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王星,陳燕芳,何建仙,蔣敏華
(金華市婺城區(qū)植保測報土肥站,浙江 金華 321000)
水稻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 屬鱗翅目,螟蛾科,是我國水稻主要害蟲之一,給水稻生產(chǎn)造成嚴重經(jīng)濟損失[1]。目前二化螟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學防治措施[2]。自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二化螟田間種群相繼對殺蟲單(雙)、三唑磷、氟蟲腈及毒死蜱等殺蟲劑產(chǎn)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3]。自2008年開始,氯蟲苯甲酰胺在水稻上推廣使用,其后市場上出現(xiàn)的稻騰(10% 阿維菌素·氟蟲雙酰胺)、寶劍(6% 阿維·氯苯酰)、福戈(40% 氯蟲·噻蟲嗪)、壟歌(20% 氟蟲雙酰胺)等藥劑均為雙酰胺類藥劑,其作用機理一致[4]。由于其獨特的殺蟲機制和對鱗翅目害蟲優(yōu)異的控制效果,從而開啟了雙酰胺類藥劑及其混劑使用的鼎盛時代[5]。但連續(xù)使用后二化螟抗藥性產(chǎn)生速度加快,而二化螟屬于本地越冬害蟲,發(fā)生區(qū)域性強,在雙酰胺類藥劑推廣力度越大、使用越頻繁的區(qū)域,發(fā)生越重[3-4]。特別是在單雙季混栽區(qū),有早稻作為橋梁田過渡,發(fā)生量明顯高于純單季稻區(qū)和純雙季稻區(qū)[4]。此外,目前在生產(chǎn)上缺乏高效對口的替代藥劑,二化螟重發(fā)范圍在逐年擴大,為害越來越重[2]。在 2012 年,就監(jiān)測到金華地區(qū)水稻二化螟種群對氟苯蟲酰胺達到中抗水平[6], 而到 2017 年,金華地區(qū)水稻二化螟種群對氯蟲苯甲酰胺的抗性已達 300 多倍(高抗水平)[5]。為明確市面上常規(guī)藥劑對抗性地區(qū)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對水稻的安全性,以便篩選出合適的防治藥劑,2017 年選擇 5 種藥劑在金華婺城區(qū)早稻田、單季稻田進行了一代、二代二化螟藥效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jié)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5月在金華市婺城區(qū)瑯琊鎮(zhèn)里陽村的直播早稻田和7月在直播單季稻田中進行。該地是歷年二化螟監(jiān)測蟲源采集地,試驗水稻田方正,地勢平坦,土種為黃筋泥田,土壤肥力中等。早稻為金早09,4月12日直播;單季稻為甬優(yōu)15,5月25日直播。
供試藥劑有10%阿維·甲蟲肼懸浮劑(摧毀,江蘇鹽城雙寧農(nóng)化有限公司生產(chǎn)),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康寬,美國杜邦公司生產(chǎn)),5%丁蟲腈乳油(瑞金得,大連瑞澤農(nóng)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20%呋蟲胺可溶粒劑(護瑞,日本三井化學AGRO株式會社生產(chǎn)),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斯品諾,美國陶氏益農(nóng)公司生產(chǎn))。施藥器械為3WBD-16B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臺州市椒江豐碩農(nóng)用機械廠生產(chǎn))。
早稻試驗設(shè)8個處理,每667 m2藥劑施用分別為:處理1,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30 mL;處理2,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24 mL;處理3,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 mL;處理4,5%丁蟲腈乳油80 mL;處理5,5%丁蟲腈乳油50 mL;處理6,20%呋蟲胺可溶粒劑50 g;處理7,20%呋蟲胺可溶粒劑40 g;處理8,清水作為對照(CK)。小區(qū)面積6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fù)3次。于5月17日施藥,每667 m2用水量為40 kg,此時一代二化螟處于低齡幼蟲高峰期。
單季稻試驗設(shè)5個處理,每667 m2藥劑施用分別為:處理1,10%阿維·甲蟲肼懸浮劑45 g;處理2,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30 mL;處理3,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 mL;處理4,5%丁蟲腈乳油100 mL;處理5,清水作為對照(CK)。小區(qū)面積11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fù)3次。于7月11日施藥,每667 m2用水量為40 kg,此時二代二化螟處于低齡幼蟲高峰期。
試驗除處理藥劑不同外,其他栽培條件均一致。
于施藥后7、14 d調(diào)查,每小區(qū)隨機調(diào)查50叢,記錄調(diào)查株數(shù)、螟害數(shù),計算螟害率、保苗效果,剝查記錄活蟲數(shù),計算防蟲效果。
試驗數(shù)據(jù)經(jīng)平方根反正弦變換后使用SPSS軟件進行Duncan新復(fù)極差法差異顯著性分析。
表1表明,藥后7 d,乙多·甲氧蟲30 mL處理保苗效果最佳,但與乙多·甲氧蟲24 mL處理無顯著差異。藥后14 d,乙多·甲氧蟲30 mL處理保苗效果顯著優(yōu)于其他處理,其次為乙多·甲氧蟲24 mL和氯蟲苯甲酰胺10 mL處理,兩者無顯著差異,其他處理保苗效果都低于60%;乙多·甲氧蟲30 mL處理防蟲效果最佳,但與乙多·甲氧蟲24 mL處理無顯著差異,乙多·甲氧蟲24 mL處理與氯蟲苯甲酰胺10 mL處理的差異不顯著。
表2表明,藥后7 d阿維·甲蟲肼45 g處理保苗效果最好,顯著優(yōu)于乙多·甲氧蟲30 mL、氯蟲苯甲酰胺10 mL和丁蟲腈100 mL的處理,乙多·甲氧蟲30 mL與氯蟲苯甲酰胺10 mL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藥后14 d阿維·甲蟲肼45 g處理保苗效果和防蟲效果最佳。
表 1 不同藥劑對早稻一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無相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組間差異達極顯著和顯著水平。表2同。
表2 不同藥劑對單季稻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試驗期間,各個藥劑處理均對水稻生長無明顯影響,這幾種藥劑在試驗劑量的范圍內(nèi)對水稻生長安全。
試驗結(jié)果表明,每667 m2用10%阿維·甲蟲肼懸浮劑45 g處理對水稻二化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長,藥后14 d的防蟲效果達到90%以上;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防治效果次之,30 mL處理防治早稻一代二化螟、單季稻二代二化螟藥后14 d的防蟲效果在75%以上;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 mL處理防治二化螟效果不佳,5%丁蟲腈乳油50~100 mL、20%呋蟲胺可溶粒劑40~50 g處理對二化螟防治效果不理想。
呋蟲胺是第3代煙堿類廣譜性殺蟲劑,對稻飛虱等刺吸式害蟲具有殺蟲活性高、速效性好、持效期長等特點,同時,對鱗翅目、鞘翅目等害蟲也具有殺蟲活性[7]。有研究表明,每667 m2用25%呋蟲胺可濕性粉劑24 g保苗效果、活蟲防效都能達85.0%以上[8],但本試驗中未有如此高的防效,是否可用呋蟲胺防治水稻二化螟有待進一步驗證。
合理混配藥劑,一方面有助于延長藥劑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防治效果[4]。因此,在沒有更理想的單劑藥劑時,開發(fā)更多的對二化螟高效的復(fù)配藥劑,這是解決目前抗性二化螟治理的有效途徑。
因阿維菌素為廣譜性藥劑,對蜘蛛、黑肩綠盲蝽、寄生蜂等稻田天敵影響大,是高風險性藥劑[9-11],故一直以來都很少推薦使用。但目前其對二化螟防效較好,在二化螟對雙酰胺類藥劑產(chǎn)生較高抗性而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可作為臨時代替藥劑,控制二化螟為害,但要密切關(guān)注田間稻飛虱等其他害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生產(chǎn)上應(yīng)掌握在二化螟低齡幼蟲高峰期及時用藥,建議667 m2使用10%阿維·甲蟲肼懸浮劑45 g或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3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