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整個國慶節(jié)假期人們都在議論明星的罰款、個人所得稅起征、國際刑警主席落馬、南海即將到來的軍演……,但是這個假期恰恰沒有和這些話題相關的影片。電影踩到熱點上才會鑄造市場高潮,但是,思想和藝術的沉淀不能只靠跟風,反而要更加深刻或有趣。
大時代來臨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應該只是故事,而是一個民族即將再次被推到歷史的風口浪尖。這不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此間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只是旁觀者,如果你以為可以只管你的藝術,只管你的搞笑,只管你的獵奇,而做一個思想的懶惰者,那么,這樣制作出來的影片也絕對無法引起市場的共鳴、時代的共鳴。
國慶長假電影市場遇冷,很多人以為原因是票補9.9元沒了,我認為是因為上映的電影沒有熱點,沒有一部能夠引發(fā)如同《戰(zhàn)狼2》《我不是藥神》那樣的社會關注話題的影片。即使達不到這兩部電影的市場高度,前些年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由于社會話題激烈而引發(fā)電影票房大賣的影片,相比之下,今年國慶檔期的遇冷,也充分暴露出電影創(chuàng)作缺乏思想、缺乏生活感悟,在題材創(chuàng)新上沒有深度的短板。
關注大時代要從關注現(xiàn)實的角落開始,這里是否有民眾的苦痛,是否有社會的不公,是否有腐敗嚴重侵蝕著黨的肌體……當然,電影人挖掘此類題材與故事需要很大的勇氣和犀利的眼光。此外還可以關注當下國人的精神狀態(tài),在那些最具時代特征的新生代中,尋找出路和價值觀支撐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
國慶檔表現(xiàn)最出色的兩部影片是《影》和《無雙》,它們卻像一陣浪花,輕輕一飄就真“無影”了。原因在于影片塑造的人物和這個時代毫無關系。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青春,譬如我們可以開掘《乘風破浪》和《左耳》這樣小的側面,《乘風破浪》《左耳》帶給我們心頭的強烈“痛擊”就在于處在一個飛奔的年代,小鎮(zhèn)青年們卻十分彷徨!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知識儲備都適應不了飛奔的生活。
《無雙》中年輕的郭富城是一個置身于現(xiàn)代世界的迷惘者,他被迫追逐財富的生命歷程雖然有一點點傳奇,卻非常缺乏兩個特殊層面的塑造。一是這個形象一被塑造就沒有了過去的故事,我們只記得他有著“高仿真”的本領,但他的出身和身邊的時代全部隱形了;二是羅生門的結構雖然帶給影片很多信息,卻唯獨沒有“金錢把人變成魔鬼”的信息,作為物質時代一個非常獨特的角度,人物沒有深入下去殊為可惜,這與把周潤發(fā)塑造得十惡不赦的價值完全不同。
把鏡頭對準當代人的心靈,需要的不是雞湯,而是故事緊扣人的命運。我認為電影人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地全方位解讀世界和中國時,不能忘記“人”是唯一的角度,即人的前世今生和怎樣走向歸宿,唯有這個角度才最能解讀一個形象的內心和精神狀態(tài),才是一部電影富有人性刻畫的藝術生命所在。電影人不能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