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王瑩,郭聰,談峰,李敏
(江蘇沿江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 南通 226541)
蠟楊梅(Myricacerifera)別名蠟香桃木,為楊梅科楊梅屬常綠小喬木,全株有香氣,葉蠟質有光澤,耐鹽堿、耐旱、耐水濕,適應性強,在美國幾乎覆蓋了所有的沿海地帶,是鹽堿地的先鋒樹種之一[1]。2012年從美國東海岸引進蠟楊梅進行相關生物學特性的觀測,篩選出蠟楊梅新品系N1409;全株有清香(原種帶一股汽油味),無小枝刺;葉窄橢圓形,急尖;新葉翠綠,蠟質有光澤,半鋸齒,葉背黃綠,小枝腺體比較少,觀賞性高,其株形可塑性強,景觀效果變化多樣,病蟲害少,具有低維護的優(yōu)點。作為一個園林苗木新品種,蠟楊梅在園林運用中具有很大的利用空間,值得關注的是在鹽堿地綠化中的特殊表現(xiàn),必將成為鹽堿地綠化及水土保持領域的寵兒。同時,為探討其在江蘇沿海鹽堿地上的生長適應性,項目組進行了不同鹽濃度對蠟楊梅新品系的脅迫試驗,為其后期的開發(fā)應用提供依據(jù)。
試驗在江蘇沿江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供試材料為一年生蠟楊梅容器苗。
試驗設5個處理。Ⅰ為對照(清水),Ⅱ、Ⅲ、Ⅳ、Ⅴ分別為0.4%、0.6%、0.8%、1.0%海水溶液處理。每5株為1個處理,重復3次。容器苗置于20~25 ℃的光照培養(yǎng)箱內(nèi)培養(yǎng),自3月10日開始至5月10日結束。試驗前測定各處理參試苗木高度、根長、葉片數(shù),試驗期間,每周澆不同鹽濃度海水1次,共澆鹽水8次,定期觀察記錄各處理苗木生長情況,60 d后測定生長量,并取葉片測定葉綠素含量和葉片電導率[2]。
葉綠素含量測定采用乙醇∶丙酮1∶1浸提,葉片電導率用DJS-1便攜式電導率儀測定[3]。測定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表1可知,處理Ⅱ與對照無顯著差異,與其他各處理間差異顯著。從株高、根系、成活率、生長勢等生長特性方面觀測,說明處理Ⅱ鹽分濃度對蠟楊梅沒有顯著影響。
從表1來看,隨著鹽分濃度提高,苗木平均株高、根長、新葉數(shù)的平均生長量逐漸減少,4種處理都有新葉萌發(fā),但處理Ⅴ的節(jié)間比較短,與其他處理差異明顯。與對照比較,處理Ⅲ的苗木生長量減少較明顯。處理Ⅲ與Ⅳ在生長量方面無明顯差異,但成活率卻是高出20.0百分點;處理Ⅳ、Ⅴ的死亡率較高,后者全部死亡。2種處理雖然個別存在差異,但并不顯著,說明處理Ⅳ對蠟楊梅影響較大,不適宜蠟楊梅的生長。根據(jù)半致死原理,蠟楊梅的極限鹽濃度在0.6%以上、0.8%以下。
表1 不同處理蠟楊梅苗木的生長情況
注:同列無相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和顯著水平,表2同。
圖1可知,處理Ⅱ、Ⅲ與對照之間無顯著差異,處理Ⅳ、Ⅴ與對照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葉色偏黃且焦。說明在試驗的鹽分濃度范圍內(nèi),0.4%~0.6%對葉片尚未造成鹽害。但從外表看,不同鹽分處理的均有不同程度的水漬狀葉斑,至于其以后是否會對生長造成影響,尚需繼續(xù)觀察。
圖1 不同處理蠟楊梅葉片葉綠素含量的變化
表2可知,除處理Ⅱ外,對照與其他處理間具有顯著差異,說明在試驗的時間范圍內(nèi),處理Ⅲ、Ⅳ、Ⅴ各處理對蠟楊梅葉片生長都造成顯著傷害。
表2 不同處理蠟楊梅葉片的電導率
綜上分析可知,一定濃度的鹽分脅迫對蠟楊梅苗木生長影響不大。本試驗中,處理Ⅱ從苗木高生長、根系生長、葉片葉綠素含量、葉片電導率等數(shù)據(jù)分析,鹽分脅迫未對其構成顯著影響;而處理Ⅲ已對苗木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其高生長和冠幅生長已受較大影響;處理Ⅳ影響顯著,但處理Ⅲ的死亡率沒有超過50%,但已接近1/2,故0.6%鹽濃度已是接近極限鹽濃度。
蠟楊梅為項目組針對江蘇沿海鹽堿地園林綠化植物尤其常綠植物緊缺的現(xiàn)狀,從國外引進的優(yōu)良常綠喬灌木。目前國內(nèi)對蠟楊梅的研究比較少;孫海菁等[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篩選出苗高增長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葉片鹽害指數(shù)、生物量、相對電導率6個指標作為樹種耐鹽性評價的指標,采用生長、生理指標與對照的比值,用坐標綜合評定法評定的樹種耐鹽性依次為旱柳、弗櫟>美國皂莢、洋白蠟、蠟楊梅>美國懸鈴木。龔仲幸[5]進行了蠟楊梅在杭州下沙鹽堿地的適應性試驗,顧沈華等[6-8]對蠟楊梅海水脅迫下對相關光合作用的影響。
植物的抗性鑒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技術問題,它不僅受外界條件的影響,而且不同植物、不同品種、不同生育階段的抗鹽能力也不一樣。從國內(nèi)外的情況看,大體有2種鑒定方法,直接鑒定法和生理鑒定法。由于植物的耐鹽機理尚未清楚,目前對植物耐鹽性尚無統(tǒng)一的生理指標[9]。
單靠一個性狀或一項指標的測定結果,難以準確反映植物耐鹽性的強弱,必須對多個形態(tài)與生理指標性狀進行評價測評,才更準確可靠。本研究利用本地海水,結合控制實驗的方法,對其耐鹽性評價指標進行了研究,為豐富江蘇沿海地區(qū)綠化植物資源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作用。試驗中直接鑒定法采用可以觀測的形態(tài)指標為苗木存活率、葉片鹽害指數(shù)、相對生長量;在生理指標中,則選擇穩(wěn)定性好、方便易測的葉綠素、電導率作為指標。隨著鹽脅迫濃度的增加和脅迫時間的延長,葉片鹽害指數(shù)增大,株高、新葉數(shù)、節(jié)間長、根長、成活率、葉綠素含量隨著海水鹽濃度的增大總體呈下降的趨勢,而葉片的電導率呈上升的趨勢。據(jù)半致死原理和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蠟楊梅新品系在0.4%鹽分
濃度范圍內(nèi),鹽分脅迫對苗木生長未造成顯著影響。故可認為蠟楊梅具較高的耐鹽性,可在鹽分濃度0.6%以下涂灘地種植試驗,在鹽分濃度0.4%以下涂灘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