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閆華
■圖、文/車國濤 四川省成都市青少年宮
黃予 12歲 這幅作品選取了螳螂的局部進行了刻畫,兩個大前腿畫得很有力量,整個畫面色調很協(xié)調,斑駁的背景讓畫面更有趣味性。
張可欣 14歲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觀察不同昆蟲的特征,從而發(fā)現(xiàn)生物世界豐富多彩的一面。認識昆蟲的身體結構和特點,提高觀察能力,運用素描技法和色彩相結合,讓學生了解素描不只是單一的繪畫形式,還可以加入色彩。激發(fā)學生對素描繪畫的熱情。
1.欣賞觀察昆蟲,了解不同昆蟲的特征。
2.運用素描的技法和色彩色調相結合,讓學生掌握水粉素描結合的技法。
3.通過技法的綜合運用,使學生打開思維,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
觀察、欣賞、感知自然界中昆蟲的行色之美,引發(fā)熱愛自然之情和環(huán)保意識,畫面綜合技法的結合運用,素描水粉技法的靈活性相結合及相融性的實踐。
教學難點:
如何畫出昆蟲的特點,巧妙利用畫面的肌理效果,色彩、素描、肌理完美的結合。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自然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昆蟲,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有了昆蟲的存在便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和美麗的色彩。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就能看到許多可愛的小昆蟲,蝸牛、螞蟻在草叢中爬行,蜻蜓扇動著翅膀在綠草間飛行,蜜蜂唱著嗡嗡的歌在花叢中舞動。
二、創(chuàng)作過程:
1.選擇要畫的昆蟲在畫面中的位置,確定昆蟲的比例關系。
2.用鉛筆進行局部刻畫,注意昆蟲各部位之間的關系,以及腿和身子的比例關系。
3.進行葉子和草的刻畫,刻畫的過程中要注意和昆蟲的比例關系。
4.用水粉給花和葉子上色,要時刻注意形狀,拉開花和葉子與昆蟲的距離。
5.用水粉對背景進行大面積上色,烘托整個畫面的氣氛。
教學總結:
本課學生能夠從素描的線面關系上把握昆蟲的形態(tài),合理安排畫面的布局,注意頭胸腹三個部分的主次關系,形象刻畫精微而不失生動,畫面肌理自然,色調和諧。
車國濤老師輔導的學生作品
鐘謹薇 12歲 這幅作品用了藍綠色調處理背景,水分的把握讓顏料流淌后留下了顆粒狀,自然的沖刷讓畫面有一種雨天的感覺。
鄭蓓恩 12歲 蒼蠅毛茸茸的身體刻畫得比較好,腿部的絨毛都進行了刻畫,作者觀察得很仔細,畫面利用了冷暖色的對比,整個畫面呈現(xiàn)一種透亮的氛圍,蒼蠅好似準備向遠處飛去。
馮馨儀 12歲整幅作品用了暖色調,雜草大膽的處理方法,說明作者把控色彩與水的能力很強,雜草流淌得恰到好處。
余思婕 13歲這幅作品作者對蜻蜓刻畫嚴謹,很好地把握了昆蟲的形狀,樹枝和樹葉進行了一些虛實處理,使整個畫面主次分明。
劉夏萌 13歲這幅作品蜻蜓刻畫得很細致,尤其兩個大眼睛刻畫得很透亮,背景流淌的色彩和近乎透明的翅膀和背景很好地融合又不失動感。
吳奕萱 11歲
閆華老師點評:
這是一節(jié)探索素描淡彩與肌理制作相結合的綜合繪畫課,為素描教學增加了一抹新綠,畫面利用了素描的黑白灰關系和色彩的視覺感,呈現(xiàn)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用線和面的虛實處理昆蟲的形體感,再施以色彩的變化,讓畫面變得生動而自然,加之利用了水與色的流動性在畫面中形成的水痕和肌理,讓畫面更富有趣味性和藝術表現(xiàn)性,不失為素描教學做了很好的探索。
吳昕怡 13歲這幅作品把小蜜蜂忙碌的身影刻畫得很細致,說明作者繪畫能力很強,能夠很好地把控畫面,黃色的花處理得很豐富,讓整個畫面顯得生機盎然。
陳輝 13歲背景和蜻蜓的形體呈現(xiàn)了一種不完整構圖,體現(xiàn)了作者的視覺重點放在了頭、身體、腿的上面,大膽的色彩對比,讓畫面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