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丹丹 圖片提供/壹 圖
夏日炎炎,隨著氣溫的升高,我們在運動和健身過程中會大量出汗,于是就會感到口渴難耐。有人因口渴喝起水來不加節(jié)制,結果引起腹脹、胃痛等不適,肌肉力量下降;也有人雖口渴難忍,卻不敢喝水,害怕運動時身體不舒服,等到運動結束后30分鐘才喝水,結果導致身體脫水,危害健康。那么,在運動中應如何補水呢?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年人體內水分占體重的60%~70%。對一個運動的人來說,水就更重要了,因為運動中人體水的代謝要遠遠高于不運動時。一般人一天大約出汗0.5升,而跑步1小時的出汗量是此量的2~3倍,踢一場90分鐘的足球出汗量可以是此量的4~10倍。
在環(huán)境溫度升高時,更應重視及時補水。運動時消耗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肌肉活動,另一部分轉化為熱能,使人體溫升高。體溫升高后機體會通過大量出汗來調節(jié)體溫。而大量出汗必然導致體內丟失過多的水分和無機鹽,身體脫水若不及時補充,就會減少人體對熱的耐受能力,降低人體對環(huán)境溫度的耐受力。
研究顯示,如果運動中沒有及時補水而造成缺水,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人體中水的不足會引起血液濃縮,造成全身血量下降,而血灌注量下降又會引起骨骼肌、心肌供血供氧的不足,機體缺水還會導致水、電解質的代謝紊亂,導致運動能力下降,增加中暑的危險。
關于補水的時機目前普遍認為,在運動的前、中、后補水都是可以的。也有人認為運動中喝水會增加心臟負擔,影響胃排空,出現胃牽拉性疼痛等癥狀。其實運動過程中補水,尤其是長時間運動過程中的補水是非常重要的。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水分損失越來越多,血容量下降可達到16%,此時必須通過適當補充水分來提高血容量,增加骨骼肌的供血量。在補水時要遵循科學規(guī)律,這樣就能減少不適感覺。
可在運動之前約15分鐘飲用300~500毫升水。這是人體內“預留”的水分。盡管在這個時候運動者可能還沒有口渴的感覺,但不要等到有了口渴的感覺時才想起補水,此時人體內已經嚴重缺水了,因為當機體缺水大約相當體重的2%時,才會出現口渴的感覺。嚴重缺水必然會影響到人體的運動能力和身體機能。運動前喝下的水在運動過程開始出汗時,會進入血液之中,對于一些鍛煉耐力的運動項目來講,運動前是最重要的科學補水時機。
要提醒您的是,運動前禁止飲用咖啡,因為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可以產生利尿作用,導致機體丟失大量的水分。
運動的過程中科學補水應少量多次,每隔10~15分鐘飲水150~200毫升,這種科學的補水方法,可使水分不斷進入到人體內,在血容量不發(fā)生太大變化之時,保持人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也不增加腸胃和心臟的負擔。
在運動的過程中,切忌一次性大量補水,如果一次性補水量過大,那么過量的水分將驟然進入人體血液中,稀釋血液,血容量將迅速增加,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人體胃腸吸收水分的速度是非常有限的,大量的水進入胃中,如果不能及時被吸收,水在胃中的晃動使人非常不舒服,甚至會引起嘔吐。
在運動之后補水也不應一次大量,特別是在進餐前不要飲水過多,否則將稀釋胃液,影響消化能力。除了補水和礦物質外,在大強度的運動后,可飲用100~150毫克葡萄糖水,這對恢復血糖水平和減少血乳酸含量有良好作用。
運動后的口渴感覺,并不代表身體一定丟失了大量的水,很多時候只是口腔、咽喉、呼吸道的干燥感覺罷了,因此補水不要貪一時之快,也不要一次喝進大量的水。
正確的方式是先用水漱漱口,滋潤口腔,然后喝少量的水,過一陣子再喝一些水,逐漸補充失去的水分。此外,運動后還應注意對鉀、鈉、鎂等電解質的及時補充。
注意事項
1.忌飲過冷的水
因為平時人的體溫在37℃左右,經過運動后可上升到39℃左右,如果飲用過冷的水,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引起胃腸平滑肌痙攣、血管突然收縮,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導致消化不良。
2.運動飲料的選擇
人體內的水分和鹽分是有一定比例的,鹽分因排汗而流失,如果單純喝進大量的水,而沒有及時補充電解質的話,可能會造成電解質代謝的失衡。運動過程可以選擇運動飲料,大部分運動飲料都含有葡萄糖和電解質,補水的過程中同時補充電解質,對身體有利。但運動飲料不等同于普通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果汁等含有大量糖,有些奶類、豆奶類飲料飲用后不利于胃吸收排空,大量的糖會導致熱量太高,還會引起肥胖等不良后果。
3.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
科學的補水,在運動前中后都可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既補充了水分,也不會給身體造成多余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