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延
弘一法師留下的墨跡很多。本文將這些墨跡分為三類:一類是信札,一類是寫經(jīng),還有是像對聯(lián)、條幅之類的書法作品,命名為寫件。
信札與寫件在書寫目的與書寫狀態(tài)上是有不小差異的。信札主要是為了交流。在書寫信札時書寫者會明確意識到所書內(nèi)容具有私密性,能夠見到信札的人數(shù)是有限的,因此他的心態(tài)相對會比較放松。有些信他直接注明閱畢焚毀,比如他致劉質(zhì)平的信①:“此函閱后焚去?!保▓D1)
當(dāng)然,寫信札時也會有炫耀一下自己書法的情況,比如弘一法師路過溫州萬歲里巷的葉震昌小客棧時,讀到“震川、昌谷”門聯(lián),贊嘆不已,認為不僅文辭工整,而且書法亦復(fù)嫻雅,神似褚遂良書《陰符經(jīng)》。獲知作者后,弘一法師寄上佛經(jīng)四部,附上一封信表示共勉。這封信現(xiàn)藏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②(圖2)。此信筆筆到位,小心翼翼,就是一幅小幅的寫件。可見弘一法師在書寫此信時是有點精心創(chuàng)作的意味的。即使這封信寫得很精心,但是信件的最后“震川文派朋樽盛,昌谷詩題旅壁多”兩行墨跡,字比正文小,卻不及正文書法雍容、精彩、嚴謹。可以這樣解釋:一是,這畢竟是封信,弘一法師并沒有把它當(dāng)作寫件精心創(chuàng)作,故而有最后的疏忽。二是,以手頭的筆墨寫正文這樣大小的字正好得心應(yīng)手,但是稍小的字形就不一定把握得住。還有,在書寫信札時書寫者的大部分精力會投入到文字內(nèi)容的遣詞造句上,小部分精力集中到書法藝術(shù)上。這種精力的分配與遣詞造句的難易程度、與時間的充裕與否、與書寫時的精神狀態(tài)相關(guān)。由于個人書法技巧能力的不同,同等的精力所發(fā)揮的效果也不同,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書寫者的技法嫻熟性與修為。比如1935年以后,幾乎每一封弘一法師的信札都做到從頭至尾每個字筆法統(tǒng)一、結(jié)體統(tǒng)一。這既要有嫻熟的技法,又要有很深的人性修為才能達到。這是弘一法師之前做不到的。還有,信札的署款往往只署月日,很少署上年號的,因為它只是對這些天的事負責(zé),而寫件如果要署時間,一般多署年號。
圖1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2 弘一法師致劉肅平信
圖3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4 弘一法師 十步百年八言聯(lián)
寫件是為供人欣賞而書寫的。作品的尺寸與字形相對會比較大。作者會以自己的最高水平要求自己的作品,如果達不到這個水準,或者重新再寫,或者會感到惶恐內(nèi)疚。比如弘一法師在致劉質(zhì)平的信③(圖3)中道:“此次為新華同學(xué)諸君書寫字幅,本為往生西方臨別之紀念。深愧精力不足,未能滿足諸君之愿,但亦可稍留紀念。字之工拙、大小、多少,可以不計也。余因未能滿足諸君之愿,甚為抱歉。此意乞向新華諸君言之,請多多原諒為禱。書法佳者,不必紙大而字多。故小幅之字,或較大幅為佳。因年老多病,精力不足,寫大幅時,常敷衍了事也。”作者的絕大部分精力會集中于作品形式、用筆技巧的豐富性,包括書寫工具的選擇。弘一法師曾經(jīng)感嘆道:“為寫對而寫對,對字常難寫好:有興時而寫對,那作者的精神、藝術(shù)、品格,自會流露在字里行間。此次寫對,不知為何,愈寫愈有興趣,想是與這批對聯(lián)有緣,故有如此情境。從來藝術(shù)家有名的作品,每于興趣橫溢時,在無意中作成。凡文詞、詩歌、字畫、樂曲、劇本,都是如此?!雹?/p>
信札屬于日常書寫,寫件屬于精心書寫。一般來說信札比較粗糙,寫件比較精致。但是“書無意于佳乃佳”⑤,如果一個人具備了嫻熟的書法技法,在不經(jīng)意的狀態(tài)下反而能夠?qū)懗鼍?。如果?zhí)著于書寫,反而掣肘。比如米芾《中秋詩帖》,一首詩寫了兩次,夾縫一行小字云:“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彼栽趯懶旁龝r,由于不計工拙,易得佳品。李日華《六研齋筆記》錄梁子寅跋《趙榮祿與管公節(jié)干月窗判簿二札子》云:“李西臺書名重一時,而東坡乃謂‘雖可愛,終可鄙,雖可鄙,終不可棄’。予嘗妄意借為子昂方寸大字之評,聞?wù)邞秩?,固難為淺見寡聞?wù)叩酪?。至其尺牘揮灑,奕奕有晉人一種風(fēng)氣,亦不可掩,豈易及哉?!雹抟在w孟頫的書法造詣,無論是信札還是寫件都是精彩絕倫的,而信札更具有揮灑奕奕的晉人風(fēng)氣。
無論是多么偉大的書法家,他總是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初學(xué)書法,信札、寫件均無可觀之處。有一定書法水平時,尚不能游刃有余,故于信札無法周全,亦不足觀。到較高的書法水平時才能使信札與寫件的用筆統(tǒng)一起來。
在信札與寫件之間,信札能夠保留更多的書寫者本色。華人德《尺牘書法》云:“后世書家文人尺牘往還,雖不像六朝江左那么經(jīng)心刻意書寫,而主要目的在于通問表述,故于各種手跡中更是平率自然,往往可睹書家真面……數(shù)年前于紹興蘭亭觀徐生翁遺作展覽,其末有書札一通,流暢便捷,古雅老蒼,與其常見之生辣遲澀、稚拙歪斜的書風(fēng)大不類。二者何種為本色,我寧可信其書札。”⑦同樣的,在信札書法中更加容易揣摩書寫者技法把握的嫻熟程度以及技法、風(fēng)格的追求。
非常幸運,現(xiàn)在還保存很多弘一法師的墨跡。其中有200余封書信墨跡,從最早的他17歲1896年致徐耀庭的信到他1942年63歲圓寂時的信,構(gòu)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日常書寫標本。同時弘一法師也保留有各個時期的寫件作品,構(gòu)成比較完整的精心書寫標本。通過對同時期的信札與寫件的比較研究,我們將會有很多收獲。
1899年9月25日上?!吨型馊請蟆房d弘一法師書法篆刻潤例,稱“李漱筒,當(dāng)湖名士也。年十三,輒以書法篆刻名于鄉(xiāng)。書則四體兼擅:篆法完白,隸法見山,行法蘇、黃,楷法隋、魏”⑧。潤例清楚表明了弘一法師早年的取法對象。完白為鄧石如,見山即晚清隸書名家楊峴。
至少在1904年,弘一法師已經(jīng)臨摹過魏碑,可能是《張猛龍碑》,現(xiàn)存一幅法師書于1904年的魏碑體楷書對聯(lián)⑨。從這幅對聯(lián)來看,筆畫都做得很到位,字形結(jié)構(gòu)隱約可見《張猛龍碑》的影子,還不是地道的《張猛龍碑》(圖4)。
現(xiàn)存弘一法師出家前的書信,可以將它分為兩期:一是1896至1899這些致徐耀庭的信,可以稱為少年期;一是1906至1918年期間的信,可以稱為青年期。
致徐耀庭的信有19封之多,從字形看結(jié)體開闔有致,甚像楊峴的行書。從這封信的書法也流露出弘一法師的不足之處。線條修長而無力,就像蘇東坡譏笑黃庭堅的“死蛇掛樹”,可見他還不能在日常書寫中對毛筆進行適當(dāng)?shù)目刂?,只能隨筆游走。
1899年的致徐耀庭的信⑩,除了個別筆畫還有一絲舊影外,可以說是一改舊觀。對照1896年的,從用筆上看,它明顯扎實了;從字形看,由之前的豎勢轉(zhuǎn)向橫勢。從致徐耀庭的信可以看出,少年時期的弘一法師是一位模仿能力很強的學(xué)子。他的《臨古法書》中所臨摹的碑帖幾乎可以亂真。他1915年贈允升五言聯(lián)?,是臨《始平公造像》,宛如投影。但是藝術(shù)終究要自立風(fēng)格,“隨人作計終后人”,這是弘一法師非常明白的道理。他在致馬冬涵信中說:“朽人寫字時,皆依西洋畫圖案之原則,竭力配置調(diào)和全紙面之形狀。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畫、筆法、筆力、結(jié)構(gòu)、神韻,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屏除,決不用心揣摩。”?(圖5)這只是他事后的一種用言語表述的總結(jié),實際的書寫軌跡更是豐富多彩。
青年期的弘一法師對書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日常書寫中也表現(xiàn)得更精彩了。弘一法師一封致楊白民?(圖6)的信,風(fēng)格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變化,添加了魏碑的感覺。這封信的書法特點是筆畫不像原來那樣顯得伸長,而是短促,筆畫粗細差距拉大。細看來應(yīng)該是強化了提按。尤其是點,直接壓下去,又馬上在原地提起,挑出。整幅字顯得點多線少,其效果是黑白墨色的節(jié)奏感增強了。大多數(shù)的字形的重心偏上,左低右高,橫畫與水平線的夾角達23度左右,字的軸線隨著橫畫也偏向右側(cè)。還有,這幅字已經(jīng)蘊含著弘一法師此后的書法風(fēng)格。如:字結(jié)構(gòu)上下拉得特別長,由首行的“白、奉”、末行的“陽”等字可見;筆畫與筆畫之間出乎意料地拉開,由第四行的“旋”字可見;凝練的線條,有第三行的“渠”、第四行的“周”字可見。另一封致楊白民信比上封信還要老練,對用筆的控制越加到位了。筆毫鋪開了,幾乎所有的筆畫都能按得下去,壓下來后不是急匆匆地原地提起,而是邊走邊提,所以筆畫的外輪廓比較平和、光滑。字結(jié)構(gòu)?趨向長橢圓形??梢钥闯鏊菍⑽罕墓P法盡量融入自己的日常書寫,或者是將精心書寫中的魏碑用筆改造為日常書寫。這封信筆筆有起止,字跡安詳,是屬于將精心書寫中的魏碑用筆改造為日常書寫之類。
這時期弘一法師在書寫信札時盡量將魏碑的筆法融入自己的日常書寫中。在書寫時由于技法的熟練程度與書寫情境的不同,表現(xiàn)效果也是參差不齊的。
1917年致劉質(zhì)平的一封信是值得一提的。這是一封珍告劉質(zhì)平的信,他在信中“附錄格言數(shù)則呈閱”。在鼓勵劉質(zhì)平“君之志氣甚佳,將來必可為吾國人吐一口氣”后,馬上接著說:“但現(xiàn)在宜注意者如下:(一)宜重衛(wèi)生,俾免中途輟學(xué)……”(圖7)。這些字弘一法師不僅在旁邊加上小圓圈,字也寫得厚重端莊,與上述1907年致楊白民信的風(fēng)格相當(dāng)接近,而且多了一分溫文爾雅。而省略號中的文字及信札的后半部文字則屬于隨意書寫的行書。與書信比較,會發(fā)現(xiàn)“格言數(shù)則”確實是屬于精心書寫。因為即使信中在旁邊加上小圓圈的文字是相當(dāng)用心書寫了,但是它的結(jié)構(gòu)仍然是十分自然的,線條的外輪廓是柔和的,字結(jié)構(gòu)趨向長橢圓形,它還是日常書寫。而“格言數(shù)則”的文字就顯得夸張,中宮收緊,筆畫向四周張揚,線條盡可能做得完美,棱角分明。題款曰:“質(zhì)平書來屬書格言,謹舉余近日所最愛誦者數(shù)則,書以報之,愿與質(zhì)平共奮勉也。丁巳初秋,李嬰時在杭州?!保▓D8)由此可見這“格言數(shù)則”確實是屬于精心書寫。但是如果用稍微嚴格一點的眼光看,又馬上發(fā)現(xiàn)它與一件書法作品相去較遠。一、九則格言的書法風(fēng)格不統(tǒng)一;二、線條質(zhì)量良莠不齊,許多筆畫運筆不到位。這只能說明對這件作品弘一法師不能掌控自如。原因可能是當(dāng)時的書寫工具或狀態(tài)不理想。更重要的可能是創(chuàng)作用心程度不夠,當(dāng)他感到不順手的時候,不是停下來調(diào)整狀態(tài),而是任筆為體,不加阻攔。每一則格言開頭幾個字都比較好,會擺一下姿勢,到了末尾就幾乎是隨意書寫了,比如“謙退第一”這條格言的最后“心法”二字。
圖5 弘一法師致馬冬涵信
圖6 弘一法師致楊白民信
圖7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8 弘一法師贈劉質(zhì)平書
是不是這個時期的弘一法師就沒有辦法創(chuàng)作出一幅首尾統(tǒng)一的書法作品呢?不是。甲寅(1914)秋七月弘一法師《題許幻園夫人宋夢仙遺畫》?將近三百字,間以小字,從頭至尾,筆畫及字形結(jié)構(gòu)都非常統(tǒng)一,毫不懈怠。同年,弘一法師還曾精心書寫《王粲登樓賦》?三百五十余字,頭尾如一,如同活字印刷。由此我們看到不同層次的日常書寫與不同層次的精心書寫。也可以從中體會到青年時代的弘一法師的精心書寫作品是帶有制作成分的,它還不是一種書寫,而從“格言數(shù)則”的良莠不齊中既看到了弘一法師的不足,也看到了他對書寫性的追求。
經(jīng)過一系列思想波動后,1918年正月十五日弘一法師受三皈依,于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圣誕日,剃發(fā)出家。八月底在靈隱山云林寺受戒?,受戒以后,就住在虎跑寺?。
這時期有兩封信值得注意:一是1918年6月18日致夏丏尊“賜箋敬悉。居士戒除葷酒,至善至善”(圖9),還有一封是1918年致葉為銘“不慧已于十三日卯刻依了悟大師剃度”(圖10)。這封信從語氣來看應(yīng)該是作于1918年七八月。兩信約隔一個多月。兩信的字形極為相似。取橫勢,偏扁。橫畫一改原來的極力向右上方傾斜的狀態(tài),而變?yōu)楸M量的水平狀態(tài),盡管還有一些舊習(xí)慣的殘余。筆畫與筆畫之間,弘一法師是想盡可能地做到意連而筆斷。意連是做到了,但是筆斷卻還做得不夠(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看仍然是意連得不夠,這點在下文進行闡述)。所以不時地出現(xiàn)草書、行書的寫法,不時地出現(xiàn)連筆。并不是說連筆不好,只是從信的整體狀態(tài)來看,他顯然是想要類似楷書的效果。
這種字形在書信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但是在之前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1918年春節(jié),弘一法師致道尹王仁安的新年賀卡?就是這種字體。還有1918年7月14日即弘一法師剃度的第二天,夏丏尊來探望,他寫了《楞嚴經(jīng)偈頁》?(圖11)贈夏丏尊。還有1918年9月夏丏尊喪父,弘一法師為書《地藏經(jīng)偈軸》?(圖12)。這兩件贈夏丏尊的作品顯然屬于精心書寫。它與那兩件書信相比相差無幾,只是在筆畫上稍微精到一點,更有章法。還有,在1919年中伏,夏丏尊來探望,弘一法師“檢手書楞嚴數(shù)則貽之”?(圖13)。從“檢”字可以看出這張“楞嚴數(shù)則”是弘一法師平時的寫經(jīng)。是一張印有烏絲欄的紙,縱25.5厘米,橫42厘米。寫得端端正正,而且每欄寫18個字,雖無橫格,卻甚是整齊。字形與上述作品同類,橫勢,偏扁,橫畫水平,只是比它們運筆果敢勁利,更加精到,更加楷書化。與這幅寫經(jīng)類似的,還有1919年秋的兩幅,一幅題為“蕅益老人四無量心銘,己未初秋演音敬錄”?,一幅題為“蕅益老人止觀十二事箴,己未初秋演音敬錄”?。
圖9 弘一法師致夏丏尊信
圖10 弘一法師致葉為銘信
圖11 弘一法師書《楞嚴經(jīng)》
圖12 弘一法師書《地藏經(jīng)》
圖13 弘一法師書《楞嚴經(jīng)》
圖14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通過以上舉例與分析,我們可以確定弘一法師在出家的時候,已經(jīng)對書寫態(tài)度與書寫風(fēng)格有所思考。當(dāng)然,這還是觀念先行的,用筆功夫還跟不上觀念。他的觀念是什么呢?是安詳與恭敬,而要獲得它們,在字體上就要選擇楷書。
與當(dāng)時的士子一樣,弘一法師幼年時也是先學(xué)白摺小楷,在弘一法師親手修改過的胡宅梵《記弘一大師之童年》中記道:“師于閑居時,必習(xí)白摺小楷,摹劉世安所臨文徵明《心經(jīng)》甚久?!?劉世安所臨文徵明《心經(jīng)》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了,但是文徵明的小楷我們可以看到。文徵明的小楷呈扁形,中宮不收,意象開闊。因此弘一法師這一時期的這些作品扁形、橫畫水平、中宮不收。一般情況下,結(jié)體與用筆是相輔相承的,如果一方面變得過快,另一方面就會有所缺陷。弘一法師本已習(xí)慣了魏碑的筆法、魏碑的結(jié)體,忽然要作文徵明小楷的結(jié)構(gòu),因此在一定時間內(nèi)于用筆上就只能容忍缺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者自然會進行微調(diào),使之和諧。如1919年贈夏丏尊的“檢手書楞嚴數(shù)則”完善了筆畫,堅持了一些魏碑的筆法,在結(jié)體上則稍稍回歸了一些魏碑的感覺,比如右肩的方折。
當(dāng)然,這時候的弘一法師剛剛出家,雖然對自身的書寫有了目標與規(guī)劃,但還需要時間去修持。因此,也會出現(xiàn)“匆匆不暇草書”的情況。比如,1918年底,弘一法師給楊白民致信云:“近來日課甚忙,每日禮佛、念佛、拜經(jīng)、閱經(jīng)、誦經(jīng)、誦呪等,綜計余暇,每日不足一小時。出家人生死事大,未敢放逸安居也?!毙艑懙梅浅A什荩瑢儆陔S意的日常書寫。
弘一法師出家后的這種書風(fēng)轉(zhuǎn)變,學(xué)者們往往將之歸因于印光法師的勸導(dǎo)。由以上情況來看,顯然是言過其實的。因為此時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還沒有接觸。
圖15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16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17 弘一法師致夏丏尊信
圖18 弘一法師致楊白民信
圖19 弘一法師致夏丏尊信
圖20 弘一法師致楊白民信
圖21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永寧是溫州的舊稱,1921年3月,弘一法師來溫州駐錫慶福寺。從1920年到1924年四年之間是弘一法師的書法風(fēng)格發(fā)生巨變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nèi)可查的信札墨跡至少有33封。其中致楊白民14封,致劉質(zhì)平8封、致夏丏尊2封,致郭奇遠7封,致楊雪玖1封,致陳則民1封。
仔細比對這33封信,發(fā)現(xiàn)1923年11月2日致劉質(zhì)平的信?(圖14)是一封值得研究的信。乍一看這幅信札,感覺非常平庸,也不太用心,線條遲鈍。但是這幅信札中的幾個字卻使得它成為非常值得注目的一封信,就是“衢州蓮花村蓮花寺”這八個字。這八個字與其余的字截然不同。我們從結(jié)體與筆畫來試著分析。以橫畫為例,比如“寺”的三橫畫、“村”的橫畫、“蓮”的橫畫,與“病、來、不、溫、養(yǎng)、疴、等”的橫畫相比,其用筆是完全不同的,“村、蓮、寺”的橫畫外輪廓干凈,勁挺。筆尖一落紙,不管什么狀態(tài),手則只顧往目的地奔去,而且筆尖的運行過程中手又是一直控制著毛筆。比如,“寺”的三橫中,中間的長橫的左部與其余二橫畫不同,那是筆尖落紙時還是朝左上方,手是硬把它拽著直奔目的地,所以才會形成橫畫下方的弧形。那么這八個字與其它字僅僅是因為運筆時候的控制力不同造成的嗎?不是??刂屏Φ牟煌粫斐晒P畫質(zhì)量的不同,對筆畫的大致形狀不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為了更好地說明筆畫的差異,先看字體結(jié)構(gòu)的差異?!搬橹萆徎ù迳徎ㄋ隆卑藗€字字形內(nèi)斂,溫文爾雅,筆勢指向字的內(nèi)心,橫勢弱于豎勢。而“病、來、不、溫、養(yǎng)、疴、等”等字筆勢向外擴張,橫刀策馬,橫勢強于豎勢。可以這么說“蓮花村”等八字屬于魏晉帖學(xué),而“病、來、不、溫、養(yǎng)、疴、等”等字則屬于六朝碑學(xué)。
弘一法師青年時期致力于碑學(xué),這時出現(xiàn)了帖學(xué)字形是偶爾流露呢,還是整個書法風(fēng)格的轉(zhuǎn)變?在1924年6月1日(圖15)、舊歷6月14日、7月9日三封致劉質(zhì)平的信札,書法風(fēng)格基本上都是屬于“蓮花村”等八字的魏晉帖學(xué),這三封信奠定了此后弘一法師信札書法的基調(diào)。所以“蓮花村”等八字是弘一法師書法風(fēng)格演變的一個折點。
圖22 弘一法師致楊白民信
圖23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24 弘一法師致楊雪玖信
圖25 弘一法師書《先德法語》
圖26 弘一法師書《云棲蓮池大師偈語》
圖27 弘一法師書《蘇軾畫阿彌陀佛像偈序》
圖28 弘一法師致郭奇遠信
圖29 弘一法師書《地藏菩薩十輪經(jīng)》
首先說明為什么弘一法師會這么變。在1923年9月1日致堵申甫的信中弘一法師云?:“拙書爾來意在晉唐,無復(fù)六朝習(xí)氣,一浮甚贊許。”“拙書”應(yīng)該是指他送人的寫件,或者是指寫經(jīng),不會指信札。這句話向我們提示1923年弘一法師對書法的思考:蠲棄之前致力的六朝碑學(xué)而轉(zhuǎn)攻魏晉帖學(xué),而且已經(jīng)在寫件或?qū)懡?jīng)上得到了體現(xiàn),受到馬一浮的肯定與贊許,很快又在日常書寫的信札中得到了呈現(xiàn),這種同步性說明了弘一法師書法技法的理解與應(yīng)用程度。
既然1924年是一個折點,就應(yīng)該仔細分析一下前幾年的信札,看看在這些信札中有沒有出現(xiàn)變化的萌動,如果有,是怎么變的,哪些方面開始變。
上文已經(jīng)提到出家后弘一法師的信札風(fēng)格發(fā)生巨變,字形取橫勢,偏扁。橫畫一改原來的極力向右上方傾斜的狀態(tài),而變?yōu)楸M量的水平狀態(tài)。另外,起筆時筆尖入紙不作修飾,往往多尖鋒,中段行筆過程筆鋒游走不定,有抖動的感覺,顯得干枯而不滋潤。這一點在1920年的信札中得到徹底的解決。具體反映在1920年3月28日致劉質(zhì)平(圖16)與6月25日致夏丏尊(圖17)兩信中。每幅信筆法統(tǒng)一,章法整齊,所有筆畫都在掌控之中。橫畫修長,起筆駐鋒不使尖刻裸露,中段稍稍提筆,既使筆鋒順暢又富節(jié)奏,然后按下收筆,既得藏鋒之妙又獲調(diào)鋒之便。字形取橫勢?,落落大方。致楊白民信比3月28日致劉質(zhì)平信更為成熟,字形更加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筆畫剛健爽朗(圖18)。
1921年3月底弘一法師到溫州掩室靜修,讀經(jīng)、寫經(jīng)、著作。于書法亦有新的思考。且看1921年8月27日致夏丏尊(圖19)、8月28日致楊白民(圖20)、12月5日致劉質(zhì)平的三封信(圖21),它們與1920年6月25日致夏丏尊信基本相似,也有些許不同。這三封信出現(xiàn)了一些連筆,筆畫多呈s形,比1920年的要扭捏。尤其是致夏丏尊信,在保持橫勢的同時,字形豐富了,筆畫部件之間敢于拉開距離了。更重要的是三封信表現(xiàn)出共同的一點是重視筆畫之間的連貫了。這就解釋了連筆、s形、扭捏的為什么出現(xiàn)了??梢?,弘一法師是在解決了筆畫的到位與字形的端莊整飭之后著手解決筆勢的連貫的。
另外,1920年到1924年之間,弘一法師寫橫畫的用筆方式有一個有趣的變化過程。以1921年3月致楊白民信(圖22)與1923年4月18日致劉質(zhì)平信(圖23)中的橫畫作對比??礄M畫外輪廓上方的形狀:前者是鍋一樣的中間低兩頭高,后者正相反。明晰了這種差異后,對這幾年的信按時間順序?qū)M畫作一比對,發(fā)現(xiàn)在1922年之前,基本上是中間低兩頭高的,而1922年中間低兩頭高的情況出現(xiàn)不多,而抓人眼球的則是中間高兩頭低的情況。其實用中間、兩頭簡單的外形描述,并不能表述清楚。用書法術(shù)語應(yīng)該是起筆筆尖的指向。所謂中間低兩頭高的筆尖指向是左上方,所謂中間高兩頭低的筆尖指向是左下方。筆尖在左上方運筆則是向下作弧形,所以容易產(chǎn)生中間低兩頭高的情況,筆尖在左下方運筆則是向上作弧形,所以容易產(chǎn)生中間高兩頭低的情況。細說下來又有幾種變化。比如筆尖在左上方運筆向下作弧形,它終究是要向上回歸的,這時候分兩種情況,一是向下作弧形成為筆畫的主體成分,如上述1921年3月致楊白民信中的橫畫;一是成為筆畫的點綴,那么主體仍然是筆尖在左下方運筆則是向上作弧形。這不禁讓人想起包世臣所記的“始艮終乾、始巽終坤”說,它就是一種對起筆是筆尖方向不同的區(qū)分?,而且立說者黃乙生認為:“唐以前書,皆始艮終乾;南宋以后書,皆始巽終坤?!?即筆尖的方向與時代相關(guān)。包世臣《藝舟雙楫》提到:“平橫為勒者謂作平橫,必勒其筆,逆鋒落紙,卷毫右行,緩去急回……后人為橫畫,順筆平過,失其法矣。”?可以認為,弘一法師1921年的橫畫就是順筆平過,1922年的則是逆鋒落紙,卷毫右行。從弘一法師的學(xué)習(xí)歷程來看,順筆平過是弘一法師所處時代的天性,逆鋒落紙,卷毫右行是弘一法師對書法藝術(shù)的一種探索。從弘一法師來說這種探索來自于在自然書寫中產(chǎn)生魏碑效果的渴望,得益于馬一浮、沈曾植書法的啟發(fā)。
圖30 弘一法師 一法萬緣五言聯(lián)
圖31 弘一法師書札
圖32 弘一法師書《慈照宗主法語》
圖33 弘一法師書《華嚴經(jīng)偈》
弘一法師也曾經(jīng)一再表示喜歡魏碑,如1923年致周敬庵信云:“尊書底稿,字體甚佳(其微妙處予不能及,用朱圈記,希審覽),但唯宜雅,俗士見之必大笑也!予亦喜學(xué)是體,今即以是書志銘。組云邃于金石之學(xué),當(dāng)必首肯。”?但是魏碑的結(jié)體終究與弘一法師的意向不合。1923年致堵申甫信弘一法師云?:“拙書爾來意在晉唐,無復(fù)六朝習(xí)氣,一浮甚贊許?!币粤?xí)氣稱魏碑,幾乎可用痛改前非來形容。1924年的三封致劉質(zhì)平的信就是剛剛呈現(xiàn)的成果。弘一法師的轉(zhuǎn)變是一種漸變,他不是完全拋棄魏碑,他仍然不斷地在魏碑中吸收營養(yǎng),或者比對。比如1924年8月27日致楊雪玖信(圖24),仍然是魏碑的字形,所不同的是筆畫精煉了,筆勢的連貫性增強了。
在弘一法師的寫件中也能清晰地看到上述的演變。還有幾個特別之處需要點出的。1921年《先德法語》軸?(圖25),1922年《云棲蓮池大師偈語》軸?(圖26),線條以弧線為主,字形內(nèi)擫,中宮收緊,筆畫能夠相連的盡可能連在一起。筆畫向外伸展。豎畫基本在豎直方向,所以字形非常平穩(wěn)。這種字形在信札中沒有出現(xiàn),可能是寫這種字需要精心控制,不便使用于信札。這種字體很快就被另外一種字體取代了,以《丁孺人墓志銘》《蘇軾阿彌陀佛偈序》?(圖27)為代表。這種字體的筆畫平直,撇捺多以直線的形式表現(xiàn)。筆畫以斷為主,如橫折多變?yōu)閮晒P。字形呈橫勢,不穩(wěn)。橫畫的起筆開始出現(xiàn)由左下方旋轉(zhuǎn)而出的筆勢。這種字形在致郭奇遠信?(圖28)中出現(xiàn)。
1925年的幾幅《地藏菩薩十輪經(jīng)》軸?(圖29),在字形上與《蘇軾阿彌陀佛偈序》差不多,不同的是筆畫質(zhì)感上起了很大的變化。變干澀為圓潤,如小篆用筆。
1920年6月為周孟由未滿月的嬰兒書聯(lián):“千古覓來難得友,三人行處易尋師。”?(圖30)聯(lián)中部分字已經(jīng)出現(xiàn)晉唐小楷的意味,橫畫基本水平狀態(tài),尤其是“千古”兩字的橫畫起筆時的s形動作在弘一法師以后的書法中充分應(yīng)用。
與1928年的初版《護生畫集》(圖31)的書法風(fēng)格類似的,有1928年致劉肅平信、書奉寂山和尚《慈照宗主法語》軸?(圖32)、書贈李玉麟《華嚴經(jīng)偈》?(圖33),1926年的《蓮池語錄》?(署款云:“歲在丙寅”)、《李息翁臨古法書》?(圖34)。
圖34 弘一法師臨古法書
圖35 弘一法師書“法喜”
圖36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37 弘一法師致慈根居士信
圖38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39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這些作品,字形作橫勢。橫畫呈水平稍微右上,但是整個字的右側(cè)比左側(cè)重。舉個例子,比如書奉寂山和尚《慈照宗主法語》軸中的“念、命、貪、令”的“人”字右邊的捺比左邊的撇要低。橫畫頭尖尾粗,起筆的筆鋒看似從左上方開始運筆的,但細看起筆之初隱隱有筆勢從左下方開始運筆。橫畫中段似波浪,比往常的多那么一兩個波磔。橫畫尾端或上揚或下掛。顯然從橫畫筆勢來看,這時候的用筆是融合了前段時間的兩種筆勢。
另外,筆畫的抖動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果說是為了起筆的調(diào)鋒,那么起筆時一次波磔就夠了,沒有必要抖動多次。如果說弘一法師拿筆不穩(wěn),也不成立,因為在1925年的《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軸、《節(jié)錄地藏菩薩十輪經(jīng)》軸均沒有這種抖動,而之前的1922年《云棲蓮池大師偈語》、1922年的《法喜》(圖35)都有抖動現(xiàn)象。可見,從1922年的抖動到1925年的光滑再到1926年的抖動,顯然是否定之否定,是書法思想或者是對用筆的不斷遞進。
另外,還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這種書法結(jié)體在同時期信札中卻出現(xiàn)不多。
在1925、1926、1927這三年中,弘一法師的信札墨跡保存不多,1926年4月9日致劉質(zhì)平信(圖36),整幅信中墨氣重的地方橫平豎直,結(jié)字寬博,部件與部件之間的距離拉開了,典型的如“盡、傘、間、贈”等字,呈現(xiàn)出弘一法師后期的結(jié)字特征。點綴其間的則更多地流露出馬一浮的筆意,比如“晤、始、謝、客、暫、緩、晤、面”等字。將這封信與1924年的三封信比較,其最引人注目的差別在于字形的結(jié)體。1924年的結(jié)體緊湊,中宮收緊,豎畫內(nèi)擫,即“口”字形的左右兩豎往字中心凹。弘一法師1926年的信中宮疏朗,但是它不像顏真卿那樣外拓,而是走隱隱約約的弧線軌跡,達到一種內(nèi)與外的平衡。所以他的豎畫拉得特別長。這種豎畫的處理,到后來越來越強化,成為弘一法師書法的一個特有的審美意象。這封信結(jié)體寬博、筆畫墨氣加重,與《護生畫集》字體有些類似,但是整體來說還是不夠相似(圖37)。
1928年4月19日致豐子愷“《戒殺》畫文字甚愿書寫”信的整體感覺與《護生畫集》字體還是比較接近的,前半部分相似程度高于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字形作橫勢的多,后半部分字形基本上作豎勢,已經(jīng)預(yù)示著風(fēng)格的趨勢。
1929年舊歷10月25日致劉質(zhì)平?信中的第二行“有數(shù)事奉陳如下”(圖38)這七個字可以看作《護生畫集》字體,后面將近二百字沒有一個是《護生畫集》字體的,有意思的是在這二百余字中,有些字明顯可以看出想以《護生畫集》字體用筆書寫,比如第三行“作、細、惟”、第四行的“將”、第九行的“材”,但是這些字都夠不上。
更有意思的是關(guān)于《護生畫集》的13封信札中幾乎沒有一個字可以歸屬與《護生畫集》字體的。這說明《護生畫集》字體是一種精心書寫字體,需要用心控制的字體,它不適合于日常書寫?;蛘吆胍环◣熢诖藭r還沒有做到將這種用筆爛熟于心手間。
還有,在這段時期,弘一法師的《護生畫集》字體適合于寫小字,不適合于寫大字。一幅作品往往以篆書“南無阿彌陀佛”為主體,點綴以這種字體。而且,在1925年到1928年之間,極少有對聯(lián)作品,一種可能是散佚了,但是更大的可能性就是弘一法師這時候?qū)β?lián)作得少,他現(xiàn)有的書寫技法不適合于作對聯(lián)。這也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弘一法師對劉質(zhì)平的感嘆:“為寫對而寫對,對字常難寫好。有興時而寫對,那作者的精神、藝術(shù)、品格,自會流露在字里行間。此次寫對,不知為何,愈寫愈有興趣,想是與這批對聯(lián)有緣,故有如此情境。”?據(jù)劉質(zhì)平回憶這是1932年說的。但是從1930年忽然一下子冒出大量的對聯(lián)作品,可以想象在1930年的時候弘一法師就有這種體驗了。
1929年夏天,白馬湖晚晴山房竣工,弘一法師長時間在此居住。直到1932年秋離開,這四年來,弘一法師大多是在白馬湖及其周邊地區(qū)修行的。這四年也是弘一法師書法的高峰期。
圖40 弘一法師 信解夢幻九言聯(lián)
圖41 弘一法師 遠離增長五言聯(lián)
魏碑體與帖體見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因余多寫長聯(lián),字數(shù)尚少,書寫之時,若有人在旁幫助,當(dāng)不十分吃力。若小立軸,則字數(shù)較多,頗費時間矣。惟應(yīng)寫魏碑體或帖體(《護生畫集》字體),可以于紙上一一標明(隨各人意)。又欲寫上款,亦須標明;又小立軸之佛號有三式,亦由屬書者指定一式。”?(圖39)
弘一法師把《護生畫集》字體叫作帖體,《護生畫集》字體在上文已經(jīng)論述,其格式往往以篆書“南無阿彌陀佛”為主體,點綴以這種字體。弘一法師本信中提到的“小立軸之佛號有三式”就是這種格式。
青年時代,弘一法師致力于魏碑,臨摹了大量的碑帖,于《張猛龍碑》特有心得。出家后,弘一法師的用筆與結(jié)體都有很大轉(zhuǎn)變,在原來強烈的魏碑風(fēng)格中融入帖學(xué)風(fēng)格?!蹲o生畫集》字體當(dāng)是弘一法師書法的另一個極端。但是魏碑的基因已經(jīng)進入弘一法師書法的細胞中,一旦有某個契機它就會以新的形式出現(xiàn)。1930年,弘一法師書法中的魏碑基因重新綻放,魏碑體重新出現(xiàn)。
出家前弘一法師直追《張猛龍碑》,字形瘦長,取縱勢,左低右高,中軸線逆時針左傾。橫畫的頭部斬釘截鐵。字內(nèi)所留空白極少,有時甚至被完全擠滿擠掉。由于過分追求碑拓的金石效果,故而行筆遲緩,不流暢,顯得做作、刻板。如1918年所書的《信解夢幻九言聯(lián)》?(圖40)。1930年的魏碑體(圖41)中軸線端正,同一幅作品中有的字突出橫勢,有的取豎勢,隨遇而安,非常協(xié)調(diào)。入紙時筆鋒或顯或藏,自由無礙。筆畫顯得比較方,其外輪廓光潔,不像之前等等魏碑體或帖體那樣有明顯起伏的節(jié)奏感。也可以說此時的魏碑體有魏碑體的造型,而它的用筆已經(jīng)沒有通常意義上碑學(xué)的用筆。
圖42 弘一法師 如來普賢八言聯(lián)
圖43 弘一法師 平等慈光十言聯(lián)
圖44 弘一法師 清涼
圖45 弘一法師 花香
圖46 弘一法師 觀心
圖47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48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49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在字形上魏碑體與帖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帖體是一種“開放型結(jié)構(gòu)”,而魏碑體卻是一種“封閉型結(jié)構(gòu)”。所謂的開放與封閉是針對于筆畫之間的連接而言的。弘一法師對帖體的處理原則是筆畫能不連盡可能不粘在一起。比如“口”字的豎畫與橫畫之間他斷開;“廣”字旁的撇畫與橫畫他也不粘。這種斷開就使得字內(nèi)空間呈開放型。那種筆畫之間一縷的空隙是那么的美妙,既體現(xiàn)了對用筆的強烈控制,又是那樣的自然。而對于魏碑體,弘一法師則是能連則連,不用說上述的這些筆畫之間要連上,就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兩個部件也總是創(chuàng)造條件使之相連,但是字內(nèi)的留白非常精神。
1931年的兩幅對聯(lián)非常值得討論。《如來普賢聯(lián)》(圖42)粗看顯然是魏碑體的,但是看下聯(lián)的“普、如、虛”三字,分明是帖體?!镀降却裙饴?lián)》(圖43)從字形看是帖體的,但是其線條已經(jīng)沒有原來帖體的抖動,形成魏碑體的鋪毫。
1932年,弘一法師真正步入碑帖圓融的進程。這個進程從清涼五首可以看到?!肚鍥觥罚▓D44)是最典型的《護生畫集》字體,《花香》(圖45)是典型的魏碑體風(fēng)格,中間已稍夾雜了一點帖體風(fēng)格?!队^心》(圖46)的最后部分字形修長、內(nèi)擫,筆畫分開,筆畫中鋒鋪毫,顯然是碑帖圓融了。
1930年,有一批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的信特別值得注意。如1930年舊歷6月25日(圖47)?、6月29日(圖48)?、閏6月10日(圖49)?致劉質(zhì)平信。墨氣渾厚。字形作豎勢,長形,但是同時撇畫飛揚。筆畫鋪毫運筆,不太注重起筆與收筆,尤其是收筆,所以滿紙賊毫。賊毫可能是由于日常書寫匆匆不暇的緣故,更多的可能性是出于他對自己筆畫中段的自信,這種筆畫中段質(zhì)感的呈現(xiàn),讓他認為起筆、收筆的小動作變成了多余,所以敢如此不顧忌滿紙的賊毫。或者說,起筆收筆的小動作會妨礙他對中段質(zhì)感的呈現(xiàn),即他現(xiàn)在還不能在日常書寫中兼顧這么多,他只能選擇中段,先放棄起筆收筆。有意思的是6月29日信末尾“以后來信,乞?qū)懞贾蒉D(zhuǎn)百官橫塘鎮(zhèn)較為迅速,否則將由寧波轉(zhuǎn)也”,“百”字的橫畫作《護生畫集》字體。
1932年,信札風(fēng)格發(fā)生巨變。以1932年致劉質(zhì)平信(圖50、51、52)[51]為例,字形完全豎勢了,筆畫中鋒抵紙運筆,剛?cè)嵯酀?,清腴干凈。起筆收筆到位,幾乎沒有賊毫。右肩外拓圓轉(zhuǎn),尤見功夫,有虞世南《夫子廟堂碑》君子藏器的風(fēng)范。
晚年弘一法師的用筆既非魏碑體亦非帖體,既是魏碑體亦是帖體,乃至碑帖兩忘,簡到極致。直如馬一浮評弘一法師的書法所說的“刊落鋒穎”[52],如吳鷺山所說的“不以跡求而以神行”[53]。字形出乎常人想象的修長,筆勢內(nèi)擫,猶如魏碑體結(jié)字,但是筆畫之間又猶如帖體那樣呈“開放型結(jié)構(gòu)”。筆畫之間或密不透風(fēng)或疏可走馬,形成強烈對比。這時候用筆看起來簡練,但是字內(nèi)小空間卻異常美妙,不像以前那樣具有某種規(guī)律性,而是形態(tài)紛呈,非?;顫?。整幅作品中,那些奇妙的字內(nèi)小空間宛如空氣中的灰塵,是那樣的小,就停在空中,卻不斷地升騰,洋溢著生命的氣息。
這時兩種格式,一是小字,一是大字。小字如“莫嫌老圃”(圖53)、“吾人日夜行住坐臥皆須至誠恭敬”(圖54)、“鏡花水月”(圖55),字形修長,線條雖細,然用筆如金剛杵,如錐勒石,兩邊不光而毛。大字如“身被忍辱甲”(圖56)軸、“游衍唾棄”(圖57)聯(lián)、“三省”(圖58)橫披,由于字比較大,用的筆比較大,運筆幅度比較大,上下筆畫拉得很開。有的橫畫短促,豎畫綿長,含s弧形,字形中部束腰內(nèi)擫(圖59)。
圖50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51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52 弘一法師致劉質(zhì)平信
圖53 弘一法師“莫嫌老圃”句
1918年弘一法師出家,這是弘一法師的人生轉(zhuǎn)折點,也是中國文藝史上的一件大事,尤其是書法史。出家不僅改變了弘一法師的世界觀,也改變了他對書法的追求與認識。出家后弘一法師發(fā)愿寫經(jīng),這時他意識到了寫經(jīng)與平時的寫件很不同,寫經(jīng)有寫經(jīng)的特殊要求:一是恭敬,一是端莊,一是工整。恭敬是書寫時心態(tài)的恭敬,端莊是字形的整體形象,工整是字形的美觀程度。
從此,弘一法師進行了幾年的書法摸索。全方位地對自己的書寫進行整改,即無論寫經(jīng)、信札還是練習(xí),一有機會就朝目標練習(xí)。
先改字形。在此之前,弘一法師寫得一手魏碑書法,結(jié)體修長,筆畫方硬。此時,他不用魏碑字形,而是參照小時候為了應(yīng)試而練的小楷字形,字形方扁,還要在書寫過程中盡量表現(xiàn)自然書寫。
圖54 弘一法師贈黃福海句
圖55 弘一法師“鏡花水月”句
圖56 弘一法師 身被忍辱甲
圖57 弘一法師 游衍唾棄四言聯(lián)
圖58 弘一法師書“三省”
圖59 弘一法師 菩薩四攝行
但是字形結(jié)構(gòu)與用筆方式是相輔相成的,雖然在某一時刻能用意志勉強使字形與用筆錯開,但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如何將字形與用筆磨合,費了弘一法師很大的精力。這個過程經(jīng)歷了五到十五年。
五年是指1918年到1923年,他欣慰地說:“拙書爾來意在晉唐,無復(fù)六朝習(xí)氣,一浮甚贊許?!痹谇拔迥曛?,弘一法師試驗過好多方案,如線條纏繞,線條斷開,筆畫平直、筆畫扭轉(zhuǎn)等。十五年是指1918年到1933年。在1923年至1933年之間,弘一法師逐漸完成了字形與用筆的統(tǒng)一,此時他形成了兩種風(fēng)格:帖體與碑體。帖體即《護生畫集》字體;碑體是魏碑體,是新魏碑體,它有魏碑體的結(jié)體,而它的用筆已經(jīng)沒有通常意義上碑學(xué)的用筆。帖體與碑體是弘一法師在青年時代掌握的碑學(xué)基礎(chǔ)上,在寫經(jīng)審美的引領(lǐng)下演變而成的,它們是兩種差異很大的風(fēng)格。它們都還沒有達到圓融的狀態(tài),在用筆上還有做作的成分。
1933年后,弘一法師進入了無礙、圓融的境界,無碑無帖,無連無斷、無長無短,隨順圓覺,以神遇而非目視。
弘一法師對書法產(chǎn)生了重要的貢獻,這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其一是他書法中如錐勒石的線質(zhì):在中國書法史上這種線質(zhì)只有弘一法師體驗到。其二是修長的字形:在中國書法史上這種字形結(jié)構(gòu)只有弘一法師表現(xiàn)。其三是清癯、肅穆的風(fēng)格:這是中國書法史上獨一無二的。
弘一法師以自己的實踐為僧人書法增添了新的風(fēng)格,用自己的實踐為傳統(tǒng)書法增添了新的圖式與風(fēng)格及意境,他以自己的實踐為書法開辟了新的碑帖融合之路。弘一法師的書法正如他那張廣為傳播的照片一樣,那么慈祥,那么端莊,那么和藹,那么清澈,那么平易近人,那么遙不可及,他注視著你,感召著你,讓你對性靈產(chǎn)生無端的敬畏與追尋。
注釋:
⑩???????見修訂版《弘一大師全集·第八冊》,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①②③????????????[51]圖片見《溫州博物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珍藏弘一大師墨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④劉質(zhì)平《弘一大師遺墨的保存及其生活回憶》,修訂版《弘一大師全集·第十冊》,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7頁。
⑤[宋]蘇軾《論書》,《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第314頁。
⑥[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卷五,電子版文淵閣四庫全書。
⑦華人德《尺牘書法》,《華人德書學(xué)文集》,榮寶齋出版社,2008年,第259頁。
⑧轉(zhuǎn)引自郭長?!独钍逋缒晔论E別錄》,《天津文史》,1999年第10期,第83頁。
⑨圖片見方愛龍編著《弘一大師書法傳論》,西泠印社,2001年。
?字結(jié)構(gòu)的概念詳見邱振中《章法的構(gòu)成》一文,《書法的形態(tài)與闡釋》,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15頁。文中沒有提到長橢圓形,但是弘一法師的字形似乎用長橢圓形比擬較合適。
??見林子青《弘一大師年譜與遺墨》,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年,第57頁圖片。
?弘一法師手書《地名山名及寺名院名略考》,圖片見《溫州博物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珍藏弘一大師墨跡》,第142頁。
?????圖片見《夏丏尊舊藏弘一法師墨跡》,華寶齋書社,2000年。
????圖片見修訂版《弘一大師全集·第九冊》。
?胡宅梵《記弘一大師之童年》,《弘一大師永懷錄(重排本)》,上海佛學(xué)書局,2005年,第20頁。
?筆者按,并不是弘一法師這時期的所有信札字形都取橫勢,也有一些信札豎勢稍強于橫勢的。比如1921年3月5日致楊白民信。
?詳見金丹《包世臣書學(xué)的重新審視》,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位論文,2005年,第61-63頁。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
?此聯(lián)圖片見戈悟覺主編《弘一大師溫州蹤跡》,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
?劉質(zhì)平《弘一大師遺墨的保存及其生活回憶》,修訂版《弘一大師全集·第十冊》,第257頁。
?圖片見《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弘一法師》,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52]轉(zhuǎn)引自林子青《漫談弘一法師的書法》,見《弘一法師書法集》序言,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53]陳瑞贊編注《東甌逸事匯錄》,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6年,第423頁。
弘一法師 《百字令》半首 1904年 上海龍華寺藏釋文:莫是小病懨懨,床頭枕角,眠食誰持護。消受藥爐煙一縷,瘦卻眉尖幾許。昨夕輕寒,今宵乍暖,都是關(guān)情處。予懷茫渺,為誰往復(fù)低訴?!栋僮至睢钒胧住<壮绞?,為歌者金郎作。鈐?。豪钊桑ㄖ欤?三郎沉醉打球回(白)
弘一法師 《一剪梅》半首 上海龍華寺藏釋文:風(fēng)雨沉沉簾幕斜,瘦了梨花,紅了櫻花。門前咫尺是天涯,春去兒家,春到誰家。一剪梅半首。鈐?。豪畛甚栌。ò祝?臣本布衣(白)
弘一法師 《喝火令》詞 上海龍華寺藏釋文:故國鳴鷤,垂楊有暮鴉。江山如畫日西斜。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紗。陌上青青草,樓頭艷艷花。洛陽兒女學(xué)琵琶。不管東青一樹屬誰家,不管冬青樹底影事一些些?!逗然鹆睢钒裰乃酪病=衲炅略诮蜷T作。鈐?。豪钛海ㄖ欤?惜霜(白)
弘一法師 《看月·春云》詩句 1905年 上海龍華寺藏釋文:看月寸絲窺夜合,春云一握夢梨花。乙巳嘉平,拉雜寫舊作詩詞奉企林先生一笑,弟哀。時同留學(xué)日本東京。鈐?。簭V平(白) 廣平(朱)
弘一法師 安本分學(xué)吃虧 紙本釋文:安本分學(xué)吃虧。故友厚民臨終以此六字遺孤,余受托孤命。后十年乃歸其子,并錄感舊諸什,即期蘇盦、平叔兩世兄遵守焉。后死友鄭鐘謹述。
弘一法師 善導(dǎo)大師法語 紙本 1932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善導(dǎo)大師法語。凡人臨終,欲生凈土,須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種種交纏。若得舍此穢身,超生凈土,見佛聞法,受無量快樂,得大解脫,乃是稱意之事。如脫敝衣,得換珍服,但當(dāng)放下身心,莫生戀著,才遇有病,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壬申歲晚寫奉了識法師。演音。鈐?。簝常ㄖ欤?/p>
弘一法師 即今若覓七言聯(lián) 130×20cm×2 紙本 1921年釋文: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云峰悅禪師句,辛酉二月,季材居士屬。弘一沙門演音。鈐?。貉菀簦ò祝?弘一(朱)
弘一法師 致黃寄慈札 紙本 溫州市博物館藏釋文:尋繹來旨,良用怡慰。尊篆古茂淵雅,豈啻繼軌陽冰,亦且嗣響周秦,感服何已。印及印泥皆未精美,寧不可惜?杭州學(xué)子能雕印者頗不乏人,可屬鴻飛往為覓求。附寫紹簡依便赍致。(印石溫地價廉,宜在此購?fù)讕Ш迹┳緯鹛査债?dāng)寄奉覽。比以寫經(jīng)多忙(二三年來發(fā)愿,未寫者此有十?dāng)?shù)種,已有人任印),未暇致力其它?!堆婵谑栉摹犯”≠邓?,決非東坡之作。難句未能了解,于《佩文韻府》亦不可得,當(dāng)為代詢通人。附致《歸元鏡》一冊,謹以贈奉。又,《印光法師文鈔》二冊,《宗派詳注》一冊,覽竟仍悕郵返?!段拟n》題辭中,寐叟者沈子培師,湛翁者馬一浮居士,寫作皆工。仁誦《文鈔》宜檢卷前目錄題下標記,其三圈者先誦,二者次之,一者又次之,無圈者最后誦。曩聞黃漱蘭老居士體芳頗究心佛學(xué),與仁嘗晤談不。此未委咨。奇遠居士。僧胤疏答。 介紹舊友之子郭鴻飛君訪問左右,悕托人為刻印數(shù)方,至感。七月七日,僧胤。 第一師范黃寄慈居士慧覽。鈐?。汉胍唬ò祝?僧胤(白)
弘一法師 夢東禪師《念佛伽陀》 紙本 溫州市博物館藏釋文:一句彌陀,歸元捷徑,緊要資糧,唯信愿行。一句彌陀,要在信深,蓮芽九品,抽自此心。一句彌陀,要在愿切,寸心欲焚,雙目流血。 一句彌陀,要在行專,單提一念,斬斷萬緣。一句彌陀,誓成片段,拌此一生,作個閑漢。一句彌陀,只恁么念,百八輪珠,線斷重換。 一句彌陀,愈多愈好,如人學(xué)射,久習(xí)則巧。一句彌陀,全身頂戴,人命無常,光陰不再。一句彌陀,如救頭然,盡十分力,期上品蓮。 一句彌陀,一朵寶蓮,決定不信,真?zhèn)€可憐。一句彌陀,微妙難思,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寂山老和尚慈鑒。演音錄夢東《念佛伽陀》。鈐?。贺罚ò祝?名字性空(白)
弘一法師 愿盡誓舍十六言聯(lián) 64×16cm×2 紙本 1933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愿盡未來普代法界一切眾生備受大苦;誓舍身命弘護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癸酉十一月十一日,居竹庵;十五日訖二十日,講《梵網(wǎng)經(jīng)》戒本;十二月一日訖三日,講《藥師經(jīng)》回向(二月二日復(fù)念普佛回向)。故瑞意法師,除夕夜講蕅益大師普說二則。甲戌元旦訖十四日,講《四分律》羯磨初二篇;十九日、二十日,補講羯磨;二十一日為蕅益大師涅蕅日,設(shè)供并講大師遺作《祭顓愚大師文》《德林座右銘》二首;二十二夜,與大眾行蒙山施食,回向鬼眾及竹庵已故諸蜜蜂等;二月三日,之廈門南普陀寺,開講《四分律》行事,抄《資持記》,為書《弘律愿誓》句,并記二月馀行事,以為遺念焉。沙門演音時年五十又五。鈐印:弘一(白)
弘一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62×31.5cm 紙本 1930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南無阿彌陀佛。蓮航賢首好樂美術(shù),近更發(fā)愿修習(xí)凈業(yè),余謂此土濁惡,無美可言,若極樂世界,七寶莊嚴,天樂盈空,黃金為地,以視此土,凈穢攸殊矣。賢首求生西方,可謂深解美術(shù)者。為書阿彌陀佛名號貽之,并志蕪辭,用以隨喜。于時庚午二月,瓔珞院守亡言。鈐印:弘一(朱)
弘一法師 以戒為師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以戒為師。賢悟法師供養(yǎng)。一音。鈐印:弘一(朱) 佛像(朱)
弘一法師 老實念佛 21×40.5cm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老實念佛。開照法師供養(yǎng)。一音。鈐?。汉胍唬ㄖ欤?佛像(朱)
弘一法師 如來普賢八言聯(lián) 紙本 1933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如來境界無有邊際;普賢身相猶如虛空。《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偈頌集句。癸酉十月,廉津法師供養(yǎng)。晉水無礙慧光明院濘泓書。鈐?。捍竺魃抽T(白) 南無阿彌陀佛(朱)。
弘一法師 智慧音聲五言聯(lián) 紙本 1930年 上海龍華寺藏釋文:智慧善分別;音聲非如來。晉譯《華嚴經(jīng)》集句。庚午,不著。鈐印:胤(白) 佛像(朱)。
弘一法師 佛日法輪四言聯(lián) 124×28.8cm×2 紙本 1934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佛日增輝;法輪常轉(zhuǎn)。大開元萬壽禪寺供養(yǎng)。甲戌,勝音院髻光敬書。鈐?。阂簦ㄖ欤?吉目(白) 佛像(朱)
弘一法師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 31×20cm×4 紙本 1933年款識:歲次癸酉,質(zhì)平居士慈母謝世,為寫《心經(jīng)》一卷,冀業(yè)障消滅,往生安養(yǎng)者。尊勝院沙門善臂。鈐?。汉胍唬ò祝?佛像(朱)
弘一法師 速見勤修十四言聯(lián) 117.3×13cm×2 紙本 1939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愿;勤修清凈波羅蜜,恒不忘失菩提心。了智法師供養(yǎng)。歲在己卯仲春,《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句,后學(xué)一音集書于月臺。鈐?。汉胍唬ㄖ欤?佛像(朱)
弘一法師 五言絕句 紙本 1935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乙亥首夏,來凈峰,植菊盈畦,秋晚將歸,猶含蕾未吐,口占一絕,藉以志別。 我到為植種,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后人來。弘一老人。鈐?。汉胍唬ㄖ欤?/p>
弘一法師 勇猛光明七言聯(lián) 紙本 浙江省博物館藏釋文:勇猛精勤無退轉(zhuǎn);光明相好以莊嚴。貞元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偈頌。歲次鶉首三月,慈力院沙門玄策集句并書。鈐?。糊堃簦ò祝?冰飲草堂(朱) 佛像(朱)
弘一法師 一心平等五言聯(lián) 紙本 1939年 浙江省博物館藏釋文:一心求佛智;平等行世間?!洞蠓綇V佛華嚴經(jīng)》偈集句。歲次己卯,沙門一音年六十。鈐?。汉胍唬ㄖ欤?佛像(朱)
弘一法師 普賢菩薩十大愿王 58.5×34cm 紙本 1939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普賢菩薩十大愿王。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yǎng),懺悔業(yè)障,隨喜功德,請轉(zhuǎn)發(fā)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xué),恒順眾生,普皆回向。己卯夏,沙門一音敬書。鈐?。汉胍唬ㄖ欤?/p>
弘一法師 供養(yǎng)得成七言聯(lián) 67×20cm×2 紙本 1937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供養(yǎng)一切諸佛海;得成無上照世燈。大周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偈頌集句。歲次丁丑,尊勝院月臂。鈐?。貉菀簦ㄖ欤?佛像(朱)
弘一法師 坐享自忖六言聯(lián) 119.1×16.2cm×2 紙本 1940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坐享檀施豈易;自忖己德何如。歲次庚辰六月谷旦,了智敬立。一音題。鈐?。荷抽T月臂(朱)
弘一法師 七言詩一首 17.1×57.1cm 紙本 1938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yù)思量?,F(xiàn)在萬般皆放下,一心念佛到西方。惠齋居士玄詧,戊寅,二一老人。鈐?。阂簦ㄖ欤?/p>
弘一法師 南山律苑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南山律苑。鈐?。罕伲ò祝?無畏(白) 佛像(朱)
弘一法師 靈峰(蕅益)大師警訓(xùn)四聯(lián)屏 80.4×23cm×4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 1942年釋文:明靈峰警訓(xùn)云:師正法不師像法,學(xué)古人不學(xué)時人。倘名關(guān)未破,利鎖未開,藉言弘法利生,止是眼前活計??v透盡千七百公案,講盡三乘十二分教,興崇梵剎如給孤獨園,廣收徒眾,如無相好佛,無明業(yè)識不斷,俱為自誑自欺。欲學(xué)慈悲方便,須深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定當(dāng)作佛。見僧俗造惡者,勿生輕慢,須憐憫愛念,種種善巧而回護接引之。若人我山高,勝負情重,止成修羅法界,去菩薩道遠矣!先須專求己過,無責(zé)人非。見賢思齊,見惡內(nèi)省。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息心達本源,乃號為沙門。不然,堂堂僧相多劫,勤修而得之,一旦藐視而失之,能無憬哉!常省此世前生,作何功行,可坐享檀施,十二時恒簡點身口意業(yè),善多耶?惡多耶?無記多耶?堪消四事耶?不堪耶?如此慚愧覺悟修省,自然習(xí)氣漸消,智光漸露,祖意佛意,顯于一念清凈心中矣。辛巳歲寒,敬錄以自勖勵并奉曇昕法師慧詧。晚晴院一音,時年六十二。鈐印:辟(白) 南無阿彌陀佛(朱)
弘一法師 憶母堂 紙本釋文:憶母堂。鏗端居士鑒。晚晴老人。鈐?。好中钥眨ò祝?演音(朱) 南無阿彌陀佛(朱)
弘一法師 念佛不忘救國 紙本 1942年釋文: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辛巳歲寒,大開元寺結(jié)七念佛,敬書呈奉。晚晴老人。鈐?。汉胍荒炅院笏鳎ò祝?佛像(朱)
弘一法師 開元藥師殿 127×27cm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開元藥師殿。歲次鶉火七月,沙門演音。
弘一法師 福州佛學(xué)圖書館 153×32cm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福州佛學(xué)圖書館。
弘一法師 閩南佛法四言聯(lián) 131×30cm×2 紙本 1941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閩南砥柱;佛法金城。歲次庚辰十二月朔,靈應(yīng)寺主延請諸師蒞寺禮懺,并齊天焰口,日夜勤勞,行者疲憊。翌朝黎明,轉(zhuǎn)應(yīng)老法師孑身入大殿,持誦晨課,梵音圓朗,威儀端嚴,余親見之,大為嘆服。師道心堅固,任事正直,久為緇素所稱贊,朝暮二課,數(shù)十年來精勤無闕,尤為眾所難能。世衰道微,人多文弱,不具剛骨,有如師者,可謂末法芬陀利矣。謹書聯(lián)句奉慈座,以志敬仰并勵后賢。晚學(xué)一音,時年六十又一。鈐?。汉胍唬ㄖ欤?龍辟(白) 佛像(朱)。
弘一法師 戒是佛為七言聯(lián) 紙本 1938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戒是無上菩提本;佛為一切智慧燈。《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晉譯偈頌集句。福州佛化社供養(yǎng)。戊寅二月,沙門一音。鈐?。汉胍唬ㄖ欤?佛像(朱)
弘一法師 見一升無四言聯(lián)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見一切佛;升無上堂。傳旨法師玄詧?!度A嚴經(jīng)》集句,一音。鈐?。汉胍唬ㄖ欤?佛像(朱)
弘一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南無阿彌陀佛。鈐?。汉胍唬ò祝?佛像(朱)
弘一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勢至菩薩。傳衍法師供養(yǎng)。一音。鈐印:弘一(白)
弘一法師 老實念佛 17.2×59.5cm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老實念佛。歲次大辰,演音。鈐印:弘一(朱) 佛像(朱)
弘一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15×11.2cm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勢至菩薩?!酢?法師供養(yǎng)。一音敬書。鈐?。汉胍唬ò祝?/p>
弘一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52.5×23.5cm 紙本釋文:南無阿彌陀佛。晉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偈,若見如來者,為得最大利,聞佛名歡喜,則是世間塔。玉麟居士供養(yǎng)。無所書。鈐印:弘一(朱)
弘一法師 佛華嚴經(jīng)偈 32.3×69.5cm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佛《華嚴經(jīng)》偈。不為自身求快樂,但欲救護諸眾生,如是發(fā)起大悲心,疾得入于無礙地。清凈善根普回向,利益群迷恒不舍,悉令一切諸眾生,得成無上照世燈。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諸群生,愿令一切皆清凈,到佛莊嚴之彼岸。勝偉、勝懷賢首供養(yǎng)。一音。鈐印:弘一(朱) 佛像(朱)
弘一法師 明萬歷版《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題記 42×86cm 紙本 1931年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明萬歷版《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都八十二冊,崇禎十年供入崇善寺,爾后遷奉法界寺。清遜國后十九年,歲次庚午七月,余居法界,獲觀是經(jīng),歡喜踴躍,嘆為希有。乃發(fā)弘愿,手自修補。翌年辛未二月修竟。永嘉周師導(dǎo)居士施資制箱,敬以供養(yǎng),惟冀后代仁賢禮敬讀誦,共珍奉焉。沙門髻光題記。鈐?。汉胍唬ㄖ欤?/p>
弘一法師 佛 22.5×21.7cm 紙本 泉州開元寺藏釋文:佛。鈐?。悍鹣瘢ㄖ欤?/p>
弘一法師 究竟清涼 紙本釋文:究竟清涼。乙亥十月,一音書奉守青居士,時將去凈峰。鈐?。貉菀簦ㄖ欤?佛(朱)
弘一法師 三省 紙本 1941年釋文:辛巳二月十六夜,夢兩示“三省”二字,翼日書此以自勖勵。晚晴老人。鈐?。汉胍唬ㄖ欤?南無阿彌陀佛(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