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斌斌
摘 要:對于中國的人民群眾尤其是北方的人民來說,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糧食作物,它的栽培與病蟲害防治不僅會影響農民種植者的收入,還關系到農業(yè)生產與發(fā)展。尤其是隨著種植玉米的面積不斷擴大,農民越來越重視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鑒于此,本文將對玉米栽培技術措施進行探討,并提出玉米病蟲害防治策略,切實提高玉米產量。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栽培技術;防治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農業(yè)生產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其中也涵蓋玉米種植,所以玉米種植技術也處于持續(xù)更新的狀態(tài),怎樣提升玉米種植的規(guī)?;c標準化,推廣玉米栽培技術,并強化對常見的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和玉米螟、旋心蟲等病蟲害的防治,這至關重要。下面就對此進行探討。
一、玉米栽培技術措施
1.選地整地技術。玉米對于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對土壤種類也沒有嚴格的要求,瘦地、肥地都可以種植。但為實現(xiàn)玉米優(yōu)質高產栽培,就需科學選地,盡可能在土壤層較厚以及土壤比較肥沃的土地上栽培玉米,更有效的提高產量。并且在播種之前要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做好整地工作,在秋季作物收獲完之后及時翻耕,將土地整平,起到保墑作用。在保肥與保水力較好的緩坡地、旱地播種能獲得較高產量,播種之前精細耕地,保持土質松軟,在細碎平整以后開溝起畦并科學播種。
2.品種選擇。選擇高產抗病的優(yōu)質品種,最好是選擇包衣的種子,最大限度的減少苗期病蟲害的發(fā)生,確保玉米獲得高產提供條件。
3.玉米播種技術。北方夏季播種玉米是在收完麥子以后進行,從收割小麥或種植冬小麥期間,大約110天,因而針對玉米品種要選擇成長期不超過100天的品種;由于夏季天氣多變,因而還要選擇有較強抗逆性的玉米品種;隨著玉米聯(lián)合收割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普遍,也要注意選擇生長較為整齊、脫水速度較快的玉米品種;如果是春播玉米,就要選擇成長期較長、成熟速度較慢的晚熟品種。選好種子以后就要播種,因夏季播種玉米之后天氣較熱,地表水分快速蒸發(fā),極易發(fā)生土壤干裂的現(xiàn)象,因而要重視控制玉米播種密度與深度。一般會同時進行小麥的收割、玉米的播種,時間相對緊張,不管是包衣還是種子浸泡都比較倉促,因而要提前準備種子,做好包衣與浸泡操作。在拌種與包衣環(huán)節(jié)還應考慮病蟲害類型,并且春季播種玉米時應適當加大深度,以超過6厘米為宜。對于玉米栽培密度也應合理分配,控制好植株間距,促使植株吸收充足養(yǎng)料,并實現(xiàn)對土地和光能的充分利用,提高單位產量面積,控制生產成本。
4.玉米施肥技術。玉米屬于喜光和喜溫的一種高產農作物,不僅根系發(fā)達,并且需肥量較大、產量較高,對肥料的反應相當敏感,使得玉米施肥技術也存在一些特殊性。玉米在其各個生長發(fā)育階段有著差異化的養(yǎng)分需求,當玉米植株處于生長吸收階段時,對礦質元素需求量最大的是氮素,平均一千克玉米籽就需要0.02~0.04千克氮素,并且隨著玉米生長速度越來越快,促使營養(yǎng)成長、生殖生長均快速提升。在生長階段還要注意為玉米施好基肥,基肥以化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如果土壤肥力較弱,就可使用種肥技術,確保土壤肥力滿足玉米生長要求。施肥時還必須注意分離玉米種子,預防種子接觸到種肥,避免燒苗。撒施基肥時則要依據(jù)玉米栽培地土壤的養(yǎng)分、玉米需肥量等因素合理確定施肥量,后期追肥則對玉米后期生長階段有重要促進意義;對穗也要適量施肥,這主要是在大喇叭口追肥,不管土壤肥力怎樣,穗肥對玉米生長與提高產量均有顯著作用;還有就是早施苗肥,尤其是對于那些雨水較少的地方,要盡早施用苗肥,在向地面施肥的同時采取科學噴灑技術噴施玉米葉面肥。
5.田間管理技術。玉米栽培過程中的田間管理質量對玉米的產量與品質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必須加強田間管理。一是除草,應盡可能避免在玉米幼苗時期通過除草劑除草,最好能在幼苗5葉期以后再使用除草劑,以便在噴灑農藥時預防農藥進入玉米葉心。隨著科技技術持續(xù)進步,一批新型的安全、經濟適用、高效的除草劑慢慢得到廣泛應用,玉米田基本采取化學除草技術,顯著提高除草效率與勞動效果,減輕雜草對玉米的危害,創(chuàng)造良好的玉米豐產條件。二是應在玉米的抽穗期、灌漿期著重加強田間管理,只有在該階段精心栽培玉米、管理玉米地,才能顯著提高玉米出穗率。三是在玉米生長階段必須關注營養(yǎng)的供應,也就是說此時務必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奠定玉米根莖良好的生長基礎,保證玉米葉子可以正常生長,從而依托光合作用為玉米植株提供更多養(yǎng)分,保證生長質量。
二、玉米病蟲害防治策略
1.防治斑病。通常而言,玉米斑病有大斑病、小斑病這兩種,它們主要為害葉片,偶爾也會對玉米的苞葉、葉鞘等部位造成威脅,必須注意使用具備抗病性的優(yōu)質玉米品種,并有效消滅玉米斑病的越冬菌源,大大減少玉米斑病發(fā)病初期的菌量,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2.防治黑穗病。防治玉米絲黑穗病也需要從選種開始,購買能夠抵抗黑穗病的玉米品種,這是玉米黑穗病得以防治的根本策略。因玉米黑穗病和大斑病發(fā)生、流行的區(qū)域一致,因而最好選擇可以同時抵抗兩者的玉米品種。在播種之前則要為玉米種子包衣,選用含有克百威或多菌靈成分的種衣劑、先正達高效種衣劑等,提高種子抗病性。為避免發(fā)生玉米絲黑穗病,還可采取農業(yè)防治策略,預防在發(fā)病高峰期栽種玉米,或對玉米品種實施提純復壯,還可采取輪作栽培方式,有效控制并減少玉米發(fā)生黑穗病的幾率。
3.防治玉米螟。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防治玉米螟的技術與策略也越來越完善,形成綜合防治體系。主要包括:使用農業(yè)防治策略有效處理玉米螟越冬寄主,減少蟲源基數(shù);使用高溫漚肥、白僵菌封垛以及秸稈還田等策略壓低玉米螟蟲害發(fā)生基數(shù);使用高壓汞燈將越冬代成蟲誘殺,在成蟲產卵之前將其消滅掉;釋放赤眼蜂強化對玉米螟的防治,如果研發(fā)出帶有Bt抗螟基因的玉米抗螟品種,可做好選擇,增強蟲害防治成效。
4.防治旋心蟲。在玉米栽培過程中一旦發(fā)生旋心蟲危害就很難治愈,導致大多數(shù)玉米苗無法正常發(fā)育、生長,所以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主要有:在播種玉米之前要采取有效策略做好種子包衣處理,降低玉米感染病菌的幾率;選擇玉米品種時要使用有更強抗性的品種,并在最恰當?shù)臅r期播種;使用農業(yè)技術策略,如使用農家肥、采取輪作方式等等;定期噴灑殺蟲劑,并且要在玉米不同生長時期使用不同的殺蟲劑;做好秋翻工作,在該特殊時期利用旋心蟲的天敵消滅大部分蟲體,或通過冷凍的方式將害蟲凍死。
三、結語
種植玉米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業(yè)相關部門應持續(xù)改進并推廣應用先進的玉米種植技術,采取選地整地、播種、施肥、田間管理等技術措施栽培玉米,同時有效防治玉米斑病、黑穗病、玉米螟、旋心蟲等病蟲害,盡可能提高玉米產量,實現(xiàn)農民增收、農業(yè)增效的目的。當然玉米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更新有賴于相關部門及人員堅持不斷的研發(fā),并結合各地區(qū)實際情況推廣玉米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真正實現(xiàn)玉米優(yōu)質高產種植。
參考文獻:
[1]孟素梅.玉米栽培新技術的研究與展望[J].農業(yè)工程技術,2016(29):49.
[2]郭立紅.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7(12):17+98.
[3]李智堅.玉米栽培過程中常見問題及優(yōu)化策略[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7(0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