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一家服裝廠,與外地一家商場簽訂了一份服裝買賣合同。合同上本該寫的是“貨到付款”,可不知是故意還是疏忽,寫成“貸到付款”。商場解釋,他們到銀行去貸款,什么時候貸到了,就什么時候付款。因為是白紙黑字寫著,法官們認定合同有效。這時,廠家才后悔當初沒有仔細看合同。至于何時才能拿到貨款,就只有天知道了。
其實這兩個字差別很大。古人曾經(jīng)用貝殼作為貨幣,所以這兩個字的形旁都是“貝”。
“貸”字上半部分的“代”,意思是頂替,既是形旁,也是聲旁;下半部分的“貝”是錢幣的意思。上下合起來,意思就是“缺乏資金,借錢頂替”。幾千年了,這個字的本意至今未變。“貸”組成“借貸”“貸款”等詞,引申出推卸(責無旁貸)、寬?。▏缿筒毁J)等。
“貨”也是一個形聲字,“貝”作形旁,表示錢財;“化”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改變、轉(zhuǎn)變。因此,“貨”表示可以轉(zhuǎn)變成錢財?shù)纳唐贰=裉?,“貨”組成“貨物”“賣貨”“貨車”等詞,引申出“通貨”“蠢貨”等。
(本版由王亦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