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昌
1944年春,因在京山縣連連遭襲,侵華日軍從武漢調(diào)了一個團的日偽軍,駐扎在京山境內(nèi)的曹武街和顧家場一帶,企圖在此安插楔子,分割京山抗日根據(jù)地,進而尋找機會殲滅京山抗日武裝。
面對敵情變化,京山縣委書記王家吉,縣抗日民主政府主席黃定陸,縣大隊大隊長張澤普等主要領導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決定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地給予日偽軍以迎頭痛擊。
經(jīng)過縝密偵察,程少康很快搞清楚了敵人的部署:曹武街北城門樓上設有敵指揮中心,右有一個炮兵連,左有一個機槍連,樓下駐敵一個營;東城門樓上駐敵一個連;南城門樓上駐敵一個機槍連;西城門樓上駐敵兩個連。顧家場駐敵一個營。另外,派出人員在靠近曹武街東城門樓右側15米至30米和西城門樓右邊20米至40米之間,修建了兩處“豆腐渣”城墻,只要用力一推就會坍塌。這些情報經(jīng)中共京山縣委整理后,及時上報給了新四軍五師第三軍分區(qū)。
軍分區(qū)領導接到情報以后,認為殲敵條件已經(jīng)具備,決定集中兩個團的兵力,攻打曹武街、顧家場。為此成立了前線指揮部,指揮長由軍分區(qū)參謀長李人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擔任。
曹武街、顧家場兩地的日偽軍約1500多人,軍分區(qū)調(diào)集兩個團及京山縣的地方武裝共3000余人參戰(zhàn)。前線指揮部研究決定:3月13日夜,由軍分區(qū)的五個營先期到達曹武街頭的李官、陳官附近潛伏,于第二天拂曉前發(fā)起進攻,用兩個營的兵力包圍消滅敵北城門樓和指揮中心;用一個營的兵力包圍消滅西城樓的敵人;用一個營的兵力包圍消滅東、南兩個城門樓的敵人;一個營作為預備隊。京山縣的地方武裝包圍殲滅顧家場之敵。
布置就緒以后,3月14日拂曉,前線指揮部一聲令下,各路圍殲敵人的勇士們,分別向鎖定的目標發(fā)起攻勢。經(jīng)過近四個小時的摧枯拉朽般激戰(zhàn),摧毀了曹武街、顧家場兩地的鬼子據(jù)點。
此次戰(zhàn)役,共殲滅日、偽軍一個半團,繳獲山炮、小鋼炮28門,輕重機槍30多挺,各種槍支千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