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榆縣位于吉林省西部,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燥多風,升溫快,降水少;夏季雨熱同期,但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易發(fā)生旱澇災害;秋季雨水少,降溫快,晝夜溫差大,霜天來的早;冬季漫長,干燥少雪而寒冷。近10a來平均降水在300mm左右,年蒸發(fā)量1870mm,干旱缺水及耕地質量下降是制約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節(jié)水新模式是解決制約通榆農業(yè)瓶頸的行之有效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1 發(fā)展玉米保護性耕做的必要性
農村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以來,以小四輪為代表的小型農機具快速增長和以滅茬、旋耕、起壟為代表的一家一戶“精耕細作”普及,破壞性、掠奪性耕作方式的蔓延,在加上農家肥的迅速減少,和對化肥的依賴,致使化肥用量逐年增加,致使通榆縣土壤耕層結構遭到了嚴重破壞。據統(tǒng)計,我國化肥用量60a增加100倍。嚴重依賴化肥的后果是耕地土壤有效耕層逐年變薄,表土流失嚴重,犁底層上移;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急速下降,春季播種難、出苗難、保苗難的問題成為常態(tài)。地下水過度開采更加速了耕地質量、土壤肥力的下降。人為導致的環(huán)境生態(tài)破壞,加劇了土壤沙化、鹽堿化進程和程度,使得通榆縣旱情日趨加重。原來是十年九旱,現在是十年十旱,特別是春天無有效降水,4—7月玉米生育關鍵需水期,連續(xù)30d無雨現象明顯增多,給春耕播種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春季小型機具多次進地整地作業(yè)的傳統(tǒng)落后耕作方式,在春風嚴重的春季使耕地表層土壤水分大量流失,墑情變差。
2 玉米保護性耕作提高土壤肥力并遏制耕地質量下降
秸稈全量還田覆蓋能夠在一定程度遏制水土流失問題,保護耕地土壤。
保護性耕作培肥地力明顯。實行保護性耕作不但促進了土壤的新陳代謝,而且活化土壤,可以快速提高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
保護性耕作能夠促進耕地土壤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并且修復土壤毛細管等水肥氣熱輸送渠道。
保護性耕作提高地力,遏制耕地質量進一步下降。秸稈還田,較有機糞肥更利于土壤的改良和地力的改善,對于貧瘠的沙壤土效果更為明顯,在農家肥匱乏的農村,通過全量秸稈還田免耕播種,能夠更快地恢復和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有效遏制耕地質量進一步下降。
3 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解決了春季播種難的問題
半干旱區(qū)春季播種難、出苗難是農業(yè)發(fā)展的“老大難”問題。此模式解決了春季土壤墑情差及由于干旱秸稈不易腐爛影響出苗的問題。真正實現了種地與養(yǎng)地、恢復與培肥地力、增產增收、低成本、高回報的一條行之有效的發(fā)展道路。
4 通榆縣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工藝路線
玉米秸稈還田覆蓋(玉米收獲后對秸稈不做處理秸稈直立在地或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深松(根據實際選取秋季深松、苗期深松)——免耕播種(壟溝的兩側壟邦處播行距為40cm的種植帶,隔壟溝為休耕帶;播種時鋪設滴灌帶——藥劑除草——追肥和灌水(根據實際確定)——收獲(機械)。
4.1 技術要點
秸稈覆蓋:秋季收獲玉米,可直接收穗,不收割秸稈,用來降低風速,減少水分的無效蒸發(fā),保護土地。也可以采用機械收獲玉米,將秸稈直接粉碎還田,均勻的覆蓋在地表,起到防風固土作用效果明顯。
4.2 機械深松
保護性耕作的地塊,由于不進行翻地和趟地,耕地容易板結。因此有必要進行深松。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堅硬的犁底層,增強土壤的通透性,增強蓄水功能。第1年實行保護耕作的地塊必須要進行深松。深松深度:35~40cm;深松周期:當年深松后,每2~3a深松1次。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不打壟,采用免耕播種機一次完成開溝、施底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鋪設滴灌帶等復式作業(yè)。根據通榆縣的氣候條件,一般在春季4月25日—5月5日為玉米最佳播種期。
4.3 種子選擇
良種良法配套才能奪取高產。一定要選用玉米良種,播種前進行曬種,增加種子的芽勢,保護性耕種要預防病蟲害,播種前必須進行藥劑拌種或包衣處理。
4.4 播種的深度
一般保證鎮(zhèn)壓后達到3~5cm的要求。要做到窄開溝、深開溝、淺覆土,保證種子播在濕土上。
4.5 施肥的深度
化肥施在種側下8~10 cm,種下方5 cm。
4.6 科學除草
實行保護性耕作,不鏟地和趟地,因此必須依靠化學藥劑進行除草。打封閉藥:在播種后、出苗前噴除草劑進行藥物封閉。土壤墑情不好時,一定要加大用水量,噴藥量應在500kg/hm2以上。如果耕地由于整稈覆蓋導致第一次除草效果不理想,可以在雜草長出2~3葉時進行葉面噴藥除草。注意事項:一定要使用拖拉機配帶噴桿式噴藥機作業(yè),保證噴霧均勻,噴水量充足。在當地農技人員指導下,根據雜草的類型選擇合適的除草劑,確定好除草劑的配方和用藥量,既要避免過量用藥產生藥害,又要防止用藥量不足除草效果不好。除草劑使用時間的選擇最好選擇在傍晚、雨后、沒有風或微風天進行化學除草。
5 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有效的解決了傳統(tǒng)玉米保護性耕作的弊端
傳統(tǒng)玉米保護性耕作的弊端:春天少動土,保持土壤水分較好,出苗好,但后期容易脫肥,秸稈腐爛程度差,甚至減產。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通俗的講就是割秸稈、不刨茬子、不翻地、不打壟、不鏟地、不趟地,在玉米秋收時候進行,根據生產實際,進行玉米留高茬還田換玉米秸稈全量還田,一般通榆的西部,為防治跑風,一般留高茬還田,還可以起到於沙作用。來年春天進行性耕作,在2個壟中間鋪設滴灌帶,隔一壟鋪設一個滴灌帶,也就是4壟鋪設2個滴灌帶即可。這樣就有效地解決了春天播種難及秸稈缺少水份不易腐爛的問題。以后滴灌的時候隨水施肥,極大的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秸稈腐爛程度好,提高土壤肥力。
6 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成效顯著
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在2017年包拉溫都鄉(xiāng)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用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的農戶,一般玉米可收入干玉米10000kg/hm2,傳統(tǒng)的玉米種植戶才收玉米2000~3000kg/hm2玉米。兩者的肥料、種子投入基本水平一樣,一般投入2000元/hm2的肥料,種子1000元。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作業(yè)投入400元/hm2,滴灌5次,用電350元。滴灌帶費用是800元/hm2,秋天滴灌帶可回收,用舊的滴灌帶可賣300元/hm2,傳統(tǒng)玉米種植模式作業(yè)投入700元/hm2。一般機械化收獲玉米費用700元/hm2。
2017年玉米以1.6元/kg進行計算,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可收入16000元/hm2,傳統(tǒng)的玉米種植模式只收入3200~4800元/hm2。去掉投入玉米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凈收入11000元/hm2,傳統(tǒng)玉米凈收入500~1100元/hm2,兩者差異十分顯著。
2017年通榆縣種植玉米大約90000hm2,如果都采用保護性耕作裸帶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農民可增收9億元。此節(jié)水新模式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還可以避免了白色污染問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十分顯著,且受到農民的歡迎。推廣前景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尹飛虎.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M].科學普及出版社,2017:4.
[2]徐衛(wèi)紅.水肥一體化實用新技術[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5:3.
作者簡介:李清(1973-),女,蒙古族,中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村農源、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