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群
知道77屆嗎,知道我們的77屆嗎?魏海波說77屆是一個特有的名詞,是指1977年參加高考于1978年2月入校的那批大學生——中國中斷12年高考后的第一次復蘇!
40多年已逝矣!77屆作為一個歷史現象,一個專有名詞經常被人們談起。特別是電影《高考1977》的上映,勾起了整整一代人的回憶。說到77屆,有一個現象令人不得不深思。那就是為何77屆人才輩出?如今77、78屆畢業(yè)生活躍在中國各界。就說文藝界吧,如著名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作協主席鐵凝、作家陳丹燕、詩人趙麗宏等都是77屆。為何這么多成功人士都在77-78屆?
第一是有夢想。77屆與文革前和80年代的大教生相比,他們的遭遇都極度不幸。普遍是初中或高中畢業(yè)后就離開父母上山下鄉(xiāng),最好的也就是進工礦當工人,一小部分人參軍。在進入大學之前都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經歷了八至十年的錘煉。這正印證了孟子的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們在體力上、生活上所承受的苦都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后面再沒有哪一屆畢業(yè)生度過如此苦難的生活。這一代人是在基本溫飽都沒有保證的情況下走上了艱苦的人生道路。按理說,這么艱苦的生活很容易摧毀這一代人的意志??墒?,恰恰相反,艱苦的生活磨礪了他們的意志。度過這樣的艱難歲月,很大的本因是他們有夢想,是夢想支持了他們的意志。
我們那時的夢想如今看來是極度卑微的。在那種艱苦的日子里,我們總是夢想著有一天能有機遇讀書上大學。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就是什么時候能買一輛永久牌或鳳凰牌自行車,戴一塊上海牌手表,成婚的時候家里能有個沙發(fā)。那時候連買臺電視機也不敢想,更別提空調、汽車和別墅了。我大學畢業(yè)三年后才攢夠了錢買了臺小彩電,激動得把左鄰右舍全請到家里看電視,每天晚上家里擠了一房子人,那份快樂和自豪至今未忘。
盡管我們在物質上的夢想極其簡單,但精神上的夢想又極其高遠。同學們平素想的都是將來做學問,當教授,沒人去想如何賺錢,如何當官。
第二是有毅力。77屆的人因為飽受痛苦磨練和生活煎熬,造就了一種百折不饒、打不倒、拉不垮的毅力?!皪i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77屆的杰出人物張藝謀本是西安紡織廠的普通工人,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在廣西電影制片廠。那屆,分配到廣西是最遠的。結果11個人只有四個人報到。誰都想留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張藝謀很快從心里“不情愿”轉變?yōu)椤案袘疫\”,因為廣西電影制片廠很快成立了“青年攝制組”,給了張藝謀大施拳腳的機遇,“廣西廠是小廠,正是這個優(yōu)勢,破例讓我們這些年輕人獨當一面,和張軍釗、肖風、何群共同創(chuàng)作了電影《一個和八個》。工作第二年就能獨立工作,這在那個按部就班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成立‘青年攝制組的消息像炸彈爆炸一樣引起電影界的轟動,其他電影廠在廣西的帶動下也最先啟用年輕人,這樣形成了第五代電影的雛形。應該說,廣西給了中國第五代導演一個起點”。正是廣西給了張藝謀騰飛的起點。
可想而知,77年恢復高考,出現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瓶頸式塞車。在這種情況下,就拿我來說吧,能在當時的贛南師專爭個座位,把它形容成一件難于上青天的事,真一點不為過。進來的人真可謂前世造化、五代積德?。?/p>
這其中的外地區(qū)同學,很多是師從名家,或者說是名家的大弟子、區(qū)域的頂尖人才,有的是常與當今藝壇名腕同寢共室創(chuàng)作的同事。贛南地區(qū)內考上的,有一批是上海下放的精英,當時就已是贛南乃至省美術創(chuàng)作隊伍的骨干力量,還有的乃是師專德高望重的元老之子,記得那時陳丹青、古元、馬宏道、施紹辰、徐小明、夏保元等名家的精彩故事,常從他們嘴邊傳出,令人受益匪淺,至今都還是印在腦子深處的美好記憶。這個班集體,真可謂群賢畢至、實力相當的團隊。
此時,更加讓人想起前來招生面試的林老師,他親切的面容至今仍歷歷在目。沒有林老的垂青,我們指不定還在哪條山溝大坑里拖帶著一堆土生土長的娃兒女仔,摘采蓮蓬插秧收稻什么的,或者還在那峽江河溝子里,帶著長得像干泥鰍一樣的可憐兒子,在撈蝦捕魚……真說不準,我們這輩人,都是時代的受傷一族,除畫畫的本事之外,實在沒啥太多拿得出手的貨色,別提數學化學了,就物理也都只有三機一泵的姿勢,并且還是開門在田間地頭里學來的,若這第一屆沒鉆進去,怕是只有兇多吉少的未來了吧!沒有母校的接納眷顧、沒有老師們的教育和培養(yǎng),真不知會怎樣!然而林老師和淘老師都已離開我們多年,生前也沒得到散落各地學生弟子們太多的恩謝,就匆匆而去,想起這些,心里總是無限傷感和酸楚。
我們成了有幸之人,并且在30年后的今天,用各自的行為做出了美術專業(yè)上應該有的、甚至是跨行業(yè)之外的優(yōu)異成績,回饋了母校、回饋了老師們的深情厚愛,在廣東省、在海外墨爾本,在江西省、江蘇省、上海市等地的同學們都名聲響亮,在藝術界、出版界、陶藝界、教育界、建筑裝修界等各領域學科,都成績驕人。記得有次與班上廣東的一個同學去韶關參加原中南藝專校長胡一川女婿、旅美藝術家涂志偉的藝術館開館儀式,當看到全國而來的畫界大師對同學的極盡恭敬的儀態(tài)和表情后,我就知道同學在業(yè)界的專業(yè)地位是如何了得,當時我臉上特有光彩,光可照人,但因離業(yè)界太久,心里不免有些膽怯發(fā)虛,后又一想,嗨,怕啥啊,身邊有我同學在啊。
另有一次在深圳,在全國水彩水粉展覽大廳正墻上,掛著同學獲得銀獎的作品面前,我大聲說,請讓開,讓我與同學的作品合張合影。旁邊人一聽這話,都瞪大了雙目,其中有誤以為我是作者的幾位大叔阿姨,以極其敬仰的神情仰視著我,弄得我臉上泛起一陣陣羞澀的紅光。
還有一次在北京,與一個常與當時正走紅的阿英及譚妹子寫歌譜曲的蒙古族大腕兄弟,在他工作室談呼麥和長調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時,我說有個同學,就在你們北京,你可先去咨詢一下再說。當他見了我同學回來后,一下變得更加恭恭敬敬的(老友本來不必太拘緊的)。在端上茶后,還非要親自給我接火點煙,并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半天沒聲響,然后小心翼翼地問道:她是你同學?是?。〈髮W還是小學?大學,嗨,查底來了哇?我半玩笑的。他表情嚴肅認真、像剛被炮彈震嚇了一下似地說:你這同學牛啊,門口都帶站崗的。北京人說啥?叫深宅大院,高深莫測啊!我聽他說完啊字后半天,那上嘴唇還掛在空中,沒有落到原位上,接著他又問了一下我讀大學時母校的名字,我馬上義正辭嚴地說道,山溝里出鳳凰,小廟里有大菩薩……他不停地點頭,一點再點的,表達出內心真正的謙卑和臣服。
文化就是力量,有文化才是真光榮,這是硬道理。這都是班人的驕傲,是內在巨大潛力己展現出來的結果,是真正的思想和才情的流露迸發(fā),盡管是文革受影響的一代,盡管高考數學得五分的人還不止其一的班集體,盡管是理化幾乎一竅不通、當時只有初小水平的知識積累、千真萬確存在極其嚴重的知識文化的潰乏、是受有嚴重內傷的一族,然而,盡管這樣,在不斷充實的40年后的今天,拿出了一份滿含艱辛、浸透了汗水,卻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光彩照人的答卷。
是啊,真正要在藝術方面取得成功,光靠知識是乏力無助的,感覺敏銳、性情率真、感悟深刻才是至為關鍵的重要的先天因素,才可能讓靈性智慧之光全然得以展現。在文革那多如牛毛的人堆當中能鶴立雞群,成為少之又少的佼佼者,證明是具有非凡功力和悟性的大根器者,終將要以它自然的光彩呈現于社會,在不同領域都將有不同凡響的建樹。事實印證了這一切,從本班跨行業(yè)、跨學科的同學,在費孝通理論研究,在人類學、非物質文化研究、陶瓷藝術史研究、攝影理論、廬山文化地理研究等領域所做出的讓人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是個群英薈萃的集體,是個具有為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重任而獻計獻策能力的、為傳播東方文化使命能擔當重任的人才集體,這集體,個性特異,斑斕異彩。當我看到同學整理出的費孝通晚年回憶錄,以及對人類學科所作的專著、關于非物資文化遺產研究的專著和陶藝史等一系列、一摞摞的裝幀精美的宏篇巨論時,驚嘆不已。看到同學撰寫的十幾萬字的廬山文化歷史研究的論文、不計其數的厚厚的有關攝影技巧創(chuàng)作方法的論著和不計其數的高等學院教材時感慨萬分,心胸難以平靜,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反復琢磨這姐妹兄弟,會有這樣巨大的讓人琢磨不透的變化、如此厚積薄發(fā)之力量,創(chuàng)造和產生這等非凡的壯舉和矚目的業(yè)績時,仍百思不得其解,畫好畫、把畫理弄通30年磨一劍,都是可以解釋并理解得到的,但寫出這么多專著,寫出這輩子看都還沒看過的這么多的由一個字一個字、一張圖一張圖組成的幾百上千萬字的文章時,認為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神人之作為。我常常昂起頭不?;叵?0年前在校時期同學們的一張張面孔,想從這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里面,找出、回憶起那閃現奇異火花的蹤影及一些蛛絲馬跡,想查找發(fā)現其中的一些端倪,心想若那時就看出有今天這成就的跡象,至少也得提前移步靠近多套些近乎,拜個把結個親的,多沾點才氣才是吧!
面對同學的驕人業(yè)績,真是羨慕嫉妒。我們班是值得慶幸的是,理論上這一巨大的缺陷得到了完美的彌補。被文革坑苦了的77美術班,有了這樣一批優(yōu)秀同學,真可謂功德圓滿。
說到發(fā)現端倪這事,倒真是親自見識過同學的膽量和超強的接受能力、泥鰍般滑溜的機智應變腦袋,令我印象極為深刻,八輩子都忘不了。這是在白塔農場勞動的那段日子里發(fā)生的事情。學校搞校慶,征集節(jié)目,班里四個活寶,只因為看到吹管樂喇叭的威武雄壯,竟貿然臨時組建起四人的管樂隊,并商議決定,整出個節(jié)目,直奔校慶參加匯演。記得當時離比賽只有一星期,并且這四人之中三人是只吹過水而從未吹過號的門外漢,只有一個是真能吹的行家里手。在這樣的條件下,四個膽大包天的活寶,竟然就在一點不會、只訓練五六天的短短時間后,硬是在校慶舞臺上,穩(wěn)穩(wěn)當當、完完整整地把一星期硬拼下來的管樂曲,圓圓滿滿吹了出來,并大獲好評。之后又一腳踏進了贛南一年一度專業(yè)級的贛南之春大型文藝匯演比賽的舞臺,當這首自編自導的《啊,老友再見》管樂合奏在隆重的大舞臺上一吹,哇噻,立即讓大劇院聽眾目瞪口呆、全場震倒,頃刻間,雷鳴般的掌聲,聲震屋瓦。這吹功了得,一下便吹開了地區(qū)專家評委及臺下眾多聽眾的心扉,獲得了讓專業(yè)人士都為之驚嘆的最高獎項。這膽量和因這膽量激發(fā)生現的巨大震撼力,的確不可小視,給學校爭了個偌大的面子,四個活寶簡直像神人似的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現在想起,那整個過程都還讓人驚心動魄,激動難忘。記得當時臺上一落幕,文工團的首席長號十分驚訝和興奮,上前緊緊握住我的手半天沒松開,他激動萬分地說,知道你們會畫,畫畫得好,但不知你們竟然還會吹啊,吹活也這樣棒??!他連說:吹得專業(yè),吹得帶勁……我十分謙虛地說道:濫竽充數,濫竽充數。的確,這一等獎可不是好拿的獎項,對贛南18個市縣專業(yè)文工團來說,若能得到,都是夢寐以求的巨大榮譽,有了它,在那年代加個官晉個級什么的都好辦了,但卻被我們只訓練了五六天的純粹的業(yè)余組合給奪了,這樣出人意料的奇跡還就發(fā)生在這樣一個77級的美術班的人身上。
這輝煌榮耀光鮮的事,很快在校園里傳揚,四人也跟明星似的,高大威武的形象,如愿的扎扎實實滲透在美麗校園的紅花綠葉之中,背后嘖嘖不休甜脆悅耳的贊嘆聲不絕于耳,聽得人欲仙欲醉,如夢似幻……自尊心從來沒有這樣被滿足過,真是美妙無限,陶醉無比。
但是,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往后那狼狽不堪的囧相卻沒人知曉,四位曾經威武的號手,像默契約定了似的,自覺堅守著這個秘密,對外都只炫前戲,不言下文,好像下文沒發(fā)生過似的。對這的確難以啟齒的下文,四大活寶一直沉默至今。
原來,給師專增了光添了彩以后,學校大力獎賞表彰,系領導宣布破格把我們選進了學校的大型鼓樂儀仗隊。這本是由音樂系管弦專業(yè)人員組成的隊伍,是什么曲都能吹的專業(yè)高手才能進去的隊伍,卻被這四位小擦啦鉆了進來,只有吹一首曲子的功夫,哪夠這個格???但學校重視、領導信任,加上這幾個活寶們被堵塞在滿腸子里的荷爾蒙鬧得糊里糊涂,硬個就產生了在更大場子里露大臉的不良動機。半推半就的還真的就去了,為了這個不良動機,真是出盡了洋相遭盡了罪。
表面上看,能穿著亮眼筆挺的制服,參加學校的各項重大體育賽事和外事活動,高傲而又神氣地走在儀仗隊伍里,向路邊羨慕的大學美眉們面前晃悠晃悠是挺好的事,畢竟那時是腎火暢旺的青春少年?。〉@是個要真本事的吹活,會吹一支曲子的功夫能混進來,卻沒辦法能混過去呀!推薦的領導不知道這些情況,都以為四個能拿大獎的人柴,個個都生懷絕技,在這不好推諉的高度信任之下,只有硬著頭皮上啊!記得第一次在校運會上吹(以后再也沒有第二次了),整齊雄壯的鼓樂方陣,排在最前面,方陣后面,穿著艷服、揮著彩帶的青一色美眉們跟著,再后就是上千名各學科的運動員們,當前面威武的指揮向空中拋起閃著金光的指揮棒時,重節(jié)奏的鼓聲頓時響徹云霄,然而這鼓聲一響,卻把這四個夾混在鼓樂方陣的活寶混混嚇得彪尿,心里開始陣陣發(fā)虛兩腿發(fā)軟,并軟得不行,心顫抖得幾乎亂了秩序,因為鼓聲一響,號手接著就要開吹了。更糟的是,第一支曲子就是首不會吹的“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難度極高的進行曲(接下去的曲子里,也沒有一首是會吹的)。幾個活寶偷斜著眼賊似的互相張望,哆哆嗦嗦,但又不能輕易的表示出來??!音樂系的專業(yè)號手就夾在旁邊,后面美眉們正揮著彩帶,稍有不慎就會露了馬腳,丟了藝術系和信任咱的領導的顏面,咋辦???著急上火得不行。這時,我又望了一眼分開不遠的可憐的弟兄們,以為他們幾個也同我一樣像熱鍋上的螞蟻正不知咋整。嘿,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他們情況不一樣啊,雖然滿頭虛汗,但是,嘴都穩(wěn)穩(wěn)當當的,對接擺放在了那號嘴之上啊,才過去一會兒工夫就會吹啦?啊……我疑慮納悶著。再用耳貼近仔細一聽,嗨,沒聽到聲響,是假吹啊!這一下便讓我明白了,心里暗自佩服。我擦了擦剛才急出的一頭汗水,挺直了腰板,重新抖擻起了精神,專業(yè)范兒十足的神氣樣,跟著幾個活寶們,一首接著一首的干起假吹這營生……此時此刻,這些活寶們的形象,忽然在我心中顯得無比高大,心想這緊急關頭,還是賢兄們技高膽大、有能耐?。∵@解決問題的神速,令我五體投地萬般折服,否則,這洋相一出,哪能留得住面子?現在你看,將嘴貼在號嘴上,鼓一鼓腮幫子,省氣又省力的,或者向喇叭口吹吹干氣,真是輕輕松松的就混了過去。只是吹氣時得有些講究,不能憋扁了嘴硬吹,否則,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憋出個音響,亂了會吹的人的陣腳之外,還將馬腿露在了光天化日底下,遭人嫌棄。所以盡管是虛吹、假吹,這活兒還是很累人、講究個枝術含量的,兩個賊眼還得往會吹的角兒那邊左右張望,摹仿著指法啊……盡管闖過了一關又一關,但還是煎熬似的難受。你想想,畢竟做賊似的提心吊膽,手上還拿著個重家伙,穿著厚厚的制服,偌大的太陽照著,不是走就是站,一頭一臉虛汗直冒,連里面也濕到了盡頭。尤其是肩馱大號的兄弟,就更令人同情,光號就十多二十斤重,上千米的體育場上圍著轉……累得一臉窘相……可憐的四個活寶們,為了領導的信任、為了那個不良動機,真嘗盡了濫竽充數的苦頭。打這第一次以后,再也沒人敢提去儀仗隊接活的事了……并永遠地把這不幸遭遇深埋在了心里。一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想想,這都是被荷爾蒙給逼的,雖然洋相百出,但這自行調節(jié)的反應能力還是挺有價值的,這死守集體榮譽和保護自己顏面而死頂硬扛的精神還是很值得嘉獎的。這青春期活絡、機智、冒險、善變而有凌有角的風格特征,也是無可厚非、值得高度肯定的。
一晃40多年過去了,白塔農場和校園的趣事回味無窮,件件都讓人開心快樂,在人生旅途中,這些歷歷在目的青春少年時代的往事,還將繼續(xù)成為我們精神生活大餐桌上少不了的佳肴甜點,并漸漸的還要在此當中,添加進同學們當下高齡青年的全新風姿。無限感嘆這歲月流轉光陰如梭啊,我們個個都已是年過半的百花甲之人啦,未來的日子里,活出精采、活出瀟灑,再活個幾十年的問題,還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交流的話題。
在這次展覽中——2017年10月30日,77級美術班同學的互聯網微信平臺作品展覽,簡便快捷,分外親切——我看到贛州的同學所畫的一大批國畫山水人物,寧靜雅逸,意境高遠,從畫面老辣遒勁、富有質感線條的細微處,看到一種漸近道法之大乘氣象,一種極其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帶來的藝境的升華。深受感染和啟發(fā)。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如何對待喜歡的事業(yè)、藝術的愛好,都可從身邊同學的狀態(tài)中找到可以借鑒的東西。從同學作品的背后,我窺見到他們對儒、釋、道這一人類文化之精髓正進行著不斷探索和實踐,而他們這種對中國傳統(tǒng)筆墨的理解和踐行,就是更好地了解宇宙萬事萬物生存發(fā)展的一切奧密、近道悟道的最好途徑,實在難能可貴。在踐行道法自然的一筆一畫之中,我們由浮燥到寧靜,從務虛至務實,從對墨韻五色的體悟實踐中,讓你濁氣洗凈而與自然大象渾然成體,達至和光同塵心若止水之心境。少了六欲侵蝕,得了身體的安康自在;少了名利昏愚,長了性靈與智慧;少了眼濁魯莽,高了眼光和技藝。在同學飄逸靈動的畫面里,沒有主旋律的沉悶繁重,沒有虛假頌歌式的喧囂,只有自然的風姿,大道的蹤影,輕松拈來,樸實無華,這氣韻生動的山水人物,養(yǎng)顏長智,清新悅目。
從寄情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人物的畫里,看到了我們這大齡青年真正需要的心境。這種量力而行、不為名利、不圖虛榮、清心寡欲的心態(tài),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是藝術創(chuàng)作獲得其靈感的最佳狀態(tài)和途徑。長此以往的努力實踐,必將會有更多恬靜、野逸、超然的精神性品相的大作呈現給社會。我們都是年過半百的知天命之人,要真正學會用這些生活之理,自然之道,安定我們的生活,讓心性留痕清晰有序,將心行之輪安放在靜篤之軌道上,頤養(yǎng)我們的身心。心安了,心性就開了,心性一開,才能找到那真正智慧的源頭活水,這樣,我們的畫一定會好過昨天,這樣,我們的身體一定會棒過從前。
看到同學的畫作,想起我們的母校,想起這座離開近40年的城市,想起在這座清秀明麗的家鄉(xiāng)古城中,兩位我學畫時的啟蒙恩師那和藹可親的身影。記得,二老叮嚀教誨、輔導完后,每次總要送我走過一條狹長的鋪著老青石的巷子,然后站立在巷尾離慈云塔不遠的石階上目送我,直到我消失在古墻的拐角……四十多年在外生活的日子里,每當寧靜之時,我都會想起兩位恩師站在石階上不時地向我招手的情形,那親切慈祥的面容,時時刻刻讓我生起自信,激勵我前行,無時無刻都溫暖我心。他們的身影就像這座美麗的城郭,清水繞城,和光映池,仁德古厚,潤物無聲。從他們身上,體會到一種寬仁博愛、曠達寧靜的心境,像清水中沁入的五彩墨韻,自然、婉約、舒展、雅靜……春風化雨般地滲透到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想起恩師,想起這座美麗而古老的城市,想起接納我們的母校和培養(yǎng)我們走上社會人生舞臺的老教授們,還有情同手足、既似老師又像兄長的華力和黃艾老師等,是他們讓我們在心亂迷惘時得到提醒,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得到明示,在虛幻浮躁喧囂中保持心的沉靜……使我們平穩(wěn)地走過了那既坎坷兇險又充滿挑戰(zhàn)的精彩人生之路,直至今天,都離不開老師一直的鼓勵和無限的關心。
記得畢業(yè)后第一次在贛州聚會,母校就送給我們每人一個銅質的精美書簽,形狀是一個古代木鐸的圖案,造型別致,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恰巧,與兄弟幾個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公司也是以木鐸命名。又恰巧——2017年4月20日,“文傳榜·2016”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系列征集發(fā)布活動,于天津廣播電視臺成功舉辦。文傳榜的獎杯,是由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的徽標、木鐸、底座三個主要原素構成,體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味,也是天道、地道、人道兼三才而有之?;諛?,是經典的“坎離匡廓圖”?!翱搽x匡廓”,語出《周易·參同契》:“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搽x匡廓,運轂正軸”。木鐸,是教化的象征,在中國文化
(下轉97頁)
(上接69頁)
中,就是傳播的象征物。而木鐸在中國文化中更重要的意義,又是專指孔子的。《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笨鬃泳拖衲捐I一樣傳播文化,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過程中,木鐸,就是所有擔當起文化傳播的使者的象征?!氨钡牡鬃鶠橛袷?,石中有美玉之藏,正暗合了《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也,金聲者,始條理也,玉振者,終條理也。”真是神靈暗合也,那就讓我以木鐸之名寫的一首小詩《木鐸之歌》作為本文的結尾,作為同學微信畫展的觀后所得,作為對接納、培養(yǎng)我們敬愛的老師和母校獻上的一片最真誠的謝意吧。
大漠荒原,星空浩瀚。
日運中天,木鐸磬響。
古今共振,玉宇和鳴。
瑯瑯木鐸,聲如金石。
凈若琉璃,昂揚悠遠。
劃過蒼穹,蕩滌心靈。
天將夫子,檄文睿智。
音沁墨香,靜水流深。
春風化雨,澤潤萬物。
至尊木鐸,圣賢明燈。
啟智開慧,揚善存真。
浩月明心,冰峰消融。
木鐸鐘聲,雷之鳴耳。
聲震四海,撥開沉云。
遁聲而去,暉映華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