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鴿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主要途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話、說話、作文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理解應用祖國文字、提高表達應用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教師輔導與學生積極參與,課內(nèi)外動手寫、動口說,逐漸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一定高度。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只有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
在閱讀教學中,不同的課文我應用了不同的激發(fā)興趣的方法,如贊揚式、引入資料式、啟發(fā)設疑式等。這些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好奇心,產(chǎn)生盡快想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真實想法,使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帶著疑問學習課文的好習慣。教學過程中適時并適當?shù)剡M行點評、贊揚,在情趣橫生的氛圍中不斷學習、互相鼓勵,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高漲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還可以把這種做法應用到其他課程如數(shù)學、品德與社會、科學等課程及課外讀物中去,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閱讀方法
讀書是能獲取更多的、更有價值的知識, 是影響人一生的系統(tǒng)工程。偉大的導師馬克思的讀書方法是:養(yǎng)成讀書做摘要的習慣,并且還要給它們加上批注。
1.粗讀
粗讀是用較快的閱讀速度,抓住要點把文章內(nèi)容通讀一遍,以求對全文有一個概括了解,把握每一章節(jié)講了什么問題, 只求概覽的閱讀方法。這種方法只是從整體上把握主要內(nèi)容,就如同看展覽一樣,先對展覽品泛泛地看一遍,知道個大概,并不去仔細看每一部分展品。
2.精讀
有的文章思想內(nèi)容淺顯,只要粗讀瀏覽就可以,但有的文章博大精深,需要精讀、反復琢磨、細細體會。精讀也稱細讀法、研讀法,是指正常的或較慢的閱讀速度深入鉆研,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從頭到尾,逐字、逐句、逐段地閱讀,利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深入鉆研全書的內(nèi)容,了解文章結(jié)構、對全文的內(nèi)容進行透徹理解,清晰地勾劃出全書的結(jié)構或情節(jié),這也如同看展覽一樣,對每一部分的展品都要仔細觀看,了解展品的性質(zhì)、結(jié)構、用途。
粗讀和精讀在某種意義上說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德國工人哲學家狄慈根在介紹自己的讀書方法時說:“我閱讀關于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就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后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知識?!?/p>
3.筆記法
讀書,用眼看記憶力可達30%,如果眼、耳、口、手同時使用記憶力可達90%。精讀書、做筆記,能加強記憶力,對鍛煉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倍韲膶W家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都把它記下來的。
小學生讀書可以記下這些內(nèi)容:精美的語句、語段、詞語、內(nèi)容摘要、摘引名言警句、資料、典故、原文縮寫、體會、問題等。做筆記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要經(jīng)常整理,不能光記不看。
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只要我們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和熟練的技巧,就一定會像蜜蜂一樣,在書的海洋里,采百花,釀甜蜜。
三、交流互補、提高能力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閱讀時,通過問題的探討,尋找個體之間的認知差異,讓智慧的光芒,靈感的火花激發(fā)和點燃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通過交流,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喜歡上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擴大視野、積累素材
提高閱讀能力,不但要注重課內(nèi)閱讀,還要注重課外閱讀。多讀可積累詞匯,獲取各種信息,提高人的想象力,擴大視野,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能把多種信息進行鏈接,建立信息聯(lián)系,豐富學生的知識內(nèi)涵,積淀堅實的文化基礎。如果持之以恒,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鑒賞水平自然會提高。
總之,要提高閱讀能力就要有閱讀興趣,多讀書,讀好書,不用解說,自曉其義。有口無意的讀,不同于專心致志地讀;盲目地讀,有別于自學;應付式的讀,食不知味;有目的讀津津有味。學生要采取最佳的讀書方法,專心致志的、自覺的、邊讀邊議、比較異同、釋疑解難,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