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薇 趙新軍
1引言
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問在睡眠中度過。在原始社會,人們每天花在睡覺上的時問更多。睡覺要睡的舒適,枕頭起到很大的作用。枕頭的發(fā)展歷史非常久遠,從最早的將手臂置于首下,到以石頭草捆墊高頭部,再到出現(xiàn)成型的石枕、木枕、陶瓷枕以及柔軟的絹枕、絲織枕,人們在不斷地追求更高的舒適度。一直到今天,枕頭還在不斷地發(fā)展著?,F(xiàn)在已經有各種材質、各種造型、各種功能的枕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枕頭,存在著因枕頭不合適引起的頸椎酸痛、睡眠質量差等問題。本文基于TRIZ理論分析枕頭的發(fā)展與演變,進一步預測枕頭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為該產品的設計生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2枕頭的起源與歷史演變
早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因丘陵掘穴而處”,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將石頭、草捆、獸皮等置于首下睡覺,這大概就是最原始的枕頭。據(jù)史料記載,我國在商朝時已出現(xiàn)成型的枕頭,戰(zhàn)國時,枕頭就已經十分考究,1957年河南信陽出土的戰(zhàn)圍楚墓里的漆木床上就有竹枕。到了秦漢時期,枕頭類型已經十分豐富,而且隨著紡織工藝的進步,還出現(xiàn)了軟枕,湖南省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絹枕就是證明。
早期的枕頭從材質上來分有木枕、竹枕(如圖1)、玉枕(如圖2)、銅枕(如圖3)、琥珀枕等,隋唐時期陶瓷工藝興起,陶瓷枕(如圖4)開始盛行;從形狀上有長方形、方形、圓形、馬蹄形等,還有各種人物或動物造型,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內涵與寓意;裝飾上,根據(jù)不同時期社會風俗、文化背景以及使用對象的不同,枕頭的裝飾也不一樣。如唐朝彩釉裝飾工藝興起,人們在枕上印花鐫刻(如圖5),宋朝崇文抑武,人們則喜歡在枕頭上題詞作賦(如圖6)。
前面所說的這些都是硬枕,明朝以后,紡織、印染、刺繡工藝普及,軟枕逐漸取代硬質枕頭被更多的人所使用。軟枕的枕頂通常以刺繡圖案為裝飾(如圖7、圖8),枕芯一股使用棉花。此外,古人會在枕內放藥來治病,稱作“藥枕”,也會在枕內放茶、花等,用來安神保健。
3枕頭的現(xiàn)代發(fā)展與TRIZ理論應用
3.1枕頭的材料與造型
古代的硬枕以木頭、青銅、石頭、陶瓷等為材料,舒適感較差;軟枕以絲布為面,內置棉花,但是棉花缺乏彈性,容易變形,而且容易吸潮,滋生細菌,不易清洗?,F(xiàn)代隨著材料合成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復合材料被應用到枕頭的制作中。曰前市面上已有羽絨枕、乳膠枕(如圖9)、慢回彈記憶棉枕、多空透氣纖維枕、彈性管枕(如圖10)等多種材料的枕頭。其中彈性管就是一種復合分子材料,用它做枕頭填充物,兼具彈性大、清爽透氣、吸濕性好、防霉抗螨、方便清洗等優(yōu)點。枕頭材料的不斷改進主要運用了TRIZ理論中的復合材料原理,合適的材料不僅使我們的睡眠更加舒適健康,還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在造型設計上,枕頭的樣式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各種各樣的動物、人物、食物等富有創(chuàng)意的造型(如圖11、圖12),使枕頭不僅可以用作寢具,而且也可以作為一種家居裝飾,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
3.2枕頭與健康
在我國古代有“高枕無憂”的說法,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枕頭的高度太高不僅不舒適,還會使頸椎逐漸變形,頸部肌肉勞損,促使骨刺形成。枕頭過低同樣對頸椎不利,容易促使人張口呼吸、打鼾,醒來后會出現(xiàn)頭漲、煩躁、面部浮腫的情況。針對枕頭的高度問題,日本有商家開發(fā)出可以自由增減枕芯數(shù)量,根據(jù)自身需要調節(jié)高度的枕頭。這運用了TRIZ理論中的分割原理,不僅滿足了使用者的需要,而且還增加了枕頭的適用性。
枕頭作為一種睡眠工具,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承托人的頸部,保護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以往的枕頭有扁平型,立方形,但這兩種枕頭都不能很好地貼合人的生理曲線,長期使用還會破壞頸椎的生理曲度。現(xiàn)在市面上已經很常見前高后低的曲線型枕頭(如圖13),這種曲線的設計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會使人的頸部更加舒適,運用了TRIZ理論中的曲面化原理。
現(xiàn)在還出現(xiàn)了一種能夠自動調節(jié)高度的智能枕頭(如圖14)。這種枕頭包括壓力感應墊、枕套、調節(jié)氣囊以及氣囊調節(jié)電路,感應墊內部設有壓電傳感器,壓電傳感器的壓電信號輸出端與氣囊調節(jié)電路的壓電信號輸入端連接。使用者頭部枕在枕頭上,肩部壓在感應墊上,電源開肩后,不論使用者變換哪一種睡姿,感應墊都能感應到并向枕頭發(fā)出相應的調節(jié)指令,使枕頭的調節(jié)氣囊緩慢地膨脹或縮小,以配合使用者頭頸的位置。這利用了TRIZ理論中的中介原理、氣動和液壓的原則。這種枕頭非常自動化,智能化,適合所有人使用,但日前專業(yè)生產商較少,未來也許會逐漸普及。
3.3枕頭的多功能
現(xiàn)在的枕頭越來越多功能化,首先是廣泛地應用于醫(yī)療保健。如“磁療枕”(如圖15)可以改善腦部、肩頸部微循環(huán),對高血壓、頭痛、神經衰弱、肩周炎、頸椎病等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頸椎枕”(如圖16)可以緩解肩頸肌肉疲勞,矯正頸椎,對頸椎的矯正和保健非常有效。還有人研制出“睡眠醫(yī)生”枕(如圖17),它可以分析使用者的睡眠習慣,并且自動給出合理溫馨的建議,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2006年,丹麥作曲家尼爾斯埃耶會同一批心理學家和醫(yī)生共同設計了一種“音樂枕頭”(如圖18),這是一種電子裝置,內部暗藏揚聲器,能夠播放音樂。這種枕頭可用于治療心理病人,還被用于部隊緩解士兵的壓力和緊張情緒。它用音樂幫助使用者入睡,適用于所有年齡段的人。這款枕頭巧妙地運用了TRIZ理論中的嵌套、多功能原則。
有創(chuàng)意設計師設計了一種鬧鐘枕頭(如圖19、圖20),在枕頭的側邊設有鬧鐘,有趣的是,當鬧鈴震動起來后,使用者必須雙手抓住枕頭兩端的繩子,像拔河一樣用力一拉才能關閉鬧鈴聲。這拉扯的動作看上去像是伸了_一個懶腰,而使用者費了這么一大把力氣后,也再難入睡了。這運用到TRIZ理論中的多功能原理,讓你的枕頭兼?zhèn)漪[鐘的功能。
很多人都有睡前看會兒書的習慣,但是通常躺著不能得到足夠的亮光。有設計師在枕頭的兩邊安裝LED觸摸燈,角度、光強可以自由調節(jié),使人躺在床上看書的時候可以得到充足的光亮,給喜歡躺在床上看書的人帶來了方便,叫做閱讀枕頭(如圖21、圖22)。這款枕頭也運用了多功能原理,不僅可以給人們看書提供光亮,半夜起床時也是很方便的照明工具。
通過以上對枕頭的材料與造型、枕頭與健康、枕頭的功能三個方面的分析,TRIZ理論40條發(fā)明原理在枕頭發(fā)展中的應用如表1所示。
4產品的發(fā)展趨勢預測
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未來的枕頭也一定會有更多的發(fā)展和變化。首先,健康衛(wèi)生一直是人們對枕頭的基本要求,所以枕頭的制備材料會朝著清爽透氣、不吸潮、不生蟲、防螨抑菌、易于清洗的方向發(fā)展;其次,基于枕頭高度對舒適和健康的重要性,能夠自動調節(jié)高度的智能枕頭一定會受到用戶歡迎,智能化、自動化、普適性加強也是枕頭的發(fā)展趨勢;第三,未來枕頭的功能將不再局限于臥具,它會越來越多功能化,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fā),集多種功能于一體。
5結論
TRIZ理論提出產品或技術的創(chuàng)新都有其規(guī)律性,枕頭的發(fā)展也遵循著相應的進化模式和創(chuàng)新原理。本文分析了TRIZ理論原理在枕頭發(fā)展上的諸多應用,預測出未來的枕頭將朝著更加干凈衛(wèi)生、健康舒適,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fā)展。枕頭伴隨著人的一生,和人們的睡眠和健康息息相關,將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