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音
2018年2月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八分鐘”驚艷世界,24名輪滑演員與智能機器人翩躚起舞,智能機器人、冰屏、熊貓木偶材料等演出道具極具科技含量,全部由中國自主研發(fā)設計制造。
表演最后的中國新“四大發(fā)明”—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同樣展示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成就,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驕傲和自豪。其中兩名“熊貓信使”代表國人向全世界發(fā)出邀請,讓所有人對“2022北京冬奧會”充滿期待?!氨本┌朔昼姟辈粌H引來無數(shù)外國友人的驚嘆和掌聲,還燃爆了國人的民族自信。
這24名輪滑演員均是北京體育大學的學生,他們并非演員出身,卻給世界帶來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為了這臺上的八分鐘,學子們在京北昌平南口的寒冬里堅守了3個月,進行了近百天的集中訓練。他們的發(fā)梢汗水結成冰,參加訓練的葉玉沖回憶說,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一個“八分鐘”練下來,里邊衣服已經濕透了,風一吹特別冷,“早晨跑步時,汗水都會在頭發(fā)上結成冰”。但即使這樣,在將近3個月的每天8小時中,沒有一個人懈怠,誰都不想被換下去當替補演員。
素材分析:沒有精彩是渾然天成的,其背后必然凝結了汗水,只有汗水澆透了蓓蕾,鮮花才能綻放。“北京八分鐘”如此,人生很多事情都如此,沒有付出,哪來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