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 名
在過往100余年海洋油氣鉆井的歷史上,全球大大小小各類安全事故不計其數(shù),事故類型包括油氣泄漏、爆炸起火、傾覆沉沒等。全世界因事故沉沒的鉆井平臺已達60余座,其中有九起人員與財產(chǎn)損失尤為慘重。
北海大埃科菲斯克油田是挪威的海洋采油基地,這里屹立著比足球場還大的“亞歷山大·基蘭”號鉆井平臺,5根巨大的鋼柱插入海床,支撐著1萬多噸的四層平臺,井架高出海面49米,有15層樓之高。該平臺除有復雜的采油設(shè)備,還建有100多間酒店式房間,可供500多人居住,故有“海上旅館”之稱。
1980年3月27日夜,平臺上燈火輝煌,212名職工或在進餐,或在娛樂,其中60多人集聚在電影廳看電影。變化無常的北海突發(fā)9級大風,6米高巨浪夾帶著冰塊向平臺撲來。晚上6點30分,平臺發(fā)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5根支柱中的一根發(fā)生斷裂,平臺在顫抖中呈40度傾斜,物件紛紛砸在跌倒的人們身上。僅僅15分鐘后,平臺就消失在21米深的海底。先后有81艘船舶、20多架直升飛機趕來營救。但由于天氣寒冷,只成功救起89人,123人遇難。
2015年12月4日深夜,阿塞拜疆國家石油公司在里海奈什利油田的10號鉆井平臺發(fā)生大火?;馂脑斐?2人喪生。據(jù)報道,事故是因大風天氣導致一處輸氣管道損壞并起火燃燒,火勢借助風勢迅速在平臺蔓延。
“海洋徘徊者”號鉆井平臺于1976年由日本建造,屬于美國新奧爾良一家石油公司,其長121米,寬80米,高103米,重約2.5萬噸,可抵御15~16級颶風和34米高的巨浪。其設(shè)計作業(yè)水深460米,最大鉆井深度7600米,屬當時最大的半潛式石油鉆井平臺。
1982年2月15日凌晨,在加拿大紐芬蘭近岸油田作業(yè)的“海洋徘徊者”號鉆井平臺,遭遇高達190km/h和浪高20米的颶風,被刮翻沉沒。在此過程中雖有數(shù)十人躍入海中逃生,但由于狂暴的颶風,又是在寒冷的冬季深夜,附近兩個鉆井平臺和其它船只等均無能為力,這些人和留在平臺上的共84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
北海油田英國西方石油公司的“帕爾波·阿爾法”號采油平臺1976年以5.3億英鎊建成,是當時英國最大的采油平臺。平臺自重3.4萬噸,總高197米,1/3露出水面,附有25口生產(chǎn)井,平均日產(chǎn)原油2.27萬噸,天然氣65萬立方米,每年可向政府繳納2.5億英鎊稅金。平臺固定員工200人,另有臨時工程人員30多人。
1988年7月6日晚9點半,發(fā)生天然氣泄漏,立即引發(fā)爆炸。火焰很快吞噬了整座平臺,酣睡中的日班工人多被燒死,夜班工人則躍入海中逃生。
7日凌晨,有28艘船艦、15架飛機參與救援。直到三周后才將井口封死,撲滅大火。這場災難只救出67人,遇難167人。受其影響,周圍6座平臺全部關(guān)閉停產(chǎn),使英國石油當年減產(chǎn)12.5%,損失達20億美元!
北海油田自1954年開發(fā)以來,共發(fā)生14起重大事故,有350多人喪生,這是其中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
巴西P-3 6號平臺由意大利Ficantieri公司于1994年建造,1997年至1999年巴西石油公司將平臺改造成半潛式采油平臺,位于里約熱內(nèi)盧州坎普斯灣海上Roncador油氣田區(qū)域。平臺長112米,寬77米,高119米,相當于一棟40層高的大樓,有60個房間、一個體育館、一個飯館和一個醫(yī)院,重達31400噸。
2001年3月15日零時20分,P-36號平臺主甲板下一個支柱內(nèi)發(fā)生爆炸,在滅火過程中,又發(fā)生了兩次更大的爆炸并引起大火,造成1人死亡,1人嚴重燒傷,另有9人被困于艙內(nèi)。20日10時30分沉沒至1,350米深的海底。P-36號平臺上儲存有150萬升原油,隨著平臺坍塌下沉,原油迅速開始泄漏。至20日中午12時,出事地點方圓20公里海面上漂浮的石油已達6,000升左右。P-36平臺事故導致10人死亡,使那3年里巴西海上油田事故死亡人數(shù)累計達91人。
1983年,根據(jù)中美兩家公司協(xié)議,雙方合作開發(fā)中國南海鶯歌海油氣資源,美方阿科公司租用“爪哇?!碧栥@井船進入此海域進行鉆探作業(yè)。
“爪哇?!碧柺?974年在美國建造的自航式鉆井船,總長121.20米,寬19.81米,滿載排水量為1.1萬噸,其設(shè)計工作水深305米,鉆井能力7620米??癸L能力100節(jié)(15級颶風),可在各種惡劣條件下作業(yè),船東稱之為“全天候鉆井船”。該船曾先后在美國、墨西哥和委內(nèi)瑞拉等海域鉆探作業(yè),共完成70多口井。
1983年8月,“爪哇?!碧栆茙熤袊L歌海。鉆井船上有來自美、英等6國工程技術(shù)人員46人,中方公司派到船上做后勤保障工作人員35人。
1983年10月25日,16號臺風臨近,大雨滂沱,早晨的風力達到9級?!白ν酆!碧栐谖缫箷r分被風力達12級的強臺風刮翻沉沒。11月3日,我海軍潛水員在水下75米處發(fā)現(xiàn)“爪哇海”號鉆井船,船上中外籍人員共計81人全部遇難,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3.5億美金。
2005年7月27日下午4時5分,距離印度重要金融城市孟買僅160公里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突然發(fā)生大火,當時有380多人在該平臺工作。
這起事故造成12人死亡,13人失蹤,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23億美元,附近的15至20口油井受到影響,油田兩年內(nèi)無法恢復生產(chǎn),印度石油天然氣減產(chǎn)三分之一。
造價7億美元的第5代“深水地平線”號鉆井平臺由韓國一造船廠于2001年建成,屬瑞士越洋鉆探公司所有。這座平臺長121米,寬78米,最大作業(yè)水深2,438米,最大鉆探深度9,100米。屬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鉆井平臺之一。英國石油公司租用該平臺在墨西哥灣作業(yè)。
2010年4月20日晚發(fā)生甲烷泄漏,很快引發(fā)爆炸及大火,直接導致11名現(xiàn)場工人死亡,其他人員大部分通過救生艇安全逃生,鉆井平臺燃燒36小時后沉入海底。此后發(fā)生嚴重的原油泄漏,近3個月后,漏油井才被徹底封閉。電影《深海浩劫》即根據(jù)此事件改編。
“渤海2號”鉆井船是1973年由日本引進的一艘自升式鉆井平臺,由沉墊、平臺、樁腳三部分組成,為大型特殊非機動船,用于海洋石油鉆井作業(yè)。1979年11月25日,在中國渤海灣鉆探海底石油的“渤海2號”鉆井船,由拖輪拖帶遷移井位航行途中遇10級狂風導致傾覆沉沒。
“渤海2號”鉆井船翻沉后,“濱海282”號拖輪沒有按照航海規(guī)章立即發(fā)出國際呼救信號并測定沉船船位,遲遲報不出沉船準確位置。船上救生艇、救生筏也均未投放救人。全船74名職工,除2人得救外,其余72人全部遇難。直接經(jīng)濟損失3,735萬元,造成了中國海洋采油史上最慘痛事故。