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殳儆
作者單位/嘉興學院附屬浙江新安國際醫(yī)院
我是一個ICU醫(yī)生。
40多歲的醫(yī)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很特殊,步入中年后,就成了整個家族中七大姑八大姨家的總參謀部。和生老病死相關的決策和家庭會議,是一個少不了的重要角色。
雖說我的專業(yè)是危重癥搶救,但是不管誰頭疼腦熱、肚子痛、咳嗽、喝多了酒、生孩子、放支架、做胃鏡、乳腺有結節(jié)、中藥有了副反應、做完體檢、國外帶了個英文標簽的保健品,家庭成員總是會習慣性打電話來問問我:“震中,那個啥!……聽聽你的建議!”
國外有“全科醫(yī)生”體制,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里,醫(yī)生在自己的大家族里,不管從事什么專業(yè),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業(yè)余版的“全科醫(yī)生”——這是我的理解。
閑話少敘,有一天,表哥給我發(fā)了個微信,是一張拍攝得不太清楚的CT片。我經(jīng)常收到這樣拍得不太好的圖片:非專業(yè)人士,看不懂那些“沒有情節(jié),只有骨與肉的黑白片子”,大多往玻璃窗上一插,鏡頭也沒有對正,就拍了發(fā)過來。
即使看不清細節(jié),這張CT片也已經(jīng)典型得不能再典型了,肺門巨大的腫塊,有右下肺的肺不張和中等量胸水。這是一張“大學本科考試”級別的典型肺癌晚期的CT片。
“應該是肺癌晚期,誰的?”
“我爸爸?!北砀缁貜?。我嚇了一跳,一個月前,姨夫請我們吃飯的時候完全沒有疾病的表現(xiàn),他也沒有和我說起任何的不舒服。再說一個80多歲的老煙槍,咳嗽兩聲也很常見,不會想著要詳細檢查。
最近這一個星期,姨夫自己感覺上樓的時候氣喘,胃口差。門診醫(yī)生簡單地詢問和查體之后,就做了這張CT。門診醫(yī)生說:肺癌,預計生存期3個月左右。
“不告訴他吧?!就說肺炎好了”。表哥用征詢的語氣問我。
姨夫已經(jīng)住進呼吸科病房了,B超定位以后,需要胸腔穿刺引流。多量的胸水壓迫是造成他呼吸困難的原因。
“別開玩笑了,癥狀會加重得很快,但是不影響腦子的判斷力,他會怎么想?”我立刻否定他的提議,對肺癌病人的后期病程,我比他清楚得多。到了這個程度,手術已經(jīng)絕無可能,化療也改善不了多少預后,靶向治療要看基因層面的“運氣”。在接下來的2-3個月里,要面對氣急、胸痛、缺氧這些非常難耐的癥候群,病人的心理和家庭的心理支持十分重要。靠隱瞞和回避是下策。
“那要么等你來說。”表哥為難地說。他是老大,一向有一家之主的心態(tài),實在“消化不動”了才會把這個難題留給當醫(yī)生的妹子。在常人眼里,做ICU醫(yī)生的人——“不一樣”。
“好吧”我接了這個難題。對我來說,這一次談話,比我日常每天進行的病情談話略難。如果我不談,會有損于姨夫接下來對生命的判斷和計劃。
我到病房探視的那天,胸腔引流已經(jīng)做了,血性的胸水中找到大量腫瘤細胞?;驒z測也已經(jīng)明確,靶向治療基本無效。流程和技術的高效,在入院的幾天內,已經(jīng)把病情和預后用一種技術性的文字分析得有理有據(jù),板上釘釘。
連續(xù)幾天里,表哥天天發(fā)微信給我,告訴整個病情的進展,字里行間都是一種扛不住的焦慮和無奈,只是他仍然沒有把病情跟姨夫說明白。
“他們把片子和化驗給你看了沒有,到底是什么問題?”姨夫有點期待地問我。
姨夫吸著氧氣,呼吸淺快。一個月不見,他消瘦了很多,皮膚像松脫了一樣,臉上的皺紋深刻地垂下來。他已經(jīng)開始不相信子女的和管床醫(yī)生的話,期待我給他一個明確的結果。如果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人內心的惶惑和恐懼會加重。
“左肺長了一個腫瘤”。我把CT片拿出來給他看,指著腫塊的位置說:“腫塊壓迫了左側的肺,胸膜增厚,而且胸水量不少?!眻D像其實頗為直觀。姨夫很注意地看著我指出腫塊的位置,非常具體地在自己胸口比了一下。
“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姨夫很清晰地問我,完全沒有回環(huán)避讓的意思。
“眼下身體吃不消做支氣管鏡,腫瘤的具體病理類型很難定,但是從胸水的化驗來看,不是良性的?!蔽覜]有用“癌癥”“惡性”這樣的措辭,以免刺激緊張的神經(jīng),但是已經(jīng)把這層意思明確地說了出來,一邊仔細注意著病人的細微表情變化。
“不要緊,我已經(jīng)80多了,其實也早有心理準備。你告訴我,后面需要怎么治療?”姨夫十分平靜,語氣帶著壯年時的清晰和果決。在胸腔穿刺引流的幾天里,我猜,他內心已經(jīng)翻轉過多少念頭了。
“年紀和病程,都不能考慮手術了?!币谭蛞患易哟蟠笮⌒讉€人,都在旁邊緊張無聲地聽著我們兩個人交流?!盎熀头暖熞膊贿m合,靶向治療還能夠嘗試?!蔽液喍痰卣f,其實我已經(jīng)向最信任的呼吸科的師姐咨詢過了,這個類型的腫瘤,靶向治療效果很差。
“這個靶向治療是醫(yī)保的嗎?要打針還是吃藥?效果怎么樣?”姨夫的問題非常合情合理,和所有病人一樣,實際而切題。
“靶向治療的效果有點運氣成分在,每個人不大一樣。這個藥已經(jīng)進醫(yī)保,經(jīng)濟上沒有問題。如果胃口好,可以同時加一點中藥調理?!蔽冶M可能留有余地地說了治療的問題。以我和病人長期接觸的了解,一些“不確定”的希望,是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支柱。
“什么時候開始?”姨夫從前當過兵,十分坦率地準備“接招”了。
“我向醫(yī)生咨詢一下,不過這之前,需要好好補一補,每頓多吃一點、每天多吃一頓,增加蛋白質?!蔽以缫呀?jīng)知道,醫(yī)生準備在后天開始用靶向的藥物。真不知道,表哥所謂的“瞞著”能讓病人用什么方式來接受治療。
這個病情談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對姨夫一家人來說,也是一樁心事落地。我看到兩個表哥都有松了一大口氣的表情。
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里,表哥發(fā)來的消息都還不錯。隨著胸水引流完,胸悶的癥狀好轉了,已經(jīng)可以離開氧氣。在家里湯湯水水的調理下,胃口不錯。每天下樓走走,心情不錯,看上去和平日無異。
接著是再一次復查CT。
“家里應該討論一下準備后事和墓地?!蔽矣靡粋€資深ICU醫(yī)生的客觀態(tài)度,盡可能準確地估計著病程。
“需要現(xiàn)在嗎?”表哥十分意外地問我。腫瘤才治療開始1個月。姨夫的老朋友老同事中得惡性腫瘤正在治療的人不少。好多都已經(jīng)幾年了。
“縱膈壓迫已經(jīng)很厲害,晚上是不是已經(jīng)睡不平?全身消耗很重,嚴重貧血和低蛋白,腳腫不腫?”我按照發(fā)來的CT結果,做簡短的推論。
“有,晚上需要吸氧。腳腫到膝蓋?!北砀缡莻€明白人,馬上就懂得了,緩解是一個假象。
夕陽余暉里,醫(yī)院后院,蓊郁蔥蘢的紫藤架下緩緩漫步聊天的時光里,胸腔內的腫瘤仍然在瘋狂滋長,汲取營養(yǎng),壓迫心肺。
幾輪家庭會議開始討論買墓地,準備衣服、準備后事。待到兩個星期后所有事情全部辦妥,表哥的電話來了:昨天開始需要整天吸著氧氣了,氧飽和度在90左右,已經(jīng)插上導尿管了。
我趕到病房的時候,病人剛剛睡著,站在床邊用精準的眼光看了看監(jiān)護儀,我就知道,姨夫剩下的時間是用天,用小時來計算的。缺氧已經(jīng)到了臨界水平,即使在入睡狀態(tài),呼吸也有35次/分。
站在走廊里,和兩個表哥交談一下病情。曾幾何時,我們是門前河邊淘氣的三個小屁孩,時光荏苒,壯年的我們正在送走垂老的長輩。
“在醫(yī)生那里簽署一下DNR,不插管、不搶救、不去ICU?!蔽也粠魏紊塘空Z氣地對兩個表哥說。見過太多必然走向死亡的病人,在家屬的猶猶豫豫中,插著氣管插管,在ICU走完最后的路,我要把這個可能性完全地滅掉。
“還有其他辦法嗎?還有多少時間?”等待總是焦灼的,等待降臨人世、等待離開人世。在醫(yī)院里輪班陪護、陪夜的一個月中,兩個人都累得不輕。眼圈發(fā)黑,時不時地靠香煙提神,渾身都是一股煙味。
“剩下的幾天、幾個小時、都會很難過,搶救的辦法只會延長痛苦的時間?!泵恳荒?,我都會目睹上百個生命的離開,以我對臨終過程的熟悉程度,知道需要心理支持的,是病人也是家屬。經(jīng)常會有家屬因為“看著難過”,就在猶豫中,拼命要求醫(yī)生搶救。等到插了管,又后悔莫及地嚎啕。
“我知道了,我等下去簽字。”兩個表哥在沉默中接受。
“還有其他辦法嗎?”姨夫醒了,看見我在床邊,抓住我的手問我。他的手冰冷稀濕,甲床是缺氧的紫紺顏色。一開口,就不停地喘息,經(jīng)皮氧飽和度從85%掉到70%。
“有力氣的時候,用力咳嗽一下,朝右側睡,不要壓著左側好的那個肺。吸痰等到明天,看看能不能做氣管鏡。”
我深深知道所說的一切都沒有用,不可能再有氣管鏡下吸痰,不可能再有緩解,但是人總需要一點盼望。
最后的寬慰是無力、無奈、也是必須的。我在他的背脊上扣扣背,像對日常ICU的病人一樣。他無力地點點頭。
姨夫在那天的深夜離開,沒有最后的搶救。兩個兒子都陪伴在他身邊,目送他走完他81年的路程。埋葬在他自己要求的墓穴中。從得知腫瘤的那一天起,到最終,不過2個月時間。
葬禮后,我獨自去了幾十年前,三個小屁孩下河游泳的那個老石拱橋處。垂柳依舊、河水依舊、拱橋依舊。只是那個喊著讓我們小心水流,不要游遠的聲音,不在了。
慶幸我是一個ICU醫(yī)生,可以幫我的親人從容地做一些選擇。雖然誰也躲不過命運給與的時間、意外、痛苦、死亡,但是至少,在最后的兩個月中,他對自己的生命有策劃,有期盼,有準備。
葬禮之后的一個月,有婦聯(lián)的電話,邀請我做一個科普節(jié)目:“羅醫(yī)生,這一期公益活動的主題是談談腫瘤病人的家庭人文素養(yǎng)提升,可以嗎?”
是,當然!我正有話想說,雖然我不是腫瘤科醫(yī)生,如果我可以幫助更多家庭,坦然從容地面對這一切。我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