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榮
(山西省兒童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早產兒常由于解剖功能或生理功能發(fā)育不完善,進而導致其吸吮功能和吞咽功能較差,使其無法進行自主呼吸,基于此,對其選擇一項有效的鼻飼法十分重要,能夠改善其血氧飽和度、心率以及呼吸頻率等指標的變化,同時還能降低其惡心嘔吐發(fā)生概率[1]。本院對重力喂養(yǎng)鼻飼法在維護早產兒呼吸循環(huán)功能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2017至2018年),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本院收取對象為早產兒,收取時間在2017.3.18-2018.3.26之間,對收取100例早產兒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
觀察組各項基本資料—性別:男性早產兒28例、女性早產兒22例;胎齡:胎齡上下限值分別為36/30,平均胎齡(33.02±1.32)周。
對照組各項基本資料—性別:男性早產兒29例、女性早產兒21例;胎齡:胎齡上下限值分別為36/31,平均胎齡(33.59±1.52)周。
2組早產兒在各項臨床資料對比中無顯著差異,即性別、胎齡等,因此,可采用P大于0.05來表示,能進行對比。
2組早產兒均采用經鼻腔置入胃管,以發(fā)際至胸骨劍突部位作為置入深度,并對其進行確認,后在鼻翼處進行留置和固定。
觀察組(早產兒)-采取重力喂養(yǎng)鼻飼法,具體措施:前期操作同對照組一致。根據鼻飼量適當選擇注射器,并去掉注射器活塞,后連接胃管末端,將適量的乳液倒入注射器內,將胃管末端抬高大約15厘米,并松開打折部位,促進乳液能夠流入胃內,待乳液流盡后,將1毫升的溫開水注入注射器內,并沖洗胃管,后固定胃管末端,直至下次鼻飼時再將其打開[2-3]。
對照組(早產兒)-實施常規(guī)鼻飼法,主要內容:采用注射器進行回抽,由此判斷其是否伴有殘留乳液,待確認胃管在胃內后,將胃管末端打折,后采用注射器抽取適量乳液,使其與胃管末端進行連接,并將打折部位松開,向胃內緩慢注入乳液,待乳液注射完成后再將1毫升溫開水注入,后固定胃管末端,待下次鼻飼后再開放[4]。
對比且分析兩組早產兒的指標,即臨床指標—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
對比且分析兩組早產兒的指標,即惡心嘔吐發(fā)生概率。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后,其中計數資料—(惡心嘔吐發(fā)生概率),采用“%”來表示,計量資料—(臨床指標),采用T值來表示,2組早產兒在研究中對比各項資料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小于0.05來表示本次研究數據能夠進行科學的對比。
觀察組早產兒心率(136.25±1.30)次/min、呼吸頻率(48.22±1.03)次/min、血氧飽和度(98.36±1.35)%,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值<0.05。如表1:
觀察組早產兒惡心嘔吐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如表2:
表2 2組早產兒惡心嘔吐發(fā)生率(%)
早產兒常由于胃容量較小,進而導致其括約肌較為松弛,且加之其消化道動力較差,若鼻飼不當,易導致其發(fā)生吸入性肺炎,對早產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響。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常規(guī)鼻飼法實施操作,將乳液注入胃內,但注入速度無法保證,若注入速度較快,易增加其肺阻力,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而重力喂養(yǎng)鼻飼法則能夠平衡注入速度,能夠促進乳液速度均勻的流入胃內,同時不會對胃內造成負面影響[5]。除此之外,該方式還能有效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促進早產兒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達到穩(wěn)定的狀態(tài),降低惡心嘔吐發(fā)生概率。
本次研究數據,觀察組早產兒心率(136.25±1.30)次/min、呼吸頻率(48.22±1.03)次/min、血氧飽和度(98.36±1.35)%,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值<0.05。觀察組早產兒惡心嘔吐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
總而言之,重力喂養(yǎng)鼻飼法在維護早產兒呼吸循環(huán)功能中應用價值較高,值得進一步探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