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銀
水是野的。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它尤其愛跟山路哥哥鬧著玩:一會兒手牽手,并肩而行;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山路哥哥倒不覺得這有什么了不起,它請樹木大叔幫忙,幾棵大樹往索溪身上一搭,反從它身上跨過去了。山路哥哥還找石頭弟弟幫忙,幾塊巨石一墊,山路便化成一條虛線,一跳一跳地從水中過去了。山路還有更巧妙的辦法,它在河床上墊一排大卵石,從水底下一個猛子扎過去。這樣的“路”,還可以過汽車——汽車吼叫著,車身搖晃著,卵石擠碰著,水花四濺,我們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沒走過這么“野”的路!
(節(jié)選自曹敬莊《索溪峪的“野”》)
我先說
索溪峪的水是“野”的,它“野”得活潑,“野”得奔放,更“野”得靈動。它似乎有著人的神韻,讀來讓人頗有輕松愉悅之感。我們?yōu)楹斡腥绱说莫毺馗惺苣??那是因為作者的描述中有著奇異的想象。你看,他把索溪想象成“蹦跳而出的野孩子”?它或“奔跑”,或“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十分調皮、可愛。再看沿著山路曲折流淌的索溪,到了作者的眼里,卻成了“它尤其愛跟山路哥哥鬧著玩”。作者奇妙的想象,讓我們看到了索溪與“山路哥哥”相依相繞,親密玩耍的情景——“一會兒手牽手,并肩而行;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這樣的描寫不僅生動活潑,童趣十足,還使索溪變得靈氣飛揚,野趣盎然。文中的比喻之巧妙、擬人化之神韻,就這樣在作者的妙想之中氤氳開來。
該你了
水初流到石邊時,還是不經意地涎著臉撒嬌撒癡地要求石頭放行,但石頭卻像沒有耳朵似的,板著冷靜的面孔,一點兒不理。于是水開始嬌嗔起來了,拼命向石頭沖突過去;沖突激烈時,淺碧的衣裳袒開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葉收放,呼吸極其急促,發(fā)出怒吼的聲音來,縷縷銀絲,四散飛起。
噼啪啪,溫柔的巴掌,盡打在石頭皺紋深陷的頰邊,——她真的怒了,不是兒戲。
誰說大石頭是始終頑固呢?巴掌來得狠了,也不得不低頭躲避。于是水得以安然渡過難關了。
她雖然得勝了,然而弄得異常疲倦,拽了淺碧的衣裳去時,我們還聽見她斷續(xù)的喘息聲。
(節(jié)選自蘇雪林《溪水》)
小小提問
這個片段的描述中,溪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方法進行描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