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遠
【摘 要】目的:通過臨床觀察探究在耳鼻喉科室護理操作中的潛在風險,有針對性的給出防范措施,減少并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方法: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隨機選取曾于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風險,并且通過系統(tǒng)化的分析給出相應的防范措施。結果:耳鼻喉科室護理操作中的危險元素有多種,其中主要以科室管理因素、患者自身因素、護理人員相關因素和社會相關元素多種。結論:在耳鼻喉科護理中有針對性的給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可以起到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的作用,進而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對于提高護理質量、獲得患者的綜合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耳鼻喉科,護理操作,潛在風險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2
引言:在醫(yī)院護理中,所謂護理風險事件指的是所有可能致使患者、家屬以及醫(yī)務人員等造成人身安全傷害的不安全事件;護理風險會貫穿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只要有護理的地方,都會有護理風險的存在。耳鼻喉科是病種繁多的科室,該科室收治的病例都具有情況復雜和多變的特點;而且耳鼻喉類疾病患者通過會較高頻率的周轉,所以住院時間也不會過長,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稍有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導致護理風險事故的發(fā)生,會給醫(yī)院帶來十分不好的影響。為提高耳鼻喉科的護理質量,優(yōu)化護理程序,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選擇曾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耳鼻喉類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系統(tǒng)化的分析其潛在護理風險,給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曾于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風險,并且通過系統(tǒng)化的分析給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在這被選作研究對象的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在7歲到68歲之間,平均年齡41.65歲。
1.2 方法
對這被選作研究對象的80例耳鼻喉科室患者進行臨床資料的回顧性分析和總結,有針對性的給出護理不良事件的潛在風險元素,并且給出預防措施。
2 結果
通過本研究中分析總結可以看出,耳鼻喉科護理中常見的不良事件有多種,其中主要以醫(yī)療事故、護理糾紛、醫(yī)療并發(fā)癥以及意外情況為主。所謂醫(yī)療事故值得是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擅離職守、操作不當而引發(fā)的不良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護理人員自身原因。醫(yī)療糾紛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態(tài)度不當而患者以及家屬產生的糾紛,或者護理技術不成熟而引發(fā)意外情況導致患者家屬不滿的情況。而醫(yī)療意外則是患者在住院期間發(fā)生的一些意外情況,例如防護不當導致墜床、摔倒等,還有藥物使用不合理而導致的過敏。最后就是并發(fā)癥狀的產生,耳鼻喉科室的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引發(fā)并發(fā)癥狀,這也是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的主要危險元素。
3 相關風險元素分析
經過分析處理得出,耳鼻喉科室護理操作中的潛在因素主要有科室管理因素,患者家屬元素、護理人員自身元素以及社會相關元素幾種,具體結果如下:
3.1 耳鼻喉科室管理元素 當前耳鼻喉科室管理中,其相關規(guī)章制度還不夠完善,且欠缺科學性,許多護理人員欠缺風險意識,導致在護理實踐中缺乏監(jiān)督,致使護理風險事件的高頻率發(fā)生;同時,許多科室可能設立不久,規(guī)章制度還不夠完善,獎罰制度更不夠合理,與此同時,許多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工作態(tài)度不夠積極,導致護理風險事故一旦發(fā)生都要由科室來承擔。
3.2 患者以及家屬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對于醫(yī)療衛(wèi)生的服務不再是僅僅滿足治好病,而是追求更加完善的醫(yī)療服務。耳鼻喉科室的病癥存在病情復雜、容易惡化的現(xiàn)狀,再加上住院時間較短,患者會高頻率的周轉,給護理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工作量,由于經常面對不熟悉的護理人員,所以難免會讓患者產生一定的情緒,影響治療效果,阻礙治療進度。最后,患者的經濟條件有好有壞,也是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的主要潛在因素。
3.3 護理人員自身因素 首先,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由于護理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所以難免分神,有的護理人員甚至在患者輸點滴的時候玩手機,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進而導致護理實踐中的粗心,這也是導致護理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其次,護理人員業(yè)務水平有待提升,由于耳鼻喉科類疾病的病癥具有多變性,而護理人員的現(xiàn)有護理水平難免滿足病情的多變。最后,護理人員的溝通和協(xié)調能力有待提升,許多護理人員缺乏溝通技巧,難以與患者以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也是導致護理糾紛的主要原因。
3.4 社會因素 社會輿論的產生,相關媒體新聞報道的片面性,都會加重患者對于醫(yī)務人員的不信任,同時還會增加患者的抵制情緒,讓患者對醫(yī)務人員從心理上產生一種不認可的態(tài)度,給醫(yī)務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4 防范措施
4.1 完善并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 經過多年的醫(yī)療實踐表明,科學合理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對于降低不良實踐的發(fā)生率、提升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耳鼻喉科室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建立并且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引導患者提升護理風險相關意識,做好各種書面記錄和表格的完善,做到出現(xiàn)護理風險時,能夠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同時,這也是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的主要舉措。
4.2 引導護理人員增強并且樹立起一定的責任心 科室應該定期的進行風險意識培訓,保證在護理實踐中提升護理人員的相關責任意識,并且讓護理人員明確做好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護理人員還應該主動學習并掌握相關的技術能力,通過定期的技能比武,來增強其責任意識和技術能力水平。
4.3 改善社會形象
科室可以定期組織一些義務勞動來推出更多的惠民政策,進而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民眾正確看待耳鼻喉科室的工作,這也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的重要舉措。
5 結語
綜上所述,耳鼻喉科室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元素有多種,導致風險元素發(fā)生的原因也有多種,組合就要求科室應該建立并且健全相關制度,引導患者樹立起一定的責任心,通過提升業(yè)務能力、完善護理溝通能力來完善科室管理,提升護理質量,進而取得更好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耳鼻喉科護理技術操作的潛在風險與防范[J].馬英.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03)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耳鼻喉科出院病人電話回訪率中的應用[J].龐繼艾,譚堯,陳建,莫婷.全科護理.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