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倚丹,武學謙,王 瑾
(河北科技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8)
拼布作為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工藝技法傳承至今,已成為具有豐富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的時尚工藝。在近年的時尚生活產品中,拼布技法應用得非常廣泛。國內外時裝舞臺上頻頻出現具有拼布元素的成衣;拼布藝術交流和展覽活動在各地經常舉辦;市場上不時會見到各類拼布生活用品,如坐墊、背包、茶旗等。拼布所呈現的豐富視覺效果、精湛手工技法為時尚產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西方的傳統(tǒng)拼布最早均源自于節(jié)約理念。拼布在歐洲興起于十三到十四世紀,當時歐洲大陸受寒流侵襲,用廢舊布料拼縫成御寒的棉被在英國開始盛行[1];在中國,佛教規(guī)定弟子的服裝應采用化緣或撿來的無用布,清洗后縫制成服裝,即“袈裟”[2]。伴隨物質財富的豐富,拼布更多地展現其裝飾審美功能。為了獲得完美的拼接效果,人們從整塊面料上裁剪需要的小塊面料[2],這樣做反而產生了更多的浪費,與拼布最初的理念背道而馳。本文以此為契入點,探討將拼布的節(jié)約理念運用到服裝設計中的方法和思路,使其既能展現拼布所特有的審美效果,又能夠實現節(jié)約布料的目的,傳承傳統(tǒng)拼布的文化精神。
本文選擇1~3歲的兒童服裝作為拼布設計對象,所采用的童裝拼布面料均來自于學生服裝工藝制作課的下腳料,廢料的二次利用體現了傳統(tǒng)拼布的節(jié)約思想,也符合當今綠色環(huán)保、低碳生活的時代精神。
根據布片間的結合方式不同,傳統(tǒng)拼布技法可分為兩大類:拼縫拼接和貼布拼接。
拼縫拼接是最基礎的拼布形式,具體方法是將要連接的兩塊布塊正面相對,在反面銜接處縫合,然后從正面展開,形成布片的拼接輪廓。拼接完成后,為了加固和裝飾拼接布面,常沿著拼接線輪廓進行壓縫,也可以在拼接布面上絎縫圖案,如圖1,圖2。
圖1 沿輪廓線壓縫拼布
貼布拼接是將裁剪好的布塊按一定的規(guī)律拼接形成圖案后,再與底布縫合。在縫合之前,常在拼布和底布之間加入填充物并在表面壓縫,形成浮雕般的立體效果。也可以將布塊層層套疊拼貼在底布上,使拼布更富層次感,如隋唐時期的堆綾工藝[3],如圖3。
拼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色彩、形狀各異的面料組合搭配后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效果。拼布既可以是淡雅的單一素色拼接,也可以是色彩明快的多種純色拼接,而更多的是繁雜的花色拼接。在傳統(tǒng)拼布的圖案中,既有規(guī)矩、秩序的圖形組合,也有自由、無規(guī)律的隨性拼接;既有樸實無華的沉靜和穩(wěn)重,也有風情萬種的燦爛和艷麗。三角形、矩形、圓形、菱形等基本規(guī)則圖案通過單元重復形成既嚴謹又繚亂的效果;不規(guī)則的幾何形狀通過設計形成趣味盎然的動植物圖案或自然生活場景,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如圖4、圖5。
收集學生平時工藝課下腳布料,主要包括:各種花色的純棉布、滌棉布、歐根紗若干,如圖6。根據1~3歲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選擇適合的面料進行拼布設計,制作兩款男童馬甲和兩款女童裙裝。
圖6 收集的部分下腳布料
本款服裝針對3歲左右男童設計,選擇基本的西服馬甲款式,以傳統(tǒng)百家衣的碎布拼接作為設計理念,將各色小塊布料拼縫在一起形成五彩斑斕、活躍的外觀效果。傳統(tǒng)的民間百家衣是由佛教百衲衣衍生而來,是一種典型的漢族民俗服裝,其涵義是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長就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飯、穿百家衣[4]。于是家人會從鄰居或親戚那里討取零碎布頭,縫制成衣給孩子穿,百家衣具有強烈的祈福內涵。
本款男童馬甲以藍綠色調為主,用下腳料中數量較多的綠色格子布作為主面料,數量較少的藏青和牛仔藍面料做配色,白底圓點、白底菱紋和黑白格子面料做點綴,符合男童灑脫帥氣的性格特點。所用面料均為純棉材質,確保服裝柔軟舒適。
主要制作過程包括:(1)繪制拼布馬甲款式圖,依據童裝號型標準確定馬甲各部位尺寸,繪制馬甲紙樣圖;(2)合理規(guī)劃拼接面料的位置和形狀,制作完成后的拼接效果如圖7(a);(3)將下腳料熨燙平整,按照拼接圖裁剪、拼縫,加縫里布和貼袋,如圖7(b);(4)采用與主料色彩相近的綠線在局部拼接輪廓處采用手縫線跡裝飾,如圖7(c)。此款服裝右胸部位添加了一個綠色格子布貼袋,打破了原有碎布拼接的格局,同時也調整了色彩的比例;綠線的手縫線跡增加了裝飾感,同時使拼布效果更加和諧統(tǒng)一。
本款馬甲針對1~3歲男童,以卡通拼圖為靈感進行設計。拼圖是兒童喜愛的益智游戲之一,簡單而富有趣味的拼圖游戲可以吸引幼童的注意力,引導孩子認識世界、探索自然,進而增長見識、熱愛生活。本款設計在連帽休閑馬甲的后背部分貼布拼接一只卡通小狐貍。選用滌棉材質布塊進行拼接。
主要制作過程包括:(1)設計拼布圖案,根據馬甲后片尺寸確定圖案輪廓的尺寸;(2)根據卡通圖案的造型和特征選擇不同的花色面料,熨燙平整,裁剪后拼接;(3)將拼好的圖案貼縫在后背,加入鋪棉做填料,增強圖案的立體效果;(4)在圖案局部沿拼接線暗縫加固。
圖7 男童馬甲A款
由于拼布部分圖案面積小,從節(jié)約的角度考慮,選用布塊小且數量較少的零碎布料。如紅色僅此一小塊,設計成狐貍的嘴巴;寶藍色布料數量也較少,設計成富有立體感的耳朵;黑色布塊恰好點睛,額頭處利用布料本身所帶的三角幾何圖案增強了立體性和生動感,最終勾勒出一個狡猾而又俏皮的小狐貍形象,如圖8(a、b),整體設計簡潔而合理。
圖8 男童馬甲B款
本款連衣裙針對2~3歲女童設計,運用同一色系、不同圖案的面料進行規(guī)則的正六邊形拼縫拼接。選用下腳料中深淺不一的粉色系純棉面料設計制作,明媚、粉嫩的粉紅色作為主色調,符合女孩甜美可愛的性格特點;正六邊形圖案規(guī)整有序,設計重點在于突出各種花色布料色調的深淺變化,形成田園風格的恬靜和優(yōu)雅。
主要制作過程包括:(1)設計采用吊帶A字裙樣式,腰部打褶,長度達膝下10 cm左右,適合春秋搭配打底衫、打底褲外穿;(2)繪制拼布裙款式圖,確定主要部位尺寸,繪制紙樣圖;(3)規(guī)劃拼接規(guī)律,以正六邊形為基本單元擴展,形成色彩明度的漸變,完成拼接圖,如圖9(a);(4)將布塊熨燙平整,裁成預定的形狀,拼縫面料,裁剪衣片并縫制,上拉鏈,加里布,完成成品,如圖9(b)。拼布連衣裙整身加純棉里布,以保證服裝穿著的舒適性;腰部以下的裙擺采用大六邊形拼接,腰部以上部分采用小六邊形,通過大小布塊的對比增加整體造型的形式感,如圖9(c)。
圖9 女童拼布裙A款
本款裙裝針對1~3歲女童設計,運用韓式拼布工藝制作。韓式拼布是一種具有特殊效果的拼縫技法,通常選用輕薄硬挺的紗質面料,在布片背面拼接處先卷邊再壓縫,由于卷邊具有一定的寬度和厚度,在拼布的布塊之間會形成清晰的拼接輪廓,充滿了裝飾韻味。此款拼布裙的歐根紗面料來自于禮服制作和立裁課下腳料,選擇其中的粉紅色為主面料,淺灰、中灰、白為輔助面料,粉綠色作點綴,突出了女童甜美可愛的氣質。
主要制作過程包括:(1)設計拼布裙款式,上衣為白色荷葉邊領針織T恤,腰部以下設計為花苞裙樣式;(2)繪制款式圖,確定裙子的部位尺寸,完成紙樣圖;(3)根據韓式拼布的特點設計拼接圖,確定每一個拼接布塊的色彩和尺寸大小,形成縱橫交錯、大小交替的效果,如圖10(a);(4)將布塊熨燙平整,裁成預定的形狀,以韓式拼布的方法進行拼接,縫制下裙;(5)與上衣、裙襯在裙腰處縫合,加縫松緊繩,實物如圖10(b)。
圖10 女童拼布裙B款
此款拼布裙設計將針織和歐根紗面料相結合,形成了色彩和肌理對比效果;采用大小不一的橫條、豎條交錯拼接形式,既豐富了裙裝的視覺效果又可充分地利用碎料,如圖10(c)。由于歐根紗質地較硬且透明,不適合接觸皮膚,因此用棉紗作里布,提高服裝的舒適性。
首先,拼布童裝設計擁有更廣闊的發(fā)揮空間。兒童天真活潑、情緒豐富、無拘無束,各色碎布拼接形成的色彩斑斕、形狀多變的圖案,符合其視覺審美需求[5]。針對于他們的拼布服裝設計取材廣泛、形式多樣,從植物花草、卡通動物到各種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幾何形狀無所不包,內容涵蓋豐富,色彩搭配靈活自由。其次,童裝尤其是嬰幼兒服裝外形相比于成人服裝要小很多,從工藝的角度考慮較容易實現小塊下腳料的拼接。在中國古代,兒童穿百衲衣包含著祈求平安健康的含義,因此拼布服裝可以為現代童裝設計增添傳統(tǒng)吉祥寓意。
但是兒童服裝應用拼布設計也有局限性,拼接布塊的背面不可避免地會形成很多接縫,粗糙的表面會對兒童嬌嫩的皮膚產生一定的傷害,因此拼布童裝制作中最好加里布,以提高其穿著舒適性。
4.2.1服裝款式應與拼布效果有機結合
拼布服裝通過布塊花色、形狀、質地組合后,可以形成鮮明而醒目的個性特征,傳遞出特有的情感、氣質和風格。因此拼布服裝的款式設計應當圍繞拼布的整體效果展開,既不能喧賓奪主,又要力求相得益彰。
4.2.2突出拼布服裝的色形設計變化
色彩和形狀的和諧搭配是拼布藝術的核心,而如何通過色形變化來體現拼布服裝的設計思想、個性風格,是拼布服裝創(chuàng)新設計的關鍵。同時,準確把握并運用具有流行色彩特征的布料,使其在拼布服裝中穿插跳躍,可以為拼布服裝增加時尚性和表現力。
4.2.3采用合理的拼布技法烘托服裝效果
拼布的制作不是簡單的面料連接,針線在拼布制作中不僅局限于固定布片,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布料表面的整體形象,產生不同的藝術風格。如本次制作中采用的韓式拼布優(yōu)雅文靜,不規(guī)則碎布拼接五彩斑斕,輪廓手縫工藝具有裝飾感,均在不同程度加強了服裝的整體效果。
4.2.4細致整理下腳布料是拼布設計的基礎
由于每種下腳布料的數量有限,花色和材質也是固定的,這使拼布服裝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設計者在確定拼布服裝設計主題時,應當明確現有下腳料的種類、成分、數量、材料、花色等信息,并了解各種布料適合制作的服裝品種,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各種下腳布料的價值,做到物盡其用。因此,平時及時地歸納整理下腳料非常重要,這也是最終在服裝服飾設計中合理運用下腳料的基礎。
伴隨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和流行趨勢的日新月異,服裝的需求量在不斷增長。大量服裝在生產制作過程中會產生不計其數的下腳料,給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壓力。利用下腳料制作拼布童裝,是對利用廢棄面料進行成衣制作的嘗試和探索,同時應在拼布技法的運用中注意結合兒童心理和審美特征,盡可能使制作的拼布童裝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和市場價值。在當今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拼布服裝在體現其藝術審美價值的基礎上,也更應當體現出其節(jié)約的特色。只有這樣,拼布設計才能擁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更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