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北方游牧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鄂爾多斯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貌和瑰麗秀美的民族文化,始終保持著這個城市特有的青春和活力。日前,在“十三朝古都”西安舉辦的“鄂爾多斯文化神州行——2018西安活動周”更是強勢席卷了這座古城?;顒右晕乃囌寡?、文物展覽、非遺展示、旅游推介等多種形式,讓廣大西安市民真切感受鄂爾多斯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文脈,并沿襲了自古代“絲綢之路”以來兩地的文化交流傳統(tǒng),更深一步地促進了兩地的全方位交流。
馬頭琴作為蒙古文化的標志性符號,不僅是牧民和民間藝人鐘愛的一種樂器,更是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家族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理所當然,馬頭琴交響音樂會《北疆雄風》作為本次文化交流的首場演出,為活動贏得了開門紅。而中國唯一的一支以馬頭琴為主弦樂的交響樂團——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進行的演奏也完全沒讓觀眾失望,樂曲遵循了“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各占一半”的原則,深沉粗獷、高亢激昂,體現(xiàn)了蒙古民族的傍水草而居、開闊豪邁的草原風格,使觀眾們近距離感受到馬頭琴的魅力,感受到鄂爾多斯包容而不失特色的民族精神。
多元文化造就的鄂爾多斯不僅有奔放的音樂,還有草原風情濃郁的民族舞蹈。大型民族舞劇《森吉德瑪》一經上演就迅速點燃了觀眾的熱情。《森吉德瑪》改編自草原上一個古老的傳說,講述了作為蒙古人心目中“美的化身”的女主人公森吉德瑪與戀人布日古德面對現(xiàn)實的磨難依舊對愛情忠貞不渝、對邪惡勢力不屈不撓的故事。這個故事更被稱為“中國的朱麗葉”“草原的祝英臺”,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卻傳遞著相同的價值取向,民族與世界之間不是隔閡,反而更是相互呼應的。而在傳統(tǒng)民族歌舞《心中的草原》的表演中,不僅結合了舞蹈、歌曲、重奏、合奏和呼麥等多種藝術體裁,還融入了極具現(xiàn)代感的新式歌舞,多種文化藝術互為映襯,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