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魯平《含章》的內涵及藝術表達"/>
◎楊 彬
李魯平的《含章》具有豐厚博大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很高的藝術水準。作者思緒遨游天穹,靈魂與古代先賢對話,深刻領悟天人合一的老莊精髓,探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密碼。在《含章》中,水的意象得以升華,水是天人合一的符號,水是自然禪機的具象,水是憂患意識的載體。
閱讀《含章》需要有較深厚的歷史文化知識,尤其是需要熟悉老莊哲學和楚文化,否則很難理解《含章》的內涵和意蘊。作者將汪洋恣肆的老莊文化和浪漫絢爛的楚文化結合起來,形成了《含章》的博大文化內涵。
《含章》中很多詩歌的題目以及詩中提到的人物,大都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先賢達人和莊子的著名論斷。比如第一首《北冥有魚》就出自《莊子·內篇·逍遙游第一》,但作者并不是一般性地闡釋莊子的鯤鵬意象,而是在以鯤鵬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你只是蛇山,或者龜山,甚至烏林的/浮在洪湖上的一個麻袋,最好就此安身立命/擊水三千,扶搖九萬都不是你的夢。從大禹/開始,長江、漢水乃至湘沅澧資,疏浚的/燈火從未熄滅,你和你的狗,沒有等到傳說的/巨輪。你的夢不在北溟,或南溟,也不在高原?!弊髡叩乃季w從青藏高原直接轉入長江、洪湖,表達人類在水邊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狀況。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座大山,可以撐起鯤鵬般的理想,也不是每個人都有一條暢通無阻的河流,可以承載自己的夢想,更多的時候,每個人必須面對平凡、瑣碎甚至無比曲折的人生?!豆蒙渲健凡皇侨ジ桧炆袢司铀菍⒐蒙浜凸枢l(xiāng)并列起來,形成和故鄉(xiāng)內涵的內在張力,表達普通人對自然禪機的領悟:“只要還有樹林,只要南方的河流還能向北/送水。就足夠好。我只要一根小小的樹枝/以及六斤故鄉(xiāng)的清水”。普通人和神對自然都有要求,對神而言,姑射山的圣潔重要無比;對人而言,故鄉(xiāng)六斤清水同樣重要。在《未聞天籟夫》中,作者提到楚人子綦是楚國的一個德行高潔之人,他能凝神入靜、物我皆忘,因此他能真正聽見天籟地籟。詩人說,我們在楚人子綦面前應該慚愧,因為我們已經聽不見真正的天籟,天籟已被“長江和洞庭上的無根之風/京珠和滬蓉、武漢大道和解放大道上/橫穿的怒號”所覆蓋。這里詩人從對當今破壞自然的現狀憂患中,提出聽懂天籟的重要性。當然我們應該注意到,淹沒天籟的僅僅是風和怒號嗎?其實還有很多不能名狀的,這些如風如怒號的因素,讓我們聽不見真誠、真實乃至愛。
接著,詩人從自然與人的關系進入到人和人、人和社會關系的思考?!爸钡浇裉欤也趴辞迥莻€事實/陶潛的墻上,掛著一把無弦的琴/它光而不耀,彈奏一世界的美好?!蹦莻€“采菊東籬下”的詩人,他的無弦琴悟透了人和社會的關系的禪機?!恫谎灾獭分?,作者對那個立不教、坐不議、用不言之教而達到潛移默化的王駘有很高的敬仰,作者希望我們的優(yōu)秀文化也能潛移默化,這種文化的滲透比很多急功近利的文化傳播或許更好?!陡文懗健分?,作者提到常季的疑惑,其實也是我們常人的疑惑,我們常常只注意到有字的知識,卻忽略了無字的真經。禪機不僅僅在先賢達人那里,不僅僅在典章經典中,也在生活的不斷感悟中?!遏嘀爸小吩娙藙t從后羿的弓箭所及的控制,探討人在自然中、在社會中的束縛,“春秋,以及戰(zhàn)國/的天空下,無數人的雄辯、大略、奔走/沒有逃脫挽弓的彀中。它沒有固定數字/沒有可見的標志,只存在于射手的目光/感覺、以及謀劃”?!睹缮揭娗稹分?,詩人贊賞老萊子不愿為人所制而隱居躬耕蒙山的行為,“老萊子,你在蒙山躬耕。目睹了/一世之傷,也料到了萬世之患。”而今人卻不理解也不明白老萊子的智慧,因而“兩千多年,他們不知所來,寢食不安”。為什么會寢食難安?就是因為不明白老萊子那不為人所制的曠達,不理解心靜則人靜的道理,太多人太過于熱衷名利金錢,太過于咄咄逼人和焦慮緊張?!队钐┒ㄕ摺分?,詩人用老莊的《莊子·雜篇·庚桑楚》中文字用做詩歌的題目,強調心境泰然者,會發(fā)出自然之光。詩人領悟了心境與自然的關系,同時進一步認識到自然“無所不在,靈宇大寧、安忍充足”的秉性,因此改變違背自然現狀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唯有懺悔,才能降解”。
詩人從老莊的哲學中去領悟自然的禪機,那禪機難以用學術和政論的文字說明,只能是詩歌,而詩歌也難以一一盡意,于是詩人便以歷史之水為經,以長江之水為緯,用水的意象作為天人合一的樞紐,生發(fā)詩人的遙遠、空曠、豐富、紛繁的思緒。
《含章》更多的篇章貼近現實,詩人沿用他一直秉持的天人合一的觀念去看待自然,用內心的寧靜美好去看待社會。所以他目力所及的現實及現狀讓他難受和痛心。詩人從水(自然)出發(fā),描寫水(自然)及與水(自然)有關的現實。面對那些被破壞了的自然,那些被貪婪的人們攫取過度的水,詩人滿懷憂慮,飽含憂患,眼里含著淚水,淚水化成詩歌,發(fā)出和諧自然、回歸天人合一的吶喊。這種對違背自然、破壞自然現狀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在《含章》中比比皆是。
在《含章》70首詩歌中,有一大半的篇幅描寫沙洲及南湖,這是詩人的家鄉(xiāng)和工作的地方。沙洲是詩人的故鄉(xiāng),那是長江中游的一個叫百里洲的地方。詩人對故鄉(xiāng)有著美好的回憶,在《望之暢然》中,作者深情的寫道:“一百里的白線,在長江中畫一個葫蘆,它漂浮/在水上,兩千多年沒有沉沒,也沒有流走他方,/如同鄉(xiāng)親的前世、現世和來世?!鄙持蘩锏牡乩镉宣溩印⒌咀?、棉花,沙洲野外有寒芒、蘆葦、荻蘆竹、白鷺、布谷、野鴨和矰弋,圍繞沙洲的長江里有江豬和鱘湟。沙洲這自然的樂土卻在不斷被破壞:“巴茅草上的麻雀蛋、鵪鶉蛋、野鴨蛋,都已經烤熟,明年這條河的很多鳥將無子嗣/河灘上的大魚頭可以當干柴,遠處的稻子/觸手成灰,知了的叫聲聽得見焦煙,父親/梨樹上的蜘蛛網不再依靠黏性,它們跟/通電的鎢絲一樣發(fā)燙。那幾洼淺水如/沙洲奶業(yè)門前的牛尿,毫無動人的生氣/十日并出、萬物普照的七月,我不說話/不再仇恨,甚至不再愛,坐等燃燒?!保ā堵錇槲纸埂罚┍黄茐牧说纳持蘧谷蝗绱瞬豢?。詩人用不再說話、不再仇恨、不再愛的狀態(tài),表達著沉重的憂患。而那些給詩人童年帶來溫暖,被稱之為水的精靈的江豬和鱘鰉,如今也遭到滅頂之災:“它們的基因只記錄了千里外的堆石湍流/十月的落葉,每天恭迎從大海返回原籍的/鱘鰉。三角的尖頭不斷試探墻的硬度/嘴上的小須觸摸著墻的質地。我知道它們/的視線從未露出水面,而大壩在云端/沒有電、鐵絲網、地雷和槍口,同樣可以/扼殺與生的欲望、億萬年的日常。”(《居于堆石湍流》)。詩人以鱘鰉的憂傷表達自己的憂傷。本來江豬這個水中的精靈,在詩人的記憶中是如此的美好和溫暖:“我在大堤上看江豬打滾,短而闊的吻/吐出瓦灰色的微笑。瞇縫著的小眼睛”但是,如今:“只有人在不斷進修。他們精于厭魅蠱道/互傷其身。掏空江底的沙石,讓船誤入/邪道;削株掘根,南河不見一根高過/堤面的樹;把寶月寺的菩薩推進河里/父親和幾頭牛在那里默念晨昏……很多年,江豬經過沙洲不再現身/羞于目睹南河的顛倒?!痹娙嗽谶@里無法平靜的進行描述,對急功近利瘋狂攫取自然破壞自然行為進行憤怒的揭露。這些行為違背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處世之道,必將受到自然的懲罰。
而南湖,是詩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和故鄉(xiāng)沙洲一樣,也是一個充盈著水的地方。一直和水友好相處的南湖,竟然洪水成災:“雨順著車窗扭曲、下流,泥水刻下的痕跡/比旱瑪瑙的表面更復雜,把城市涂成光團/或者光帶,黃的、紅的、藍的?!币词谴蠛?,所有人都等待著大雨,等待著水。“今天有大雨,我在陽臺上迎接。很多年前,沒有陽臺,它們便直接/從春天、從頭頂,砸在了水泥地上”。水,這自然的精靈,已經很難直接灑到土地上,我只能在陽臺迎接,陽臺其實已經與水隔離了,同時也和水有了隔膜。還有,原本“山無蹊隧”,但是“初夏的一天,首義廣場用擋板圍了起來/他們鉆開水泥,向黑暗挖下去,要挖出/一個地鐵車站/從地下不斷運出的,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百年前的土/看起來表情如一,其實是不同的大氣/溫度、植物、動物的尸體,是被一只神秘之手揉捏的一抔新土”,詩人獨特的思維超越了時間,陷入深深的憂患之中:“在堆積的泥土,消失的事物已不能一目了然/辨認不出血跡,觸摸不到心臟,聽不見/旗幟獵獵作響,遭遇不到祈求和絕望的目光”,這種憂患意識只有悟透了自然禪機的人才會有。在沒有悟透自然禪機的人看來,人是主宰外物的高層生靈,可以對自然為所欲為。實際上,自然和人平等且息息相通,泥土和人一樣具有生命具有溫度。詩人用他悟透自然禪機的心境,諄諄教導那些忘記“自然和人自然應該合一”的人們:“只有一模一樣的泥土和水,如同你我的皮膚/如同我們與祖先的輪廓?!蹦嗤梁退q如你我的皮膚一樣重要,不能隨便破壞。自然的皮膚被撕破了,大地會疼痛,人也會疼痛。避免墜入毀滅的方法,是緊握泥土,實則是說,人類避免墜入毀滅的方法就是不要自以為大,要明白自然和人一樣重要,俯下身體,和泥土和水和諧相處。
中國詩人和西方詩人都喜歡采用“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特殊意義。而“水”意象則是中國文人尤其喜歡使用的意象。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很多文學大家都采用“水”意象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古人詩歌中水的意象不僅有對生命之源的崇敬,還表達對水的秉性的探尋以及水所蘊含的時間的流逝以及空間的距離博大的意蘊,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等等都是古代詩人對水意象的獨特表達。水意象還有時光一去不復還的惆悵、親人離別的痛苦以及理想難以實現的憂愁等等內涵。
在《含章》中,詩人通篇用水來表達其情感,成為了《含章》的中心意象。在古人水意象的基礎上,詩人用他悟透了自然禪機的主旨,對水的意象進行了深化。《含章》一共70首,從第一首的《北冥有魚》到最后一首《聲聞》,每一首都與水有關,從先賢達人的典籍,到長江、洪湖的水岸,從童年沙洲的六斤清水到已失去澤雉的百湖之城,從每年一次渡來外婆慈祥的渡口到相忘于江湖的南湖,從水中的江豬、鱘鰉到水邊的布谷、蚱蜢……可以說所有的詩都浸潤著水,都與水緊緊相連。詩人在這些水的具象中,表達獨特的見地,升華了水的內涵,在《含章》中,水是天人合一的密碼,水是自然禪機的符號,水是憂患意識的載體。
《含章》的中心主旨是領悟天人合一的自然密碼。水是詩人和先賢達人對話的媒介,通過水,詩人和那些悟透了自然禪機的先賢達人對話,先賢達人通過水把自然的禪機傳達給詩人。詩人在長江中的沙洲出生,又在長江邊的江城生活,具有豐厚歷史文化情懷,有著順應自然、領悟天人合一自然禪機的意愿,他從歷史文化中找尋水的意蘊,從老莊哲學中追尋水承載的自然的密碼。詩人在老莊的北冥里,在楚人子綦的天籟中,在昭文無聲的琴聲中,在王駘無言之教中,領悟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密碼,這些達人都在水邊生活,都與水息息相關,都與詩人的思緒與領悟相關。
詩人依靠水領悟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禪機,因此面對被破壞的自然,詩人痛心疾首。那沒有江豬、鱘鰉的長江,那消失了澤雉、布谷的沙洲和江城,那干旱的沙洲,那洪災的南湖……這一切的具象都是水意象的延伸,成為詩人水意象中滿含憂患的內涵。如今的水不再是老莊時代的清水,水很多時候不再是鄉(xiāng)愁的載體,而是洪災的記憶:“湘西往常德再往長江,到處是灑脫的/河流。一夜之間,河看不見河,堤看不/見堤。每渡一條河,河水就漲高幾寸/先高過草尖、水稻,接著淹沒棉花/楊樹,最后是屋頂。沒有流向、河道/河床、規(guī)矩,武陵山脈往東往北的/世界,只有水?!保ā栋俅ü鄾堋罚┐藭r的水,已不是人最好的伙伴,不再是人類的和諧朋友。
詩人將他對自然的領悟,對歷史文化、自然、人文的思考和知識素養(yǎng)化成了不同凡響的《含章》,這70首詩歌不是一般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也不是一般浮于表面的感嘆。詩人用古代典籍做詩名,去領悟自然的禪機;詩人升華水的意象,去表達對自然現狀的憂患。詩歌的解讀向來帶有極大的個人性,就我的感受,《含章》無疑是一部思想性藝術俱佳的厚重詩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