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十七
《國家寶藏》播出時乾隆的農(nóng)家樂審美被群嘲,但相比于拉低國民藝術(shù)品的審美,他的另一大可怕愛好,是充當(dāng)行走的打油詩人,超愛尬詩。
大雄寶殿里寫詩,乾清宮里寫詩,旅游的時候?qū)懺?,得了新玩具也寫詩…?走到哪兒寫到哪兒。
電視劇《延禧攻略》塑造了情意綿綿群花采蜜的皇上,然而真給他這么多女人天天惹事兒,估計他只會躲起來去寫詩……跳舞都不如寫詩,宮斗都不如寫詩??傊?,寫詩就對了。
不管啥富察皇后,還是魏瓔珞,證據(jù)確鑿的真愛,就是寫詩。
如果你在北京周邊旅游,你會感受到乾隆無所不在,乾隆的御筆一揮再揮,不僅紫禁城里的藝術(shù)珍品上留下過他的墨寶,連高墻之外的山水園林都不放過,恨不得簽上“愛新覺羅·弘歷到此一游”。
然而書法家們對他的字評價并不高,形容“形似胖昏鴨”。就是像胖笨的鴨子的意思。
據(jù)統(tǒng)計,乾隆一生作詩43000首左右。而全唐詩一共才48000首左右,單從數(shù)量上看,乾隆是一個人對陣了全唐2200多人。但是質(zhì)量一言難盡,人家張若虛上榜一首《春江花月夜》,就上了課本……簡直是降維打擊。
在他89歲的一生中,除去童年時期,幾乎每天作詩超過一首,可謂恐怖。就因為他是皇帝,這些“廢話”都被記在《四庫全書》里,實力心疼紀曉嵐……
如果寫一首詩,至少得醞釀1個小時,那么43000首詩,至少也要花上1792天,也就是他的一生中有將近整整五年的時間,都在寫口水詩……
幾乎是到了對任何事情都要發(fā)表下看法的地步,只不過是用了顯得有文化的詩歌的形式……可以說他是那個年代的彈幕狂魔。
上過課本的那是一首沒有,在電視劇上留下名聲的倒是有這么一首: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蘆花皆不見。
還有一首藝術(shù)造詣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城墻》,乾隆下江南微服,但見遠處有一參差不齊的古城墻,乾隆詩興大發(fā),于是有了這首:
遠看城墻鋸鋸齒,近看城墻齒鋸鋸。有朝一日掉過來 ,上面不鋸下面鋸 。
也許一位看了乾隆歪詩的大神呵呵評論:金口玉言多玩笑,翰林通判欠功夫……言外之意,這樣的歪傻詩歌可以流傳后世,不就是仗著大清第一印刷廠是自己家的嗎?
乾隆實力承包的大清帝王槽點之一,就是在文物上面涂鴉,到后來他自己也覺得不像話了。但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又寫了一首詩警示自己:以后再看不能再題了……
除了到處題詩發(fā)表看法,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刻章。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就有500多個?;竞芏鄧鴮毤壸之嬌隙忌w有他的印章,最可怕的是蓋完過一陣子又要翻出來看看,然后再蓋一個。《照夜白圖》被一共蓋了26個章,許多前朝帝王精美的字跡,都被這些“水印”抹去了顏色。
不過據(jù)文物專家們說,雖然乾隆的這個可怕的習(xí)慣有毀壞名畫的嫌疑,但也為專家們?nèi)未嬲娴蔫b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凡是乾隆蓋過印章的畫,基本上就是真跡……為此給鑒定工作省去了一些麻煩。
可以說這是他留給文化界的意外的助攻,胡作非為也能創(chuàng)造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