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特
去香港游玩,也許你已經(jīng)輕車熟路了,海洋公園、迪士尼、海港城、淺水灣……看完這篇文章,一定為你的下次香港行增添了新的目的地——F11攝影博物館。
香港跑馬地毓秀街11號,一座被香港古物咨詢委員會評為第三級歷史建筑的大樓,處處洋溢著復古的建筑特色,與周圍的樓房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昔日的典雅氣派,這就是香港首家私人攝影博物館。
F11攝影博物館樓高三層,除了大量保留80年前的建筑特色外,還巧妙地融入了現(xiàn)代化的元素。推開大門,一個大型的徠卡相機雕塑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使建筑的主題和特色更顯鮮明。在這個充滿復古情調(diào)的小樓里,攝影愛好者們可以盡情享受攝影帶來的視覺沖擊,老式相機、泛黃的攝影集、知名的攝影作品,讓人仿佛置身于“攝影迪士尼”。這座獨具風格的博物館的主人蘇彰德從中學就熱愛攝影,至今收藏及購買的相機連他自己也數(shù)不過來,他親自擔任總監(jiān),希望F11能夠宣揚攝影美學及藝術(shù),展出攝影作品、相機及攝影集,舉辦座談會及攝影班,并吸引更多重量級的攝影師來到這里,成為香港攝影展覽的“進出口平臺”。
這座F11攝影博物館是你獨立創(chuàng)建的嗎?為何要辦一個私人攝影博物館?
蘇彰德:創(chuàng)建F11攝影博物館的意念源于我本人,慶幸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專業(yè)團隊的努力才能成事。開設(shè)F11攝影博物館最大的原因,離不開對攝影的熱愛。香港喜歡攝影的朋友很多,但攝影展覽卻寥寥無幾,也沒有像外國大城市都擁有的以攝影為主題的文化空間,我便決意開設(shè)F11攝影博物館,希望創(chuàng)建一個具規(guī)模且充滿攝影氛圍的地方,讓本地觀眾也可以欣賞到世界級攝影大師的展覽。不能不提到的是于2017年成立的f22攝影空間,可以說是把整個推廣攝影藝術(shù)的意念,更完整地體現(xiàn)于香港。f22攝影空間以畫廊的形式運作,展示并出售本地及世界年輕攝影師的作品,F(xiàn)11攝影博物館及f22攝影空間相輔相成地介紹及推廣不同類型的攝影作品。同時,我也希望推動攝影藝術(shù)在香港的“有機生長”,因為每個發(fā)展成熟的社會,其文化藝術(shù)的內(nèi)涵十分重要,在這個生態(tài)圈中,藝術(shù)家、觀眾、買家、策展人、藝術(shù)行政人員等缺一不可,而支持著這個生態(tài)圈的氛圍及認同,是需要時間去培養(yǎng)的。
創(chuàng)辦之初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你和你的團隊都是怎樣解決的?
蘇彰德:創(chuàng)辦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難,莫過于如何將一幢1930年代的三級歷史建筑恢復原貌,歷史資料少之又少,幸好我們的專業(yè)團隊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到政府檔案處、新聞處及地政處查找歷史、搜集資料,到制定復修方向,十分勞累。最終在一部1984年的香港電影里看到了這幢樓的原貌。我希望F11攝影博物館除了作為一個攝影博物館外,亦可證明歷史建筑被活化的可行性。
請介紹一下F11攝影博物館的展陳結(jié)構(gòu)。
蘇彰德:構(gòu)思F11攝影博物館的內(nèi)容時,我是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有關(guān)攝影的整體經(jīng)驗的空間,包含相機展、攝影展、攝影書籍圖書館,所以地下及一樓定期舉辦不同的展覽,二樓是相機常設(shè)展廳,同時收藏了上千本著名攝影師的影集。
博物館是怎么運營的?團隊是怎么分工的?
蘇彰德:F11是一間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私人博物館,目前所有展覽免費對外開放,大部分攝影作品不作售賣用途,而不久的將來,我希望F11的概念獲得攝影界朋友和公眾的支持認可,以每年舉辦的收費攝影展和相機展支付日常開支,類似外國大部分的私營博物館。我們的團隊包括文化管理、文物保育、博物館教育及策展知識的人員,他們的分工主要是以展覽籌備及活動項目為主。當然,藏品管理、書籍出版及媒體宣傳也是他們重要的工作部分。
博物館里的多數(shù)展品都是你自己的藏品嗎?
蘇彰德:大部分在F11攝影博物館展出的照片、相機和攝影書籍都是我的收藏。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舉辦的“黑漆徠卡”展覽,一共展出超過十位香港收藏家的珍品,并在三個月內(nèi)完成策展和相關(guān)書籍出版的工作,實在是不容易。
你會邀請什么樣的攝影師來你的博物館辦展覽呢?為什么?
蘇彰德:F11攝影博物館是以國際攝影大師的展覽為重點,因為我對F11的定位是為觀眾帶來可觀及震撼的攝影大作,方便大家不需要遠赴外地也能夠欣賞到大師的作品。
展品的運輸和維護是一項很重要和艱巨的工作,你的團隊在這方面做的如何?對于特別珍貴的展品有沒有什么特別的保護措施?
蘇彰德:每一幅攝影大師的作品及每一部珍藏的相機,對F11攝影博物館而言都是珍貴的展品,我們保存相機和攝影作品的方法,盡量依照國際大型博物館標準,全年保持在22攝氏度左右,濕度在50%~60%之間。運送展品時,我們也會選擇最快捷的運送方法,以盡量減低展品暴露于不利環(huán)境因素的機會,同時也會雇用專門運送藝術(shù)品的運輸公司,以確保展品得到最專業(yè)的照顧和保護。
面對公眾免費開放的座談會一般會請什么樣的老師來講課?都是什么內(nèi)容?舉辦的頻次是怎樣的?
蘇彰德:F11攝影博物館的公眾座談會現(xiàn)時都是免費的,一般會配合展覽而辦,包括邀請當次展覽的攝影師分爭心路歷程,如馬格南攝影師艾略特·厄威特及布魯諾·巴貝。還會邀請相關(guān)的專家講述與展覽相關(guān)的歷史背景,如在展出沃納·比肖夫關(guān)于香港1952年作品的展覽時,我們便邀請了香港歷史學者丁新豹老師講述1950年代的香港。座談會的舉辦次數(shù)并無特定常規(guī),視展覽內(nèi)容而定。
數(shù)以千計的參觀者對于F11博物館的評價如何?
蘇彰德:自F11攝影博物館2014年開館以來,十分慶幸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及鼓勵,我們在Facebook上的粉絲已超過4000人、在Instagram上的粉絲近1000人。
你覺得F11攝影博物館和其他公立性質(zhì)的博物館有什么相似點和區(qū)別?
蘇彰德:以博物館而言,不論公立還是民營,大家都有搜集、研究、收藏并保護具藝術(shù)或歷史意義物品的功能,更重要是通過展覽和交流活動,使公眾得以加深對這些物品的認識,在文化承傳上,都擔當著重大的使命。民營博物館的好處是可就著一個主題作深入研究。兩者各有自己的角色并可以互補。
F11攝影博物館會經(jīng)常與哪些相關(guān)機構(gòu)進行交流合作?
蘇彰德:由于F11攝影博物館二樓是相機常設(shè)展廳,而f22攝影空間也設(shè)有徠卡相機的官方經(jīng)銷商店,我們與徠卡相機廠商一直維持較多的合作及交流機會。此外,在展覽安排上,我們除了與不同地方的收藏家、藝術(shù)基金會、博物館及畫廊合作外,也得到各國領(lǐng)事館的配合。教育項目方面,我們與香港文物保育官方及民間團體,都保持著緊密的交流及接觸機會,也會聯(lián)系各高等教育院校進行訪問及交流。
你對F11攝影博物館有什么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
蘇彰德:我希望F11作為香港攝影展覽的“進口”平臺,讓香港觀眾可以欣賞到大師級的攝影作品,為大家?guī)硪粋€有足夠時間細細品味和充滿攝影熏陶的空間。而f22攝影空間的出現(xiàn)正圓滿了這個發(fā)展理念,由其轉(zhuǎn)化成為“出口”平臺,以畫廊形式推廣香港本地及年輕當代攝影師,使攝影的國際舞臺也看到香港的出色作品。
你怎么看F11攝影博物館的社會價值?
蘇彰德:F11攝影博物館的社會價值是多重的:在文物保護方面,它處身的歷史建筑自身已是一件精致的藝術(shù)品,是見證及展示香港歷史的一件展品;當然,更深一層的意義是使它成為香港歷史建筑活化再利用的范例。在文化藝術(shù)推廣方面,它是香港首間以攝影為主題的博物館,肩負著引起大眾對攝影的興趣及培養(yǎng)欣賞攝影藝術(shù)文化的任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