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在人類史的記載中,長久以來都是靠文字或實物(建筑物、古董等)檔案來記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場景,直到1822年,法國人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張照片后,才使人類有了能夠更直觀、更真實、更清晰、更讓人身臨其境地記錄和感受歷史的手段——聲像檔案。聲像檔案包括音頻(錄音)檔案、視頻(錄像)檔案和圖片(照片)檔案三大類。本文,筆者將通過幾張珍貴的老昆明照片檔案,講述曾經在昆明市園林建筑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而今卻已銷聲匿跡的“金碧公園”的前世今生。
今天,在云南省昆明市區(qū)正中心有一個家喻戶曉的著名歷史旅游景點——“金馬碧雞坊”,在它旁邊佇立著云南省著名的三甲醫(yī)院——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昆華醫(yī)院),這是一所有著近80年歷史的云南省最早的由中國人自辦的省立醫(yī)院,于1939年4月1日正式開業(yè),現(xiàn)占地75.6畝,醫(yī)院西墻外美麗的玉帶河緩緩流過。
醫(yī)院所在地從前是個公園,它因臨近金馬坊和碧雞坊,故名“金碧公園”。追溯歷史,可抵明朝,這里曾建有明代重臣傅宗龍的故宅。傅宗龍(1591~1641),字仲綸,一字元憲,號括蒼、云中。昆明官渡人。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官至兵部尚書、陜西總督。鎮(zhèn)壓農民起義時,被李自成部隊斬于河南項城。從此故宅人去樓空,周邊曠野寂寥,惟有原先的梅樹郁郁蔥蔥,幽香遠播。玉帶河從旁邊流過,河畔丘陵起伏,民間謂之“蜈蚣嶺”,這里有三宮殿坐落其間,曲徑通幽,景致優(yōu)美,成了市民閑逸游玩之地,時日一長,引起官府注意,于是派工建造亭榭,差役開辟園林,且有專門員工負責培護花木,維護建筑。到了晚清,成了人們常往游憩的去處。
金碧公園西南部玉帶河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此地被正式開辟成公園,因在大南城麗正門外,故稱“南城外公園”或“南關外公園”,后來因為地處當年的商埠區(qū)內,也被人叫做“商埠公園”。宣統(tǒng)二年(1910)。云南勸業(yè)道道尹劉孝祚為發(fā)展實業(yè),于公園后部開設了官督商辦的“云華茶園”,種植樹木,栽培盆花,同時經營公園。
民國初期,公園開始擴建,由賴級三負責,經過此君努力,有了較大發(fā)展,其中亮點是大門口的石牌坊。昆明市內曾有前世留下的石牌坊,公園附近的鹽店街(今崇仁街)就有一座,后因擴街需要,擬議拆除,公園聞訊后,請求政府將它移入而增加景觀。1915年8月,三門石牌坊立在公園正門,正面有石獅,背面為石象,寓意祥瑞。坊額顏體楷書四個大字:“金碧靈囿”。上款“民國四年(1910)十月上浣”(農歷初一至十日稱上浣),下款“劍川趙藩書”?!敖鸨獭倍职抵咐ッ鲌D騰“金馬”“碧雞”;“靈囿”原指周文王苑囿名,語出《詩·大雅·靈臺》“王在靈囿,麀鹿攸伏”。坊額是對公園的美稱,贊譽為仙界苑囿、精粹匯集之所,意取金馬、碧雞神靈護佑滇中。書額人趙藩(1851年-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別號蝯仙,晚年號石禪老人。白族,劍川向湖村人,云南近代著名學者、云南圖書博物館館長、詩人和書法家,門下高足有李根源、蔡鍔、周鐘岳等近代知名人士。
金碧公園石牌坊——金碧靈囿
經過修建,公園舊貌換新顏,成為名副其實的園林公園。1916年2月29日,《共和滇報》刊文《芬芳可人之公園》指出:“南城外公園,建自前清。歷任管理失人,致使公園幾成蔓草荒煙之所。幸賴級三君受任管理之后,切實布置,苦心經營。凡從前巨弊,一掃而空。近日來,花園內茶花、梅花開放,紅自滿園,光輝奪目,界香撲鼻。來者咸嘆賞不置云?!?/p>
上世紀20年代,公園初具規(guī)模,大門朝北,面向今天金碧路,迎門是西式噴水池,池后有假石山,山后有大照壁。繞過照壁,梅園映入眼簾,中央有大花壇,花壇四面各有小亭,分別叫“披風”“延月”“話雨”“望云”。梅園東面是梨園,由此往南,沿公園東墻,依次是花紅園、棗園、菊園、蘋果園和植物園。梅園正南有“商品陳列所”,分別是礦產館和農林館。再往南的廣場中央豎立辛亥先烈楊振鴻銅像,銅像南面有池塘,池中石橋相連兩個小島,島上小亭玲瓏,很是別致。公園樹木蔥蘢,花卉艷麗,池塘假山與樓閣亭榭妥帖安排,錯落有致,是休閑消遣好去處。
1920年2月,云南省長公署決定在園中成立林業(yè)實驗場。同年3月3日,《義聲報》報道:“南城外公園全部,前本由省署實業(yè)司經營,嗣經發(fā)交財政廳管理。現(xiàn)省署為提倡林業(yè)起見,令廳撥還,改辦林業(yè)試驗場。公園名稱仍然存在。唯就園中空閑地點,試種林木。其所收入茶館等租金,即作補助添植花木之費?!?/p>
隨著社會進步,新思想傳入昆明,人們對城市建設、環(huán)境保護的新觀念也開始萌芽,并嘗試進行園藝專業(yè)研究。1923年8月,由市政公所出面,在公園內成立“昆明市園藝研究會”,聘請園藝專家從事研究工作,廣泛收集各種珍稀樹種,采購名木盆景,園內辟出空地建成植物園,設立自然館。
趙鶴清
研究會主持者是趙鶴清(1865-1954),字松泉,別號瘦仙,姚安光祿鎮(zhèn)人。出生官宦,其父官至河南汝南道員,他從小隨父游歷,東渡江浙之島,北游燕趙之都,南攬六朝之風,西采三峽之勝,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他鄉(xiāng)試中舉,因朝廷廢除科舉,被派到八旗高等學堂擔任美術教員。辛亥革命后,趙鶴清回滇,任他郎廳(墨江縣)長官、瀾滄縣縣長、鹽豐縣白鹽井場知事等職。他自幼鐘愛大好河山,成年迷戀上書畫、篆刻、詩詞和園林盆景藝術。在趙鶴清領導下,研究會廣泛團結人才,為昆明園藝工作做出了貢獻。上世紀20年代中期,公園正式定名為“金碧公園”。每天清晨,園有花市,吸引市民前去觀賞與購買,且不定期舉辦花卉園藝展覽,對市民普及園藝及自然科學知識。
國家革鼎,萬象更新,無論官方或民間都逐漸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金碧公園環(huán)境好,場地寬,名聲大,很多社會活動也在此開展。
1913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法國駐滇領事館看重金碧公園這塊“風水寶地”,特意從巴黎高蒙公司租來反映“一戰(zhàn)”的紀錄片、法國風景和社會寫實紀錄片,租借云華茶園場址,舉行招待會,部分余票公開售賣,所得票款捐贈給“滇川黔鄂豫陜湘閩八省靖國聯(lián)軍”紅十字會。另外,還在空地組織馬戲演出,云南督軍署派出軍樂隊,伴奏助興。據(jù)《中華新報》事后報道,本省軍政長官和協(xié)約國旅滇人士都參加了盛會。
1914年6月,省實業(yè)司為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競賽,特意征集全省土特產品及工藝品,展品外運之前,在此開設陳列室舉行預展。展覽結束后,園內有些空閑房屋,省實業(yè)司也順勢遷入園內辦公。1915年,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在美國舊金山市舉辦,時間長達9個半月,總參觀人數(shù)超過1千8百萬,開創(chuàng)世界歷史上博覽會歷時最長、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先河。云南第一次在世界舞臺上公開露面,滇省雖然地處邊疆,交通不便,但展品受到好評,有多項展品獲得金獎,其中滇銅、錫礦產品、工藝品及云南紅茶、普洱茶等開始走向世界。
1915年10月,楊振鴻銅像鑄成并豎立公園。楊振鴻(1874-1909),字秋帆,號思復,昆明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1903年,留學日本并入振武學校學習,1905年,入“同盟會”,次年回國,任云南騰越巡防營管。1907年夏,策劃武裝起義未成,身份暴露,經緬甸逃日本,成立云南獨立協(xié)會。1908年,河口起義,他回國響應,剛抵香港,即知起義失敗,遂轉往緬甸仰光創(chuàng)辦《光華日報》,宣傳革命。同年冬季,回滇發(fā)動起義,因泄密而失敗。1909年1月2日,病逝于保山蒲縹,時年僅35歲。時人謂之“辛亥革命首難先驅者”。
如前所述,早在1910年,公園開設“云華茶園”,也是當時省城最大的戲園,吸引了眾多觀眾,戲園業(yè)務發(fā)展,公園也隨之得到發(fā)展??梢赃@么說:公園是昆明京劇演出發(fā)祥地。特別是上世紀30年代,金碧公園進入全盛時代,成立了“金碧游藝園”,展秀山為經理,段勉之為園務主任,它也成了昆明京劇演出基地,戲園從中獲利,同時促進了京劇事業(yè)發(fā)展。展秀山從上海請來行當齊全、技藝高超的戲班。其中有掛頭牌的青衣黃玉麟,老生茹福麟、普佑安,小生張之煥,老旦廉少云,花旦沈云萍,武生殷匯洲等人,深得市民喜歡。
同時,金碧公園也成為市民綜合性娛樂場所,園內先有放映默片的新明協(xié)電影院,后有光華電影院,時尚新潮的有聲電影讓市民耳目一新;還有空中拉戲,用特制大型胡琴拉奏京戲中的唱段,仿若真人主唱;歌舞廳內,女明星為觀眾表演西洋歌舞。經營模式完全采用上海大世界做法,出售游園套票,凡購買者能在園內任意聽書、溜冰、觀賞魔術雜技,玩耍海派游戲,并允許男女觀眾混雜觀影看戲,這讓保守封閉的昆明人“開了洋葷”,見了世面。隨著人氣興旺,共和春、萬字樓酒家等餐飲名店也相繼開業(yè),一時門庭若市,盛況空前。耍金碧游藝園成為昆明新派男女的時尚追求。
1935年9月24日,省府委員會做出第443次會議決定,把金碧游藝園后部區(qū)域劃撥出來,為日后建筑省立醫(yī)院做準備。1936年5月1日,金碧游藝園租期已滿,公園由市府收回籌建醫(yī)院。
政府首先把關注點集中到新生兒接生問題上。舊時,由于衛(wèi)生條件差,醫(yī)療技術不高,接生嬰兒一直困擾民眾。民間接生婆不懂科學常識,用舊法接生,婦女生產只能憑靠運氣,順產是福星高照,而難產、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和新生兒臍部感染、破傷風死亡者甚多,新生兒死亡率極高,給家庭與社會帶來痛苦和悲哀。1932年,省府主席龍云夫人李培蓮因難產逝世,留下盼望改變滇省落后的醫(yī)療狀況,建省立醫(yī)院的遺言。
為了解決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改變落后現(xiàn)象,提倡新法接生,在云南推廣先進的產科。民國二十五年八月(1936),省教育廳批準成立“云南省立昆華高級護士、助產職業(yè)學校”,校址選在金碧公園內(后遷出搬遷至東寺街西寺巷),首任校長由省衛(wèi)生實驗處處長姚尋源兼任。教學內容包括:清潔消毒、接生、臍帶切扎、假死初生兒復蘇和看護產褥婦等。
1937年2月,金碧公園后半部撥交省衛(wèi)生實驗處籌備動工建設省立昆華醫(yī)院。同年6月下旬,新興舞臺停演,搬遷出園。1939年4月1日,云南省最早的公立醫(yī)院——昆華醫(yī)院成立開業(yè),包括一等病床10張,二等病床30張,三等病床80張的病房和門診部。昆華醫(yī)院的建立不僅完成了當時云南省政府主席龍云夫人李培蓮的遺愿,也體現(xiàn)了省府體恤百姓、關心民生、造福后人的信心和決心。
“金碧公園”自此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開始書寫它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新篇章。
1939年昆華醫(yī)院住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