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紙 月
圖/李 鵬
銀幕上,一個膽小怕事、身體單薄、營養(yǎng)不良的可憐人正邁著鴨子步走路,頭上戴著一頂皺巴巴的圓形禮帽,足登特大號皮鞋,手里還拿著一根不同凡響的手杖。
這樣一個看似落魄的流浪漢,卻從未向折磨他的人屈服,拒絕接受失敗。即使在希望、夢想和憧憬被微不足道的瑣事化為烏有時,他也只是聳一聳肩,轉(zhuǎn)身而去。他力排眾議,堅信這個悲劇形象比舞臺上的任何角色都更能激起觀眾的歡笑,因為歡樂總和淚水相伴,淚水時時和歡樂相依。他就是當(dāng)之無愧的喜劇大師——卓別林。
◎卓別林經(jīng)典銀幕形象
這個流浪漢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可能與卓別林童年的苦難經(jīng)歷有關(guān)系吧!1889年,卓別林出生于英國,1歲的時候,他的父母便離異了。母親帶著卓別林和他的哥哥,靠在小劇場表演艱難度日。有一天,年僅5歲的小卓別林在后臺看母親演出,沒想到她突然失聲。救場如救火,小卓別林懂事地要求上臺,替母親把歌唱完。他演唱的是當(dāng)時的流行歌曲《杰克·瓊斯》。
卓別林人生中的第一次登臺,就是在臺下觀眾的哄笑聲中結(jié)束的。
從那以后,母親身體每況愈下,甚至到了需要進精神病院的地步。小卓別林和哥哥歷經(jīng)了許久的饑餓和貧寒,繼而被送往貧民院。
◎《尋子遇仙記》劇照
好在上天沒有拋棄他們,卓別林的哥哥被送到艦船上接受水手訓(xùn)練,后來成了一名郵輪的乘務(wù)員。而10歲的小卓別林依靠父親的幫助,進入了一家少年劇團跑龍?zhí)?,比如出演舞臺劇《灰姑娘》里的一只貓。別小看這只貓,這是卓別林第一次在舞臺上進行引人發(fā)笑的喜劇表演。
可好景不長,1901年,他的父親因酗酒去世,小卓別林也離開了少年劇團,開始了長達兩年的“童工”生活。他當(dāng)過報童、賣花童、理發(fā)店小工、醫(yī)生助理,曾在一個玻璃廠和一家印刷廠里工作,還在一家私人企業(yè)中制作過玩具船……
思來想去,卓別林發(fā)現(xiàn)自己更喜歡在舞臺上表演的狀態(tài),14歲的他鼓起勇氣毛遂自薦,幸運地獲得了一個小角色。從此,他認真地對待每一個角色和每一次演出,終于被當(dāng)時著名的啞劇團卡爾諾劇團看中,外表看起來害羞、安靜的卓別林正式成為卡爾諾劇團的一員。
《戴面具的鳥》和《足球隊與大膽的吉米》是以模仿為主的嬉鬧啞劇,也是當(dāng)時卡爾諾劇團的主打劇目。卓別林不但上了主角名單,還收獲了意外驚喜——去美國巡演。
◎卓別林在“圈中”
小小的巡演劇場已經(jīng)無法滿足卓別林的表演欲望。1913年,美國吉斯通電影公司看中了卓別林,使他正式進入電影界。
作為簽約演員,卓別林要服從制片人兼導(dǎo)演塞內(nèi)特的安排。但實際上,塞內(nèi)特也是剛告別舞臺劇,轉(zhuǎn)行來到電影界,他拍的喜劇電影題材很狹窄,不是讓演員互相追跑打斗,就是往臉上砸蛋糕。而這種“簡單粗暴”的風(fēng)格被卓別林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意顛覆了。
1914年,《威尼斯小孩賽車記》上映,這是卓別林與塞內(nèi)特合作的第三部電影,也是“流浪漢”第一次登上大銀幕。
不知為什么,塞內(nèi)特并不看好“流浪漢”,認為那僅能顯示卓別林嘩眾取寵的“舞臺劇氣質(zhì)”,也許他覺得砸人一臉蛋糕才更有趣吧。但觀眾反應(yīng)和電影票房證明了卓別林舊衣改造的成功——這部無聲喜劇片,特別是片中的“流浪漢”形象,讓卓別林在美國好萊塢一炮而紅。
◎卓別林和梅蘭芳握手的經(jīng)典瞬間
◎失聰?shù)暮悺P勒與卓別林的特殊“交談”
◎卓別林和愛因斯坦的珍貴合影
小卓別林依靠自己的努力,一點一滴地取得進步,他不僅是個演員,還是導(dǎo)演和編劇。在好萊塢成名之后,多家電影公司都想高薪聘請卓別林,但他快樂不起來,因為在別人的電影公司工作,只會束縛自己的手腳。最終,他做出了影響未來一生的決定: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
選擇獨立創(chuàng)業(yè)的卓別林想要成功,必須拿出非凡的電影作品。好在他有足夠的才華,先后推出的《從軍記》《光明面》《尋子遇仙記》《有閑階級》等影片,既叫好又叫座。卓別林終于過上了小時候夢寐以求的好日子。
而真正能代表卓別林藝術(shù)才華的《淘金記》創(chuàng)作于1925年,之后的許多部傳世名作中,卓別林貼著小胡子,穿著不合身的大西服,戴著破禮帽,拄著小手杖的形象,在電影從無聲向有聲變革的年代,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