風,說到這些關鍵詞想必大家應該對作者江南梅有一些印象了解(對于作家和詩人兩種身份,這里我還是以作者稱之更為方便)。當然很多朋友更熟悉江南梅,只因極愛周邦彥的《解連環(huán)·怨懷無托》“春回水驛,望能寄我,一枝江南梅萼”這樣的詞境,才有蜚聲文壇江南梅的名字,于作品署名我更傾向余昭昭本名。
對于詩歌而言,生活顯然代表了寫作的難度和精神方向性與提升的高度。詩歌是靈魂的飛行或沉降,而這些無關流年。詩人生存在江南城市化的空間里,現(xiàn)代氣息無論作為一種必然還是癥結無處不在。
此刻。城南的草木
都在煙雨里了
水色江南,有秋天的風
摘下一兩朵小菊
我的杯盞,都是東籬的氣息
而你在遠遠的那頭,靜靜地賞聞
這是多好的光陰
乾坤不張不揚,安然在一盞茶里坐定
別人的江湖,亦經(jīng)不起花瓣的沉浮
我們顧自端壺,續(xù)水
將南北,鋪成一張宣紙
有雁影劃過,誰的心事落墨成章
——《暗香,以及下午茶》
煙雨江南獨特的人文和慵懶的空間,花香、茶香這樣的介質與寫作關系已經(jīng)成為日?;F(xiàn)場感。各色不同的茶座、茶吧、茶館成為新文化坐標,而茶文化不管在家庭中還是公共空間對于文學和藝術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昂蝤B一般不停遷徙,命運的鞭子舉起又落下/我不得不在這樣的淡淡酸楚中喘氣/生息,奔赴與逃離。”在詩意流淌中,江南梅很好的完成了詩性表達。
作為詩人對世界的感覺可能是自己的,也可能是很多人的。無論它是什么它都涉及他的命運。可能只涉及自己的,有可能涉及很多人的命運。詩人的尺度是對世界感覺的尺度,也是涉及其他人感覺的程度和尺度。我們需要不時地停下來感受其所表達的內含那部分意義。正是如此在江南梅的詩行中我們讀到:
就這樣吧,親愛的
從清晨到黃昏,讓我們用末日之心
來完成這一場愛情
像初次相遇也像最后告別
像婚禮也像葬禮
像一萬個春天站在一起
我們是花開得最美的那座墳墓
深埋著一聲綿長的
愛之嘆息
這些不確定的生活經(jīng)歷,在江南梅詩作中意識轉換迅疾,每時每刻都能抓住創(chuàng)作靈感,在風雅頌篇章中呈現(xiàn)得更為突出,這種意識轉換成為她標志性的特點。詩人個人才能與傳統(tǒng)的關系是實實在在的,做一個有方向的詩人顯得愈加重要也愈加艱難。關于西方詩歌語言語法、句法及格律形式,以及古詩詞語義、語境、語法,在新詩中的運用轉換,提升、變通、建造、雕琢是漢語詩歌的一個話題,從而形成獨特的漢語詩歌語言藝術,江南梅漢語詩歌語言在這些方面給我們以很多啟示和引領。
月亮作為意象,從古至今多少文人以此為題以月抒懷,從李白、余光中到洛夫等,與其說我們所熟知的關于月的主題相對是單一的,不如說類似這樣的題材又容易被寫盡的主題所套牢,落入俗套,相對于江南梅的《還是那枚月亮》更直抒胸臆。于昨天是故鄉(xiāng)月;于去年是母親月;于仰頭是往事月;于低頭是流水月。在時間和俯仰中所見的是晚上思考有如晴朗的白晝,觀察的精確等于思考的精確。這樣的兼容疊加遞進方式讓主題和情感升華中,更彰顯了詩歌的思想深度,想象力和詩意提升能力受到挑戰(zhàn),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個體主體性和感受力基礎之上的“靈魂的激蕩”,詩人寫作時候需要必要的轉換、過濾、變形和提升能力。而詩作為一種補償?shù)姆绞剑訌娏藢ΜF(xiàn)實的感受,詩人充沛地感受到每件事物的詩意。詩歌使生活本身變得完整,相對于詩人來說是對個人生存感知的重要一部分。“吳山越水最終收留我的散發(fā)和漫不經(jīng)心,與我結下深緣。我是如此的與這江南風物一見如故……后來我對友人說:此身只合江南老,這余下的歲月,我是哪里也不肯去了?!睆慕厦纷允鲋锌梢陨羁谈惺埽淅硇运枷胄螒B(tài)置于生命感悟的直接體驗之中,我們讀來并不感到抽象。
命運啊,當你的鞭子高高舉起
我會像一只羊,保持沉默
或者像一棵風中的小草
盡量把頭低下來,再低下來
當你讀到《向晚》這樣冷峻的詩句,如果你了解“沒有一碗今天的飯可以喂飽昨天的饑餓,沒有一件今天的衣裳能溫暖昨天的寒冷。”你會明白來自骨子里的疼痛才是疼痛,那僅有的一點溫暖是來自可以依靠詩歌本身的溫度,而這些與肉體無關。正如江南梅本人所表述:我的寫作是在本能地說話而非技巧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生了幾十年的病
從青年病到中年,又從中年病到老年
這種病那種病,多得數(shù)不清
他的身體
像一只裝著雞尾酒的玻璃杯
那些在暗處燃燒的火焰啊
看起來那么美
疼痛,卻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史鐵生》中這些句子令人震撼地展現(xiàn)了一個生命的困苦處境,痛苦使江南梅感性力量得到釋放,也提升了她的詩歌。這個殘酷而磨難的過程某種程度上也透出詩歌真諦,向生活和生命不斷學習,通過它們取得真正的源泉,感動和力量?!白鲆活w石頭,不肯放棄一身丑陋而堅硬的棱角。”在攝影理論中有刺點說,在詩歌中刺點更為突出,更為重要,這里的痛感作為刺點,讓你感覺到生活中每時每刻,從每個細節(jié)都生發(fā)出一種徹骨的痛感、尖銳的痛感。
《致一位女詩人》、《我們相遇過了,我們依舊孤單——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無不關聯(lián)著憂傷、病痛、愛情、生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觸!是因為“一個人致命的病與傷痕都在肉體最深處的?!倍覀內匀恍枰箘诺孛利?仿佛一朵冬天過后的花/毫不介意地/再開一次。
另一種類比模式在詩歌音樂中常見,詩歌的音樂并未走到盡頭。江南梅不是一個音樂性詩人嗎?聽聽愛之夢就像一萬個春天站在一起的和聲吧:
多好啊,從黎明開始
從晨曦羞澀的紅暈開始
從露珠玲瓏剔透的小心思開始
從先于郵遞馬車得得聲的鳥鳴開始
請把腳步放輕一點,再放輕一點
請在花朵們睜開眼睛之前
將你的唇貼上我的額
請對著天邊最后一顆將要回家的星星
說:你愛我
然后快一些,再快一些
把這相遇和相愛的奇跡撒向流水
讓它們離開德國,離開匈牙利
離開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
讓它們成為整個世界,成為
永無止境的未來
是的,我怕來不及
我怕這一生太短,還沒有愛完就必須死去
我怕這一生太長,我還愛著你卻已經(jīng)不愛
相對于在現(xiàn)在的時差感覺上,這音樂包含不規(guī)則間隔的韻腳,并且有強烈的抑揚頓挫。而在昨天和過往上,就好像李斯特這位偉大音樂家的音樂,從開始到結尾,由音樂到達音樂以外的世界。當結束時,我們有過一次體驗,仿佛參與所有發(fā)生的一切,正仿佛我們以完全同樣情感傾聽了一段情感獨奏。音樂是一種情感傳遞,無論是詩歌音樂,還是作者對于世界的感覺的主角的聲音,在每一種情況下都會有多少事物讓我們喜愛。
知性的江南梅自述:她的生活簡潔,寡淡如一杯白開水?!拔疑l(fā)卻不肯赤足,長發(fā)如黑色瀑布,恣肆泄放對于現(xiàn)實的不屑?!背圆琛⒆x書、寫作、做家務,以最純粹最本真而更具思想個性的姿態(tài),那個長發(fā)飄飄纖瘦的江南梅正從《詩經(jīng)》風、雅、頌中款款而來?,F(xiàn)在可以洗洗手,還有蒙塵的心,好好讀讀江南梅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