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元
陳豨之亂,劉邦親征,領軍進入邯鄲,羽檄征召各諸侯國王,領兵前來會合平叛。當時,梁王彭越生病不能出征,由部將衛(wèi)朐等領兵前往。劉邦非常不滿,派遣使者攜書嚴厲譴責彭越。
更令彭越不安的是,與擁戴劉邦即皇帝位的七位異姓諸侯王中,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韓信、趙王張敖,一個個都已經被告反廢黜,換了劉姓的新主。類似的厄運,正在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幾乎無法擺脫。
彭越非??只?,召集親近臣下們商量。他悲觀無奈,準備帶病前往邯鄲,當面謝罪,以真情誠意求得劉邦的諒解。部將扈輒勸諫說:“君王開始不去,如今被譴責而前往,一去必定被逮捕治罪。為梁國和君王的前途計,不如趁亂發(fā)兵反漢,與陳豨呼應,或許可以求得一線生機。”彭越沒有聽從扈輒的勸諫,也打消了親自前往邯鄲,面見劉邦謝罪的念頭,繼續(xù)稱病不出,心中益發(fā)不安。
漢軍平定陳豨之亂的戰(zhàn)事,進展順利。高帝十一年正月,劉邦統(tǒng)領的東路漢軍,與周勃、柴武統(tǒng)領的西路漢軍攻入代郡,參合一戰(zhàn),叛軍大敗,韓王信被殺,陳豨等人逃竄。劉邦留下樊噲和周勃繼續(xù)領軍掃除殘敵,班師回到洛陽。
在洛陽,劉邦接到密告,說是彭越與扈輒合謀造反。
劉邦怨恨彭越不領兵前來助戰(zhàn),懷疑他另有所謀,得到密告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梁國都城定陶,攜令秘密逮捕彭越。彭越完全沒有察覺,被逮捕押送到洛陽。經過審訊,定罪為“反形已具”,意思是說,雖然沒有謀反的行動,卻已經具備了謀反的形態(tài)。案卷送到劉邦手上,劉邦下令廢黜梁王彭越,念及舊功,赦免為庶人,流放到蜀郡青衣道(今四川寶興縣)。
監(jiān)車押送彭越西去,走到鄭縣(今陜西華縣)時,遇見從長安前往洛陽的呂后一行。彭越見到呂后,哭泣淚下,自言無辜無罪,不愿到遙遠陰濕的蜀中生活,他懇求呂后見劉邦說情,讓自己和家人回到故鄉(xiāng)昌邑度過余生足矣。呂后自有想法,她答應了彭越的請求,帶著彭越一起回到洛陽。到了洛陽,呂后面見劉邦說明事情后,建議道:“彭越,是壯士梟雄。如今流放他到蜀郡,是自己留下禍患,不如趁此誅殺為好。臣妾已經將他帶回來了。”
劉邦同意了。于是,呂后命令自己的親信舍人,上書告發(fā)彭越再次謀反,交有司審訊。審訊的結果,再次謀反罪成立,廷尉奏請夷滅彭越三族。劉邦同意了,下令立即執(zhí)行,時在高帝十一年三月。
彭越的不幸遭遇和劉邦的嚴酷命令,引動一位豪俠人物前來抗命祭奠。這位留名千古的英雄,就是欒布。彭越出事時,欒布正出使齊國。出使結束后,得到彭越被秘密逮捕,送往洛陽的消息。他馬不停蹄前往洛陽,見到的是彭越被梟首城頭的慘景。他放聲痛哭,跪伏于彭越頭下,將奉命出使的結果一一上奏,宛若彭越在時一樣。奏事完畢,欒布取出準備好的祭祀用品,哭靈祭祀。
欒布的行動,觸犯了詔令。有司當即逮捕了欒布,報告了劉邦。劉邦大怒,備下大鍋柴火,下令將欒布帶上來,劈頭就是一通痛罵:“你這王八小子,要與彭越一起謀反?老子下令不準收尸哭靈,你偏偏要來號哭祭祀,明目張膽地謀反。馬上給老子煮了!”被提解赴刑的欒布,回過頭對劉邦說:“希望說一句話再死?!?/p>
劉邦道:“有什么話?”
欒布說:“當初,陛下敗走彭城,困于滎陽、成皋之間,項王之所以不能乘勝一路西進,完全是因為彭王,彭王往來游擊于項王身后,在梁國地區(qū)為漢攻擾楚國。當時,彭王一回頭,與楚聯合則漢敗,與漢聯合則楚破。更何況陳下、垓下會戰(zhàn)時,若沒有彭王的參戰(zhàn),怕就沒有項王的滅亡?!?/p>
見劉邦聽著,欒布繼續(xù)說道:“天下已定,彭王領取剖符,接受封王,一心一意守成,指望代代相傳。而如今眼下,陛下緊急征兵于梁,彭王因病不能出征,就被懷疑謀反。找不到謀反的證據,就苛求尋事予以誅滅。臣下驚恐不安,擔心功臣們從此人人自危,天下惴惴不安。現在彭王已經死去,臣也生不如死,請赴湯就刑?!?/p>
據說,劉邦聽了欒布這一番辯白后,下令釋放,任命他為漢之都尉。這位豪俠欒布,在歷史上留下一句有名的話:“窮困的時候不能忍受屈辱,算不得好漢;富貴時不能隨心快意,算不得賢人。”據說,他發(fā)達后的為人行事,都以此為準則。承受過的恩德,必定厚重回饋,遭遇過的仇怨,必定設法報復。真真是愛憎分明,公私不分,不愧為名重于游俠社會的梟雄。
彭越與韓信、英布并列,號為滅楚三雄。三位英雄,為劉邦戰(zhàn)勝項羽立下了最大的軍功,三位英雄,也都因為謀反而被誅殺滅族。在三位英雄的謀反案中,英布被迫起兵造反,真刀真槍,響當當在明處,毫無懸念;韓信以孤獨軟禁之身,由蕭何引誘進入宮中,被呂后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于鐘室,實在是一樁詭秘的疑案,留待將來組建歷史法庭,重新審理;至于彭越謀反,所謂“反形已具”,本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獄吏舞文,被呂后算計,指使其舍人再告謀反,更是預謀的誣告。
兩千年后,我重讀歷史,想要對彭越其人其事蓋棺論定。滅楚三雄中,彭越與劉邦最為相近。二人都出身于社會下層,沒有什么光榮的家世可以憑借,都依靠個人的能力打拼出世,乘著秦末之亂的風云際會,建功立業(yè),稱王稱帝。漢帝國建立以后,在漢朝政權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轉化過程中,彭越無端地成了犧牲品。
不過,避開這些制度結構的生成矛盾,拋開這些成王敗寇的功過恩怨,彭越的一生,在中國軍事上另有值得書寫的意義??v觀彭越在楚漢相爭中的戰(zhàn)例,不以攻城略地,會戰(zhàn)決勝為目的,而是以荒野巨澤為根據地,機動靈活出擊,避強擊弱奇襲,將楚國的后方攪擾得天翻地覆。一旦強敵來擊,他避戰(zhàn)撤退,待到強敵離去,他又主動出擊。項羽之所以不能乘勝西進,強行攻入關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斷受到彭越在身后的威脅,不得不多次引兵東去。
毛澤東總結游擊戰(zhàn)爭的特點,有十六字訣之說:“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笨胺Q軍事理論的經典。以此考察中國歷史,彭越其人,正是游擊戰(zhàn)的第一人,誠如軍事史家陳梧桐所言,彭越在敵后開展卓有成效的游擊戰(zhàn)爭,是中國軍事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
誠然信哉,游擊將軍彭越,彪炳史冊!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