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
Under the flouring age of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the group of literati continuously expanded its scope with more and more speaking rights. Thereupon, literati painting sprang up, serving as a derivative of Scholar-bureaucrats in power in that period.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i painting: first, Su Shi, a great poet,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in the Song dynasty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literati painting worshiped by his literati fans; second, Zhao Ji, Emperor Huizong of Song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ar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ainting academy.
大唐盛世,雖然誕生了文人畫鼻祖王維,卻沒有更多可以讓文人畫滋生的土壤,要知道,“文人”這個概念是在北宋時才流行開來的。宋代有名的文治盛世的歷史背景,讓文人群體持續(xù)擴大,并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quán),文人畫便隨之興起,成為兩宋文人當政的一個衍生物。其中,推動文人畫發(fā)展的兩大重要因素,一是蘇軾給予文人畫的定義和他以及身后文人群體對文人畫的追捧,二是宋徽宗趙佶對于畫院的建設和藝術的重視。
蘇軾第一個比較全面的闡明了文人畫理論,對于文人畫體系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畫”這一概念,“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后發(fā),看數(shù)尺許便倦。漢杰真士人畫也。”其次,他抬高了王維的歷史地位,表現(xiàn)出將文人畫家與職業(yè)畫工分開來的愿望:“吳生雖絕妙,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謝龍樊?!痹俅?,他倡導詩情畫意的文人畫風格,反對完全追求形似的畫工風格,“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當然,蘇軾本人也是文人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踐行者。他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他與畫竹名家文同文與可共同開創(chuàng)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畫題材。成語“胸有成竹”便是出自蘇軾的《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與蘇軾交好的知名文人畫家,還有與其并列“宋四家”的米芾。米芾的繪畫題材十分廣泛,人物、山水、松石、梅、蘭、竹、菊無所不畫。其在山水畫上成就最大,所創(chuàng)“云山戲墨”、“米點皴”,標志著山水畫以簡代密地轉(zhuǎn)變,對后世影響極大。其子米友仁子承父業(yè),同樣的宋代文人畫的代表人物。
文人之外,宋徽宗趙佶是個特殊的存在。他雖然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卻是一位優(yōu)秀的藝術家。由于他的支持,繪畫藝術被提到一個很高的位置。在他的參與和領導下,畫院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院體畫的寫實風格逐漸成熟。
一般人提到院體畫,都不會將之與文人畫聯(lián)系在一起。事實上,在徽宗對畫院的改革中,王維的文人畫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宋徽宗認為王維是能將“詩”、“畫”很好地融貫結(jié)合在一起的詩人畫家,他的詩在描繪山水物象方面極富形象性,易于入畫,而“詩畫一律”或者詩畫同質(zhì),恰恰是北宋時為了提升繪畫的內(nèi)在品質(zhì)而生的新要求和新觀念。在這樣的背景下,王維被宋徽宗作為了北宋重視“詩畫一律”的美學品賞觀念下的一個理想原型。
在王維等文人畫作的影響下,宣和畫注重畫面的詩詞結(jié)合,逐漸走向了文人化,使詩的意境在繪畫中取代了敘事性內(nèi)容,以怡悅性情為目的的審美趣味逐漸沖淡了院體畫具有的社會功利性,屬于更成熟完美的形態(tài),而且構(gòu)成了一個獨具時代特色的繪畫藝術風格流派。
元代繪畫基本延續(xù)了宋代的風格和理論。大家趙孟頫是促使文人畫觀念轉(zhuǎn)捩的重要的坐標型畫家。他從王維的繪畫藝術中深受啟發(fā)而又有所創(chuàng)新, 主張以古意入畫,“與古為新”,力求在筆墨彰顯的同時增添一種渾然天成、蕭散簡淡的古拙之氣。
至此,王維、蘇軾、趙孟頫共同奠定了文人畫的基礎和地位,使文人畫成為后世畫壇最重要的門類之一。
元代中晚期,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四家,弘揚文人畫風氣,以寄興托志的寫意畫為旨,推動畫壇的發(fā)展,反映消極避世思想的隱逸山水廣為流行,文人山水畫的典范風格自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