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芬
“他務實勤懇,事事為村民著想。只要群眾有困難,無論大小事,他定盡全力去辦。他是我們村的主心骨,更是我們?nèi)罕姷馁N心人?!贝迕駛兘豢诜Q贊的是龍游縣第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龍游縣石佛鄉(xiāng)大力山村黨支部書記卓彥慶。
2018年5月14日,卓彥慶因病醫(yī)治無效,離開了他所熱愛的崗位和愛戴他的鄉(xiāng)親,再也不能為村里人“跑腿”了。
5月16日,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車俊同志就卓彥慶事跡作出重要批示。衢州市委書記徐文光、龍游縣委書記劉根宏、龍游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周中民也相繼作出批示。
村民視其如親人,他視親人如“外人”
5月15日清晨,大力山村外的盤山公路上車水馬龍,有轎車、摩托車,有村里的、村外的,還有從杭州、上海、河北趕來的,他們繞過173個彎道,越過63個涵洞,駛上大力山,為的就是來跟卓彥慶告?zhèn)€別。
“在微信群里看到這個消息后,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睂3虖纳虾Zs來的連光紅眼圈泛紅。他記得,前幾年他父親生病住院,沒錢交醫(yī)藥費,卓彥慶得知后二話不說給墊付了,出院那天還專門用摩托車把他父親帶回家。
聽聞卓彥慶去世的消息,村民王愛娥號啕大哭。2017年9月,她丈夫因病去世,是卓彥慶跑前忙后操辦后事,幫忙處理各項善后事宜。幾天前,卓彥慶又親手為王愛娥的女兒寫了助學金申請證明。
卓彥慶的離開,讓劉?;ɡ先擞忠淮谓?jīng)歷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楚。還記得當年,她兒子因公犧牲,老人日夜落淚,身體每況愈下,是卓彥慶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噓寒問暖,還說以后他就是她的兒子?!八娴木拖裎业牧硪粋€兒子,可是現(xiàn)在他也走了……”老人家泣不成聲。
村民視其如“親人”,可他卻視親人如“外人”。
在卓彥慶的筆記本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講原則,講誠信,不能做老好人,原則問題要把好關,親戚歸親戚,朋友歸朋友,有些事不能輕易答復,也不好隨意改口,答應村民辦的事不能拖……”
村民們清楚記得,當年村里修機耕路,涉及幾戶村民的政策處理問題,其中一戶就是卓彥慶的岳父。為了使工作順利開展,卓彥慶首先拿自己的岳父“開刀”,反復做家人的工作。經(jīng)過努力,岳父終于同意,跟著卓彥慶一起清理障礙物。后來,其他村民的工作也在幾天之內(nèi)順利做通了。
根據(jù)大力山村的規(guī)定,18歲至60歲的每位村民,每年必須義務修路20天,在外打工不能及時回來的,要花錢雇人代為出工。卓彥慶自己長年在施工一線,他還嚴格要求自己在杭州工作的孩子,每年必須回村完成20天義務工。
“三改一拆”工作中,他帶頭拆掉了自家17平方米的“違建”。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加入到自拆行列中,使大山深處的大力山村成了石佛鄉(xiāng)第一個“無違建村”。
對村民的“暖”,對自己人的“冷”,讓卓彥慶在大力山村備受爭議,親戚們總是說他“胳膊肘往外拐”,專欺自己人。
自己“多跑腿”換取群眾“少跑腿”
當連接山外的7.2公里機耕路打通時,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卓彥慶買了村里第一輛摩托車。大力山村與鄉(xiāng)政府相距較遠,且沒有公交車,為了讓村民“少跑路”,卓彥慶就騎著摩托車跑鄉(xiāng)鎮(zhèn)、上縣城,為村民代辦各類事務。每次從山下返回,他的摩托車后座上都會捎帶上一兩位搭順風車的村民。幾十年下來,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跑腿書記”。
俞樹清,大力山村民。10年前,他在家門口撿到一個女嬰,由于夫妻倆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落戶問題一直沒辦好。2017年,孩子要上學,戶口問題迫在眉睫。
卓彥慶把孩子落戶問題記在心上,經(jīng)多方打聽,先理清了補辦的相關手續(xù)——先辦領養(yǎng)證,再補戶口。9月1日開學前一天,卓彥慶騎著摩托車帶著俞樹清一家人逐點辦理。上午8點25分,趕到塔石鎮(zhèn)派出所,辦理《撿拾棄嬰報案及查找不到生父母證明》;9點40分,到縣公安局刑偵大隊開證明;10點10分,到縣民政局辦領養(yǎng)證;10點40分,又折回趕到塔石鎮(zhèn)派出所填寫相關表格……經(jīng)過連續(xù)幾天的來回奔波,俞樹清終于為孩子辦好了落戶手續(xù)。
卓彥君的父親腦溢血癱瘓,卓彥慶一趟又一趟地騎著摩托車,跑殘聯(lián)、跑醫(yī)院、跑民政,辦下了殘疾證,現(xiàn)在每月可以領到400多元的生活補貼。
補辦身份證、遷戶口、申請救助……20多年來,不管是晴天下雨,還是酷暑嚴寒,他總是騎著摩托車,奔馳在村、鄉(xiāng)、縣的公路上,先后騎壞了四輛摩托車,總行程30余萬公里,可以繞地球7圈。
“為什么會不厭其煩地做‘跑腿書記?”有人這樣問他。
“大力山村是貧困山區(qū),不通公交,老年人根本出不去。為老百姓辦事,踏實?!弊繌c如是說。
一句“踏實”,道出了卓彥慶身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的責任和擔當,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用“辛苦指數(shù)”換取群眾“幸福指數(shù)”的行事原則。
“代表,就是要把農(nóng)民的心聲傳達給政府”
在許多村里,村民有事情往往是上門找村支書。而在大力山村,不等村民上門找,卓彥慶便三天兩頭騎著摩托車上村民家主動找事情。
也許,這也是2012年以來,卓彥慶成為議案建議“大戶”的原因所在。關于大力山村要求通廣播的建議、關于高山遠山下山脫貧農(nóng)戶原房屋處置問題的建議、關于要求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qū)扶持的建議、關于要求將石佛鄉(xiāng)大力山村列入水庫移民扶持村的建議、關于要求汽車拉力賽道由交通部門正常養(yǎng)護的建議、關于要求對新建林區(qū)道路加大投入的建議、關于要求上馬白佛巖水庫二期工程的建議、關于石佛鄉(xiāng)西金源村道路拓寬的建議、關于整合產(chǎn)業(yè)扶持政策資源實現(xiàn)精準扶貧的建議……
“每年人代會前,他都會特別忙碌,進村入戶調(diào)查了解,收集資料,撰寫議案建議?!饼堄慰h石佛鄉(xiāng)人大主席王土華說,因為他心里裝著整個大力山的村民,希望通過人代會建議為大家?guī)硐M透l?,他每年都會提三四個議案建議,基本上都和大力山有關,和大力山的百姓有關。
2018年初,鄉(xiāng)里開人代會,因為下了一夜大雪,從大力山村下山的路雪深路滑,卓彥慶的那輛摩托車根本騎不了,大家都猜想他可能趕不到了??烧l知,會議開始20分鐘后,鼻子凍得通紅的卓彥慶小跑著進會場,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幾個小時,才從山上一路走下來的。
“縣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票決的‘農(nóng)村道路工程項目,具體對哪些農(nóng)村道路開展等級提升和安全防護?路程分別是多少?按照習總書記關于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nóng)村公路的要求,下一步我縣準備做哪些工作……”在今年初的縣人代會專題詢問會上,卓彥慶也是有備而去,接二連三地向縣交通局局長吳生祥提出問題,其間還連續(xù)追問兩次,不問明白誓不罷休。
殊不知,他除了想問清民生實事項目的實施情況,也想通過面對面的詢問,找尋到如何建好、護好大力山村民下山道路的答案。因為他知道,那條花了他和村民18年時間修通的機耕路,和村民的期盼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他的努力和推動下,縣交通局加大了對大力山村道的養(yǎng)護扶持力度,還計劃澆筑2.5公里從上蔣自然村到陰山坑自然村的砂石路。
可這一切,卓彥慶都看不到了。他走了,他帶著村民們的深情與不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